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樓主: 延章

[禮儀交流] 華夏傳統【節日 禮儀 服飾】之復興計劃 [電子書匯總]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22 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七 追尋失落的華夏成人禮——漢民族冠(笄)之禮復興回顧與展望

  2005年6月2日,百度漢服吧發布了一個名爲『韓、日、中三國成人儀式對比』的帖子。主要內容如下圖:

  這一帖子隨即被大量轉載,華夏傳統文化流失的沉痛景象引起了網友強烈的共鳴。4個月後,天漢民族文化網、百度漢服吧聯合發起了『民族傳統禮儀復興計劃』。『冠笄之禮操作方案』作爲第一個復興計劃實踐方案率先推出。2006年1月,在武漢東湖梅園,天漢網、漢服吧組織了首次漢族成人禮復興實踐活動。一位網名爲『殘夜魅』的大學女生,用漢民族流失已久的笄禮莊重地紀念了自己的成人。

  報導回顧:漢家有女初長成-——『笄禮』圖片報導(2006.1.3 武漢)

  自此,華夏成人禮在沉寂了數百年之後,逐步開始復興。武漢、北京、濟南、重慶、上海……各地網友紛紛以冠笄之禮紀念自己的成年。2006年4月,天漢網友『隔壁小羊』致信武漢市市長,建議舉辦全國首次集體漢服成人禮。建議被迅速採納,5月16日在武漢東湖磨山,516名學生參加了首屆集體漢服成人儀式。這些漢服成人禮活動引起了輿論的強烈反響,丙戌年的漢服復興和傳統禮儀復興熱潮成爲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現象。

圖:丙戌年部分冠笄禮活動

  冠笄之禮操作方案推出一年來,經過實踐的檢驗,方案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阻礙了冠笄之禮的進一步推廣。所以,天漢網、漢服吧決定對方案進行全面修訂。

  冠者禮之始也。希望在全國漢服運動者共同努力下逐漸復興的冠笄之禮,能夠成爲重建華夏禮儀之邦、再造時代文化的新的起點。相信冠笄之禮必將繼續堅定地走向民間、回歸生活,爲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激勵青年人成長發揮積極的、建設性的作用。

  * 制禮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摘自笑非撰【復興禮儀的問題】

  難道僅僅是爲了恢復鐘鼓玉帛嗎?難道僅僅是爲了一群人或者全部人一起做一次大秀嗎?禮儀在古代,說得『科學』一點就是條件反射(常禮)和心理暗示(家禮),以及廣告(國家的禮儀就是希望百姓知道的)。就我們的需要來講,現在需要的只有前兩者,而以心理暗示爲重。是什麼能夠打動人的心靈呢?我們的冠禮會有父母專程趕到,會請來大家一直仰慕的先生,在那特定的幾天裡,大家只做一件事,爲了一個人……

  所以,我希望在這場禮儀的奠定中,所奠定的,是父母的親情,是師長的尊嚴,是人生的自豪。我希望父母明白的事,我的孩子終將長大,而我應當爲他的成人做一件大事!然後,怎樣正確對待這個成人。對於孩子,我希望他們明白一個家族的榮耀,以及爲了維護這種榮耀與團結而甘願忍受,與寬容,擔當,與盡力。同時,我們要知道,我們的理想,我們的形象來自於千年來先師的傳承,來自於自己所心悅誠服的業師的奉獻。那麼,我希望在我們對於禮學的整理中,貫徹下這種敬意,並使之成爲我們的生命。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22 19:02 | 顯示全部樓層
八 頂天立地、從頭開始——冠禮操作方案

  本方案將復興的冠禮禮儀分爲周制風格冠禮、宋明風格冠禮和整合型新冠禮三種類型,供實踐者自由選擇施行。

  ·周制風格冠禮:以【儀禮·士冠禮】爲藍本,加以必要的簡化和調整,基本反映周禮冠禮風貌,同時剔除一些不適合沿用的禮儀部分。

  ·宋明風格冠禮:以【朱子家禮·冠禮】爲藍本,加以適當調整,基本反映宋明冠禮風貌。

  ·整合型新冠禮:整合【儀禮】和【家禮】的主要儀程,進行較大簡化和調整,同時汲取成人禮復興實踐的成功做法,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成人禮優秀的基本禮儀精神和基本風貌的前提下,進行審慎的適應時代的創新。

  整合型的冠笄禮較之古代的變化主要有:

  ①取消了筮日環節。

  ②簡化了戒賓、宿賓的做法。

  ③增加了一個『贊禮』的設置,主持儀式。

  ④調整了禮儀中的各種方位,使之既保留傳統冠笄禮基本風貌和重要位置涵義,又適應現在的空間環境。合併了一些禮器用品的使用過程,使之簡潔、節約、易於操作。如,將冠者多個席位合成一個,置於場地中央,面向父母、黃帝像及香案;將眾賓位置由阼階東南改爲在行禮場地兩側分列。等等。

  ⑤增加了傳統冠笄禮中貴族才可享有的禮樂,設樂者演奏音樂。

  ⑥冠笄禮首尾增加了『主人致辭』,主人簡單致辭,歡迎和感謝眾賓參與。

  ⑦傳統平民女子笄禮只一加,只有公主才可三加,爲彰顯三加之儀『每加彌尊、德性增長』的積極激勵價值,改爲和男子同樣的三加。相應地,設置了笄禮三加的建議冠服方案。

  ⑧合併了多種醴法和醮法,改爲一醮。

  ⑨把傳統冠笄禮中加冠加笄後繁瑣的拜(拜祠堂、拜母、叔父、姑母、尊長、大夫、父親執友等)整合成『三拜』,在加冠、命字後一次完成。一拜父母(表達感念父母養育之恩),二拜師長(勉力求學、發奮進取),三拜軒轅黃帝像(表達冠笄者傳承文明、報效祖國的決心)。拜華夏人文始祖和民族精神象徵的軒轅黃帝像,是古制未有的創新。

