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13|回复: 1

[文化反思] 涨知识·不同视域下“臭味相投”的用法竟差别那么大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6-12-28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涨知识·不同视域下“臭味相投”的用法竟差别那么大

涨知识·不同视域下“臭味相投”的用法竟差别那么大

提到臭味相投,人们往往会想到同义词沆瀣一气。《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这样解释:思想作风、兴趣等,很合得来(专指坏的)。可见,人们往往把这个词当贬义词来用。但从其语源上来看,其实这个词并非专指坏的。

臭字在古代还读为xi,意思是气味的总称,如《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中,臭则指香气。

臭味一词则出自《左传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杜预解释为言同类。君王之同类,自然是代指君王,绝对没有贬责之意。唐代刘知几在《史通六家》写道:至两汉以还,则全录当时《》、《》,而上下通达,臭味相依。这里臭味指同类的文史典籍,自然与污秽无关。

又如宋代牟𪩘《木兰花慢饯公孙》一词中有不妨无蟹有监州,臭味喜相投的句子,宴请意气投合的友人,所以词中有一喜字,足见其有多高兴。

因为臭字在古代和现代的意思有了很多变化,所以臭味相投的意思也就不同了。在看古今书籍时,就需要根据上下语境判断其所含褒贬之意。

涨知识·不同视域下“臭味相投”的用法竟差别那么大

涨知识·不同视域下“臭味相投”的用法竟差别那么大

有词典这样解释臭味相投:臭味:坏味,坏味道互相投合。比喻有同样坏毛病、恶嗜好的人就互相一致。并举了例子:所谓臭味相投,正是这个道理。(《官场现形记》二十九回)

其实在《官场现形记》这本小说中,说的是一个叫佘小观的官员,和他结识的几个人在一起。佘小观居官不贪,那几个人也不是什么恶人,只不过办完公事下来,一定要会在一起,玩玩麻雀牌。这里所谓臭味相投,实指他们很对脾气,有共同的兴趣而已,绝非比喻有同样坏毛病、恶嗜好的人互相一致的意思。

真衣 发表于 2025-4-15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臭味相投"词义流变考辨》

"臭味相投"一词的语义演变,实为汉语词义系统古今异变的典型范例。考其源流,当溯至先秦典籍,《左传·襄公八年》"君之臭味也"杜预注已明言"同类"之义,此处的"臭"读作"xiù",乃气味之统称,与后世专指秽气之"臭(chòu)"判然有别。刘知几《史通》所谓"臭味相依",正承此古义,指典籍之同气相求,全无贬抑之意。

宋代以降,随着"臭"字语音分化,词义渐生流变。牟𪩘词中"臭味喜相投"尚存古雅,然民间口语中"臭"已多指恶味。至明清小说,《官场现形记》用例尤具过渡特征:李伯元虽用"臭味相投"形容牌友交谊,然其语境已隐含戏谑意味,恰折射出该词由中性向贬义转化的历史轨迹。今本《现代汉语词典》界定为"专指坏的",实为语言社会性选择的结果。

词义演变自有其内在理路:首先,"臭"字语音分化导致语义场重组;其次,隐喻机制作用下,气味相投的具象表达渐被抽象化为品性相合;再者,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促使中性词向情感色彩鲜明处偏移。明乎此,则知今人阅读古籍,当具"历史语义学"意识,辨章考镜,方不致以今律古。而《官场现形记》之例尤警示我们:即便在同代文献中,词义亦可能存在雅俗分野,需结合具体语境细加体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