  ⑩以公主笄禮中皇帝宣與公主的『訓辭』爲依據,增加了一個冠笄者『聆訓』環節,由冠笄者的父親或母親向冠笄者示訓。內容有祝賀兒子女兒成人、提醒其今後應擔負的家庭和社會責任、鼓勵成長等。

  ⑾取消了主人醴賓和贈送謝禮的環節。

  ⑿冠後禮部分,去掉了傳統禮法中冠後離家拜見國君、大夫、鄉先生等的環節,改爲可選的做一次社會公益活動。(如做一次社區義工、探望一次敬老院、參加一次無償獻血等)。

  這些變化和調整,重點在於反覆提示冠笄者,成人後應擔負起相應的家庭和社會責任,使冠笄者樹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奮發進取、熱愛祖國、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的成人意識和公民精神。使民族傳統的冠笄禮儀對激勵青年人成長發揮更大作用。

  (一)周制風格冠禮操作方案

  【冠者年齡及行禮日期】

  古禮以男子二十歲爲成年,考慮到現在的法定成年門檻爲十八歲,建議以十八歲周歲生日爲行禮日。也可以選擇其它有文化涵義的日子或對冠者有特殊意義的日子。最遲不宜超過二十歲。

  【冠禮地點及場地布置】

  參照【儀禮·士冠禮示意圖】所繪布置場地。如果在室內環境,宜選擇帶院落、有台階的較寬敞的廳、堂,以臨近的房間作爲東房。如果在露天開闊環境,可畫出或圍出房形、階形、大門,以帷幕或屏風搭(圍)出東房做更衣處,或選擇臨近的房屋做東房。

   按照示意圖方位,陳設盥器、洗器、加冠席、醴席等。

   所需禮器主要有:蓆子若干:陳設冠服及簪、冠帶等物各一張;加冠兩張,冠者正賓各一;醴禮兩張,冠者正賓各一;拜母一張,冠者及冠者母親各一。盥洗器:盥盆、洗器、巾,各一。托盤:三個。分別盛放緇布冠、皮弁、爵弁。

   【人員】

   主人:冠者的父親或祖父或兄長爲冠禮主人。

   冠者母親:冠者母親。

   冠者:成年待行冠禮者。

   正賓一人:由主人選擇。選擇德才兼具的師長爲佳。

   贊者一人:正賓的助手。由正賓選擇。

   擯者一人:主人的助手。

   有司三人:奉冠協助正賓。分別托盤(緇布冠、皮弁、爵弁)排列於西階。

   眾賓若干:其它觀禮者。

   總人數約在10人以上。

   【冠服】

   1、冠者初服:采衣。采衣,深衣制,朱紅色緣。

   2、冠者加冠前:緇纚、笄。纚黑色,寬終幅,長六尺。笄長尺二寸。

   3、冠者一加:玄端。用玄裳。緇帶、爵鞸。冠緇布冠,用缺項固定,加青組纓。用黑屨,青色絇,繶、純,邊飾半寸。

   4、冠者再加:皮弁服。素積(素衣、素裳),用白緇布爲之。素鞸、緇帶。加白色笄。配白屨,緇絇繶純,邊飾半寸。 佩劍(可選)。

   5、冠者三加:爵弁服。絲製玄衣,纁裳,緇帶,赤黃色蔽膝。爵弁外玄里紅,加笄,加緇色纁邊的紘。纁屨,黑絇繶純,邊飾半寸。

   主人:士玄端,玄裳,黑色大帶,赤黑色蔽膝。

   冠者母親:深衣或褙子。

   擯者:玄端正賓:同主人。玄端服。

   贊者:玄端

   眾賓:玄衣玄裳,緇帶,或深衣。

   【儀程】

   ①擇日 確定冠禮日期。聯繫準備場地。

   ②戒賓 日期確定後,主人提前三天至眾賓家門告以冠禮日期,並請參加,眾賓辭謝一次。主人再拜,賓答拜。主人回,賓拜送主人。

   ③宿賓 主人提前一天再次前往邀請正賓。正賓身穿與主人相同的禮服,迎出門兩拜主人,主人面朝東答拜正賓。然後主人致辭邀請正賓,正賓應許。主人再拜,正賓答拜。主人退下,正賓拜送。邀請贊者一名,儀式與邀請正賓相同。

   ④陳設 清晨早起,完成場地布置和陳設。

   ⑤著服位處 主賓各就內外位之儀。主人身著玄端,赤黑色蔽膝,站立在東階下邊正對東序的地方,面朝西方。眾賓站在洗的東邊,面朝西方,以北爲上首。擯者身穿玄端,背朝東塾站立。將冠者身穿采衣,紒,站在房中,面朝南方。正賓身穿與主人相同的禮服,贊者身著玄端相隨,站立在大門外邊。

   ⑥迎賓 擯者出門請賓入內,並回來通報主人。主人出至大門東邊(即主人位)迎接,面朝西兩拜,正賓答拜。主人向贊者行揖禮,又與正賓相對一揖,賓主賓主到達堂前階下,相互謙讓三次主人登階上堂,站立在東序南端,面朝西方。賓的位置在西序(南端),面朝東方。贊者在洗的西邊洗手後,登堂站立在房中,面朝西,以南邊爲上首。

   ⑦始加(初加、一加) 第一次加。佐助主人的人在東序邊稍靠北的地方設席,面朝西方。將冠者從房內出至堂上,面朝南方。贊者把纚、簪子、梳子等物奠在席的南端。正賓對將冠者一揖。將冠者即筵席坐下。贊者也坐下,爲將冠者梳理頭髮,並設纚。正賓由西階下堂,主人也隨之由阼階下堂,賓辭謝,主人應答。正賓洗手完畢,與主人相對一揖,相互謙讓一番,然後上堂。主人也上堂,回到原位。正賓在席前坐下,爲將冠者正纚。然後站起,由西階下一級台階,持冠的人升上一級台階,面向東把緇布冠交給正賓。正賓右手持冠的後端,左手持冠的前端,儀容舒揚地前行至席前,然後致祝辭,祝辭爲:『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然後,如先前一樣坐下,鄭重地爲將冠者加上緇布冠。然後起立,回到原來的位置。贊者爲冠者加頍項,系好冠纓,完畢。冠者站起,正賓對他作揖禮。冠者進入東房內,換上與緇布冠相配的玄端服、赤黑色蔽膝,然後再從房中出來,面朝南方。

   ⑧再加(次加) 第二次加。正賓對冠者行揖禮,冠者即席坐下。贊者爲冠者除去緇布冠,梳理頭髮,插上束髮笄。正賓下堂洗手,然後爲他正纚,都與初加冠的儀式相同。正賓由西階下兩級台階,接過皮弁,右手持冠後端,左手持前端,進前致祝辭,祝辭爲:『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然後坐下,爲冠者戴上皮弁,儀式與初加冠相同。正賓回到原位。贊者爲冠者結好皮弁冠的紐帶。冠者站起,正賓對他行揖禮。冠者進東房內,換上與皮弁相配的白色衣、白色裳、白色蔽膝,佩劍(可選)。儀容端正,從房中出來,面朝南方站立。

   ⑨三加 第三次加。正賓由西階下三級台階,接過爵弁爲冠者戴上。冠者入房換纁裳、赤黃色蔽膝,房。其他與加皮弁冠的儀式相同。祝辭爲:『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

   ⑩賓醴冠者 撤去皮弁冠、緇布冠、梳子、筵席等物,進入房中。佐助主人的人在室門西邊堂上布設筵席,面朝南方。贊者在房中洗爵,斟醴酒。正賓對冠者行揖禮,冠者即席,在席西端,面朝南方。正賓在室門的東邊接爵,向冠者致辭說:『甘醴惟厚,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 冠者在席西邊行拜禮,接爵在手,正賓面朝東答拜。然後祭醴,站起。在席的西頭坐下,嘗醴。對正賓行拜禮感謝正賓爲自己完成冠禮,正賓答拜。

   ⑾命字 正賓爲冠者命字。正賓下堂,在與西序相對的地方站定,面朝西方。主人下堂,回至原來上台階前的位置。冠者站立在西階東邊,面朝南方。正賓爲冠者命字,冠者應答。命字致辭說:『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假,永受保之,曰伯(仲叔季)××』。(獨生子爲『曰××甫』,四字一句)

   ⑿見母 冠者以成人之禮拜見母親。冠者從西階下堂,行至東牆闈門外,面朝北拜見母親。母親拜受,冠者拜送,母親再次拜冠者。

   ⒀拜眾賓 冠者拜見眾賓,眾賓向冠者兩拜,冠者答拜。然後拜見贊者。冠者面朝西行拜禮,儀式與拜見親戚相同。

   ⒁醴賓 主人以壹獻之禮宴請正賓。眾賓也都參加宴飲。贊者擔任正賓介。冠禮至此結束,正賓告辭,主人送到門外,再拜。

  (二)宋明風格冠禮操作方案

   【冠者年齡及行禮日期】

  同上

  【冠禮地點及場地布置】

  參照【朱子家禮·士冠禮示意圖】所繪布置場地。如果在室內環境,宜選擇帶院落、有台階的較寬敞的廳、堂,以臨近的房間作爲東房。如果在露天開闊環境,可畫出或圍出房形、階形、大門,以帷幕或屏風搭(圍)出東房做更衣處,或選擇臨近的房屋做東房。

  按照示意圖方位,陳設盥器、洗器、加冠席、醴席、桌子等。

  所需禮器主要有:蓆子若干:加冠兩張,冠者正賓各一;醴禮兩張,冠者正賓各一桌或幾三張:分別放冠、冠服、酒注等。盥洗器:盥盆、洗器、巾,各一。酒爵:若干。饌食:隨宜。香桌及祖先牌位:請參考【家祭禮方案】布置。

   【人員】

   主人:冠者的父親或祖父或兄長爲冠禮主人。

   冠者母親:冠者母親。

   冠者:成年待行冠禮者。

   正賓一人:由主人選擇。選擇德才兼具的師長爲佳。

   贊者一人:正賓的助手。由正賓選擇。

   擯者一人:主人的助手。

   執事一人:奉冠協助正賓。守在西階下桌子旁。

   眾賓若干:其它觀禮者。

   總人數約在7人以上。

   【冠服】

   1、童子服:四(衣字旁加癸)衫、勒帛、采履。

   2、初加:緇布冠,服深衣、大帶、納履。

   3、再加:帽子,服皂衫、革帶、系鞋。

   4、三加:幞頭,服公服、革帶、納靴、執笏。或者襴衫,納靴。

   主人:深衣

   冠者母親:深衣或褙子等。

   正賓、贊者:各其盛服。推薦深衣

   眾賓:各其盛服

   【儀程】

   ①擇日 確定冠禮日期。聯繫準備場地。

   ②戒賓 冠禮前三天,選定正賓。以各種通訊方式通知正賓和眾賓。

   ③前一日宿賓 行禮前一日主人著深衣到正賓家再次恭請正賓。

   ④陳設 按圖示完成場地布置。

   ⑤厥明夙興陳冠服 冠服都用桌子陳設於東房中東部,以北爲上首。酒注、盞盤以桌子陳於冠服北面。襆頭、帽子、冠並巾,各以一盤盛之,用帕蒙上,以桌子陳於西階下。一位執事守在旁邊。布席於阼階上之東稍偏北的地方,面向西。

   ⑥主人以下序立 主人及以下,著盛服就位。主人在阼階下,稍偏東的地方,面向西。眾賓在其後面,排成行,面向西,以北爲上。擯者站在大門外,面向西。將冠者在東房中,面向南。

   ⑦賓至,主人迎入升堂。 正賓自己選擇贊者。正賓、贊者都盛服至大門外,面向東。贊者在正賓右側,稍退後一點的地方。擯者入,通報主人,主人出門,面向西,向正賓行再拜之禮。賓答拜主人。主人向贊者行揖禮,贊者報揖主人。然後主賓一揖入門。正賓、贊者跟隨主人入門,揖讓到階下,又揖讓一次,登階。主人由阼階,先登階,在阼階上偏東的地方站立,面向西。正賓由西階後登階,在西階上偏西的地方站立,面向東。贊者先盥洗、拭手,由西階登階,立於房中,面向西。擯者在東序布席,稍偏北,面向西。將冠者出房,面向南。

   ⑧賓揖將冠者,就席,爲加冠巾。冠者適房,服深衣納履出。 正賓向將冠者行揖禮。將冠者出房立於席右,面向席。贊者取櫛掠,置於席左,興,立於將冠者之左。正賓揖將冠者,即席跪。贊者即席,如正賓向跪,進爲之櫛,合紒,施掠。賓下階,主人也下階,賓盥洗,主人揖賓,登階復位。執事者以冠巾盤進,賓下一級台階,接過冠笄,執之,正容,到將冠者前,向將冠者祝曰:『吉月令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維祺,以介畢福。』然後跪,爲冠者戴上冠。贊者以巾跪進,賓接過,加之,興,復位,揖冠者。冠者到東房中,脫去四(衣旁加癸)衫,換上深衣,加大帶,納履,出房,正容,南向,立良久。

   ⑨再加帽子,服皂衫革帶,系鞋。 賓揖冠者。冠者即席,跪。執事者以帽子盤進,賓下兩台階接過,執帽到冠者前,祝之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謹爾威儀,淑順爾德,眉壽永年,享受胡福。』跪下,加之,興,復位,揖冠者。冠者到東房中,脫去深衣,換上皂衫革帶,系鞋,出房站立。 ⑩三加襆頭,公服革帶,納靴執笏。若襴衫,納靴。 禮儀如再加,惟執事者以襆頭盤進,賓降三級台階接受,祝辭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贊者爲冠者取下帽,賓加襆頭。執事者接過帽,撤櫛,入於房。

   ⑾乃醮 擯者在堂中間偏西處設醮席,面向南。贊者酌酒於東房中,出房,立於冠者之左。賓揖冠者,冠者就席右,面向南。正賓取酒爵到席前面向北念祝辭曰:『旨酒既清,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冠者向正賓再拜,直身,面向南,接酒。賓復位,面向東答拜。冠者在,跪祭酒,直身,就席末,跪,飲酒,興,把爵遞給贊者,面向南,再拜。賓向東,答拜。冠者拜贊者。贊者在賓左稍後處,面向東答拜。 ⑿賓字冠者 賓從西階下階,面向東。主人從阼階下階,面向西。冠者從西階下階,立偏東處,面向南。賓字冠者,致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嘏,永受保之,曰伯××。』(或仲叔季,獨生子爲『曰××甫』,四字一句)。冠者對曰:『××(冠者的字)雖不敏,敢不夙夜祗來。』賓也可以另外作祝辭。

   ⒀出就次 賓請求告退。主人邀請禮賓,賓答應,至更衣處等候。

   ⒁主人以冠者見於祖先 主人立於香桌之前,告辭曰:『某之子某,若某親某之子某,今日冠畢,敢見。』 冠者向祖先再拜。

   ⒂冠者見於尊長 冠者的父母在堂中面向南而坐,其它親友賓客兩列坐,男東、女西。冠者面向北向父母行拜禮,父母受禮,扶起。同居如有尊者,則父母帶冠者到其房室拜之,尊長受禮,扶起冠者。

   ⒃乃禮賓 主人以酒饌禮賓及贊者。以幣(帛)酬謝,拜謝。幣多少隨宜,賓和贊者有所差別。

  (三)整合型新冠禮操作方案

   整合型新冠禮,即沿用周代冠禮和宋明冠禮的冠服,整合周代冠禮和宋明冠禮的主要儀程,進行較大簡化和調整,同時汲取成人禮復興實踐的成功做法,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成人禮優秀的基本禮儀精神和基本風貌的前提下,進行審慎的適應時代的創新。此方案爲重點推薦方案。

圖:整合型新冠禮操作示意圖


   【冠者年齡及行禮日期】

   古禮以男子二十歲爲成年,考慮到現在的法定成年門檻爲十八歲,建議以十八歲周歲生日爲行禮日。也可以選擇其它有文化涵義的日子或對冠者有特殊意義的日子。最遲不宜超過二十歲。

   冠者父母提前爲冠者取好表字,在冠禮上由正賓命與冠者。

   【冠禮地點及場地布置】

   室內環境或露天環境均可。按照操作示意圖布置場地。室內時,在主廳臨近的房間爲東房。露天時,可選主場地臨近的房間爲東房,或以帷幕、屏風搭(圍)出東房。

   所需禮器及布置方法:

   ①香案一張:普通小几案。擺放在場地北端中間。

   ②香爐一盞:普通小香爐。

   ③盥洗:盥器、洗器、巾各一。

   ④托盤三個:分別盛緇布冠、皮弁、爵弁(或緇布冠、帽子、幞頭),三位執事托著,在場地南端西側從西向東排列。

   ⑤蓆子若干張:普通蓆子,席上可加軟墊供正坐用。東房內放一張,從北向南依此擺放玄端服、皮弁服、爵弁服(或深衣、皂衫、公服),衣領朝東;香案前側方放兩張,分別爲主人及冠者母親席、正賓席;場地北端西側放一張,爲樂者席;場地中央一張,爲冠者席(加冠、命字、醮禮皆用此席,稍大一些,正賓及贊者跪皆須藉此席);觀禮客人席兩列,排列在場地兩側。

   ⑥酒爵一個:醮禮用。

   ⑦軒轅黃帝像:一幅。掛於香案上方牆上或擺放在香案上。

   ⑧樂器:琴或箏等華夏傳統樂器。樂者奏樂用。

   【人員】

   主人:冠者的父親或祖父或兄長爲冠禮主人。

   冠者母親:冠者母親。

   冠者:成年待行冠禮者。

   贊禮一人:主持冠禮儀式。

   正賓一人:由主人選擇。選擇德才兼具的男性師長爲佳。

   贊者一人:正賓的助手。由正賓選擇。

   擯者一人:主人的助手。布置場地,擺放蓆子,協助正賓盥洗。

   執事三人:奉冠協助正賓。以三個托盤分別盛緇布冠、皮弁、爵弁(或緇布冠、帽子、幞頭),三位執事托著,立於場地南端西側從西向東依次排列。人員不足時,也可以只用一名執事,此時可在執事位放一几案,將三個托盤排列其上,一名執事守在旁邊。

   樂者一人:演奏音樂。曲目酌定。推薦傳統經典古琴曲目,有勵志等涵義曲目爲佳。可在冠禮開始後即循環演奏。(主人致辭時暫止)

   眾賓若干:其它觀禮者。

   總人數約在11人以上。

   【冠服】

   沿用周禮冠禮和宋明冠禮的冠服制度,實踐者可任選其中一套冠服:

   周禮士冠禮冠服:

   1、冠者初服:采衣。采衣,深衣制,朱紅色緣。

   2、冠者加冠前:緇纚、笄。纚黑色,寬終幅,長六尺。笄長尺二寸。

   3、冠者一加:玄端。用玄裳。緇帶、爵鞸。冠緇布冠,用缺項固定,加青組纓。用黑屨,青色絇,繶、純,邊飾半寸。

   4、冠者再加:皮弁服。素積(素衣、素裳),用白緇布爲之。素鞸、緇帶。加白色笄。配白屨,緇絇繶純,邊飾半寸。佩劍(可選)。

   5、冠者三加:爵弁服。絲製玄衣,纁裳,緇帶,赤黃色蔽膝。爵弁外玄里紅,加笄,加緇色纁邊的紘。纁屨,黑絇繶純,邊飾半寸。

   主人:士玄端,玄裳,黑色大帶,赤黑色蔽膝。

   冠者母親:深衣或褙子。

   擯者:玄端或深衣正賓:同主人。玄端服。

   贊者:玄端或深衣

   贊禮:玄端或深衣

   樂者:深衣

   眾賓:玄衣玄裳,緇帶,或深衣。

   【家禮】冠禮冠服:

   1、童子服:雙紒,四(衣字旁加癸)衫、勒帛、采履

   2、初加:緇布冠,服深衣、大帶、納履。

   3、再加:帽子,服皂衫、革帶、系鞋。

   4、三加:幞頭,服公服、革帶、納靴、執笏。或襴衫,納靴。

   主人:深衣

   冠者母親:深衣或褙子等。

   正賓、贊者:深衣

   擯者、贊禮、樂者:深衣

   眾賓:各其盛服。推薦深衣。

   【儀程】

   ①擇日 確定冠禮日期。聯繫準備場地。

   ②戒賓 冠禮前三天,選定正賓。以各種通訊方式通知正賓、贊者和眾賓。

   ③宿賓 行禮前一日主人著深衣到正賓家再次恭請正賓。

   ④陳設 冠禮日,按圖示完成場地布置。所有參禮者沐浴更衣。擯者在香爐中燃香,布設好蓆子,等候在盥洗位旁邊。贊者先盥洗,拭手。樂者入樂席演奏。三執事托盤按順序排列。將冠者著采衣在東房內等候。贊禮立於香案旁做好準備。

   ⑤迎賓 所有觀禮者各就其位正坐。正賓到達,主人到場地邊迎接。主人在東正賓在西,相互行揖禮,辭讓,再行揖禮後,主賓相繼進入冠禮場地,就位。

   ⑥冠禮開始 全場肅靜。奏樂停止。贊禮唱:『××18歲成人冠禮開始』。

   ⑦主人致辭 贊禮唱,『請冠禮主人××先生致辭』。主人及冠者母親起席,到場地中,向全場一揖。致辭。內容酌定。(參考致辭:『今日拙子××18歲成人冠禮。鄙人攜內子及拙子衷心感謝並熱忱歡迎諸位親友嘉賓的光臨。感謝正賓某某先生爲拙子加冠。感謝贊禮某某先生、贊者某某先生、擯者某某先生、樂者某某先生、執事某某(三位)先生爲拙子行禮。』 致辭畢,再向全場一揖,向正賓一揖,正賓答禮。主人及冠者母親歸位。

   ⑧初加 贊禮唱:『三加開始,請將冠者出東房』。樂者奏樂。正賓起席。主人起席。將冠者從東房內走出,正賓一揖將冠者,將冠者正坐於冠者席上,面向香案。贊者把梳子等物奠在冠者席的南端。

   贊禮唱:『初加緇布冠』。贊者跪,爲將冠者梳理頭髮。正賓去盥洗處,主人隨之,賓辭謝,主人應答。正賓在擯者協助下洗手,拭乾。完畢,與主人相對一揖,主人回到原位。正賓在冠者席前端跪,爲將冠者略微整理頭髮。然後站起,到奉緇布冠的執事面前,奉緇布冠的執事略向前,奉上緇布冠。正賓右手持冠的後端,左手持冠的前端,儀容舒揚行至冠者面前立定,然後致祝辭,祝辭爲:『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然後,在席上跪下,鄭重地爲將冠者加上緇布冠。然後起立。贊者爲冠者加頍項,系好冠纓,完畢。冠者站起,正賓對他行揖禮。贊禮唱:『冠者適東房,著玄端服』。冠者在贊者陪伴下進入東房內,在贊者協助下脫去采衣,換上與緇布冠相配的玄端服,然後再從房中出來,儀容端正地面朝南方。

   ⑨二加 二加皮弁。儀式基本同初加。但賓不再盥,賓主不再辭洗。贊禮唱辭爲:『二加皮弁』『冠者適東房,著皮弁服』。正賓加冠祝辭爲:『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⑩三加 三加爵弁。儀式基本同初加。贊禮唱辭爲:『三加爵弁』『冠者適東房,著爵弁服』。正賓加冠祝辭爲:『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

   ⑾醮冠者 擯者撤去梳子等物。贊者斟酒爵。贊禮唱:『醮冠者』。正賓起席,一揖冠者,冠者在冠者席後端正坐,面向香案。贊者遞上酒爵,正賓接過到席前面向冠者祝辭曰:『旨酒既清,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冠者向正賓行拜禮(這是冠者第一次行成人之禮),直身,接酒。賓答拜。冠者在席前略祭酒,直身,略飲酒,然後把爵遞給贊者。向賓行再拜之禮(拜兩次),以感謝正賓爲自己完成加冠之禮。正賓答拜,然後起身歸位。冠者拜贊者。贊者答拜。

   ⑿字冠者 贊禮唱:『字冠者』。命字的祝辭可在宣紙上預先寫好,以示莊重。正賓到冠者席前,展開祝辭,致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嘏,永受保之,曰伯(或仲叔季)××』(獨生子爲『曰××甫』,四字一句) 。冠者對曰:『××(自己的表字)雖不敏,敢不夙夜祗來。』 然後向正賓拜謝。

   ⒀三拜 贊禮唱:『冠者三拜』。冠者正冠、端坐。音樂停止,全場肅靜。贊禮唱:『冠者拜父母,感念父母養育之恩』。冠者面向父母,莊重地行拜禮。贊禮唱:『冠者拜師長,勉力求學、發奮進取』。冠者面向正賓,莊重地行拜禮。贊禮唱:『冠者拜軒轅黃帝像,傳承文明、報效祖國』。冠者面向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像,莊重地行拜禮。

   ⒁聆訓 贊禮唱:『聆訓。請冠者父親××先生向冠者示訓辭』。主人起席,到兒子席前,冠者端坐,面向父親。主人示訓,訓辭自定。內容建議抓住祝賀兒子成人、提醒兒子今後應擔負的家庭和社會責任、鼓勵成長等。

   冠者對曰:『兒雖不敏,敢不祗承。』 然後向父親莊重地行拜禮。

   ⒂冠者拜有司眾賓 贊禮唱:『冠者拜有司及眾賓』。擯、贊、執事排成一列,冠者向其行拜禮。然後分別向場地兩邊的眾賓行拜禮。眾皆答禮。

   ⑹主人致謝辭 贊禮唱:『請冠禮主人××先生致辭』。冠者及父母皆離席,到場地中,面向眾賓。主人致辭感謝,內容酌定。參考謝辭:『感謝諸位親友嘉賓參加××(兒子的表字)的成人冠禮,感謝正賓某某先生及諸位有司先生,感謝贊禮某某先生,樂者某某先生。』

   ⒄禮成 贊禮唱:『××(冠者的姓+冠者的字)先生冠禮成』。冠者攜父母向所有參禮者分別行揖禮,順序爲:右側的眾賓、左側的眾賓、擯贊執事等有司、正賓、贊禮、樂者。眾皆答禮。

   至此,冠禮結束。

   ⒅冠後禮(可選) 傳統冠禮,冠者冠後須外出拜見國君、大夫及鄉先生等,在此改爲冠者做一次社會公益活動。內容酌定。比如做一天社區義工、探訪一次敬老院、參加一次無償獻血等。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22 19:06 | 顯示全部樓層
九 成長的美麗和責任——笄禮操作方案

  笄禮方案,分爲【家禮】風格笄禮和整合型新笄禮兩種,供實踐者自由選擇施行。

  【家禮】風格笄禮:基本沿用【家禮·笄禮】主要儀程,略加調整。 整合型新笄禮:參考【家禮·笄禮】主要儀程和冠服制度,借鑑宋代公主笄禮的一些做法,改【家禮·笄禮】的一加爲三加(與男子一樣),與整合型新冠禮的構擬意圖和風貌基本一致。

  (一)【家禮】風格笄禮:

   【笄者年齡及行禮日期】

   古禮以女子十五歲爲成年,考慮到現在的法定成年門檻爲十八歲,建議以十八歲周歲生日爲行禮日。也可以選擇其它有文化涵義的日子或對冠者有特殊意義的日子。最遲不宜超過二十歲。

   笄者父母提前爲笄者取好字,在笄禮上由正賓命與笄者。

   【笄禮地點及場地布置】

   參照【朱子家禮·笄禮示意圖】所繪布置場地。如果在室內環境,宜選擇帶院落、有台階的較寬敞的廳、堂,以臨近的房間作爲東房。如果在露天開闊環境,可畫出或圍出房形、階形、大門,以帷幕或屏風搭(圍)出東房做更衣處,或選擇臨近的房屋做東房。

   按照示意圖方位,陳設盥器、洗器、加笄席、醴席、桌子等。

   所需禮器主要有:蓆子若干:加笄兩張,笄者正賓各一;醴禮兩張,笄者正賓各一桌或幾三張:分別放冠笄、冠服、酒注等。盥洗器:盥盆、洗器、巾,各一。酒爵:若干。饌食:隨宜。

   【人員】

  主人:笄者的母親,父親亦可
  笄者父親:笄者父親。
  笄者:成年待行笄禮者。
  正賓一人:由主人選擇。選擇德才兼具的女性師長爲佳。
  擯者一人:主人的助手。
  執事一人:奉冠笄協助正賓。守在西階下桌子旁。
  眾賓若干:其它觀禮者。

   【冠服】

   笄禮冠服,用冠笄、褙子。將笄者初服,衫子。其它參禮者各著盛服,如深衣、褙子、襦裙等。

   【行禮法】

   方案中『揖禮』處,均可以女子方法行揖禮或斂衽禮。

   【儀程】

   ①前期三日戒賓,一日宿賓。 主婦選擇德才兼備的女性師長爲正賓。行禮前三天以各種通訊方式通知正賓、贊者和眾賓。前一日盛服登門恭請正賓。

   ②陳設 按圖完成布置。

   ③厥明陳服 背子、履、櫛、掠,都用桌子陳設於東房中東部,以北爲上首。酒注、盞盤亦以桌子陳於冠服北面。冠笄以一盤盛之,用帕蒙上,以桌子陳於西階下。一位執事守在旁邊,布席於阼階上之西,面向南。

   ④序立 主婦及以下,著盛服就位。主婦在阼階下,稍偏東的地方,面向西。眾賓在其後面,排成行,面向西,以北爲上。選一人爲儐,站在大門外,面向西。將笄者著衫子,在東房中,面向南。

   ⑤賓至,主婦迎入升堂。 正賓盛服至大門外,面向東。儐者入,通報主婦,主婦出門,面向西,向正賓行再拜之禮。然後主賓一揖入門。揖讓到階下,又揖讓一次,登階。主婦由阼階,先登階,在阼階上偏東的地方站立,面向西。正賓由西階後登階,在西階上偏西的地方站立,面向東。擯者在東序布席,稍偏北,面向西。將笄者出房,面向南。

   ⑥賓爲將笄者加冠笄,適房服背子。 正賓向將笄者行揖禮。將笄者出房立於席右,面向席。正賓揖將笄者,即席跪。施掠。賓下階,主婦也下階,賓盥洗,主婦揖賓,登階復位。執事者以冠笄盤進,賓下一級台階,接過冠笄,執之,正容,到將笄者前,向將笄者祝曰:『吉月令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維祺,以介畢福。』然後跪,加之,興,復位,揖笄者。笄者到東房中,脫去衫子,換上褙子,出房,正容,南向。

   ⑦乃醮 擯者在堂中間偏西處設醮席,面向南。賓揖笄者,笄者就席右,面向南。正賓取酒爵到席前面向北念祝辭曰:『旨酒既清,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笄者向正賓再拜,直身,面向南,接酒爵。賓復位,面向東答拜。笄者跪祭酒,直身,就席末,跪,飲酒,興。面向南,再拜。賓向東,答拜。

   ⑧乃字 賓從西階下階,面向東。主婦從阼階下階,面向西。笄者從西階下階,立偏東處,面向南。賓字笄者,致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女士攸宜,宜之於嘏,永受保之,曰孟(排行,仲叔季)××』(若獨生女則爲『曰××子』,四字一句。改冠禮的『甫』爲『子』)。笄者對曰:『××雖不敏,敢不夙夜祗來。』

   ⑨乃禮賓 主婦以酒饌禮賓。以幣酬謝,拜謝。幣多少隨宜。

  (二)整合型新笄禮

圖:整合型新笄禮操作示意圖

   【笄者年齡及行禮日期】

   古禮以女子十五歲爲成年,考慮到現在的法定成年門檻爲十八歲,建議以十八歲周歲生日爲行禮日。也可以選擇其它有文化涵義的日子或對冠者有特殊意義的日子。最遲不宜超過二十歲。

   笄者父母提前爲笄者取好字,在笄禮上由正賓命與笄者。

   【笄禮地點及場地布置】

   室內環境或露天環境均可。按照操作示意圖布置場地。室內時,在主廳臨近的房間爲東房。露天時,可選主場地臨近的房間爲東房,或以帷幕、屏風搭(圍)出東房。

   所需禮器及布置方法:

   ①香案一張:普通小几案。擺放在場地北端中間。

   ②香爐一盞:普通小香爐。

   ③盥洗:盥器、洗器、巾各一。

   ④托盤三個:分別盛緇布冠、皮弁、爵弁,三位執事托著,在場地南端西側從西向東排列。

   ⑤蓆子若干張:普通蓆子,席上可加軟墊供正坐用。東房內放一張,從北向南依次擺放襦裙、深衣、真紅大袖長裙禮服(或褙子),衣領朝東;香案前側方放兩張,分別爲主人及笄者父親席、正賓席;場地北端西側放一張,爲樂者席;場地中央一張,爲笄者席(加笄、命字、醮禮皆用此席,稍大一些,正賓及贊者跪皆須藉此席);觀禮客人席兩列,排列在場地兩側。

   ⑥酒爵一個:醮禮用。

   ⑦軒轅黃帝像:一幅。掛於香案上方牆上或擺放在香案上。

   ⑧樂器:琴或箏等華夏傳統樂器。樂者奏樂用。

   【人員】

   笄禮參禮者以女性爲主。主人、正賓、贊者、贊禮、擯者和執事由女性擔任。

   主人:笄者的母親

   笄者父親:笄者父親。

   笄者:成年待行笄禮者。

   贊禮一人:主持笄禮儀式。

   正賓一人:由主人選擇。選擇德才兼具的女性師長爲佳。

   贊者一人:正賓的助手。由正賓選擇一名女性出任。

   擯者一人:主人的助手。布置場地,擺放蓆子,協助正賓盥洗。

   執事三人:奉冠笄協助正賓。也宜女性。以三個托盤分別盛發笄、髮簪、釵冠,三位執事托著,立於場地南端西側從西向東依次排列。人員不足時,也可以只用一名執事,此時可在執事位放一几案,將三個托盤排列其上,一名執事守在旁邊。

   樂者一人:演奏音樂。曲目酌定。推薦傳統經典古琴曲目,有勵志等涵義曲目爲佳。可在笄禮開始後即循環演奏。(主人致辭時暫止)

   眾賓若干:其它觀禮者。

   總人數約在11人以上。

   【服制】

   如前所說,傳統平民女子笄禮只一加,只有公主才可三加,爲彰顯三加之儀『每加彌尊、德性增長』的積極激勵價值,改爲和男子同樣的三加。笄禮三加的建議冠服方案:

   笄者初服:采衣。梳雙鬟髻。繡鞋。采衣,建議以純白色爲衣。一加:發笄和羅帕。古樸的木發笄。著色淺而素雅的襦裙。二加:髮簪。著深衣。三加:釵冠。真紅大袖衣。一般褙子亦可。

   * 關於真紅大袖衣和釵冠 真紅大袖衣爲宋代后妃常服、明代皇后常服、明代皇妃、皇嬪及內命婦禮服,前面介紹的宋代公主笄禮二加所加的就是真紅大袖長裙。(宋代公主笄禮三加之衣等級相當高,首加即著平民女子唯一加穿的『褙子』,二加便是內外命婦常服『真紅大袖長裙』,三加已達『六服』之『褕翟』級別。)

   【宋史】:『后妃大袖,生色領,長裙,霞帔,玉墜子;背子、生色領皆用絳羅,蓋與臣下不異。』 以紅生色花(即寫生形的花)羅爲領,紅羅長裙。紅霞帔,藥玉(即玻璃料器)爲墜子。紅羅背子,黃、紅紗衫,白紗襠褲, 服黃色裙,粉紅色紗短衫。 【明史】則記載:『皇后常服......龍鳳珠翠冠,真紅大袖衣霞帔,紅羅長裙,紅褙子。冠制如特髻,上加龍鳳飾,衣用織金龍鳳文,加繡飾。』 宋明真紅大袖衣大同小異,都是紅褙子、紅羅長裙加大袖衣。

   釵冠:宋徽宗政和年間規定命婦首飾爲花釵冠。【宋史·志一百四·輿服三】:『花釵冠,皆施兩博鬢,寶鈿飾。翟衣,青羅繡爲翟,編次於衣及裳。第一品,花釵九株,寶鈿准花數,翟九等(即:衣上的翟紋有九行);第二品,花釵八株,翟八等……第五品,花釵五株,翟五等。』花釵冠乃皇后、皇妃、公主等命婦之首服,但以冠的佩飾細節做等級區別,如冠上花株之數,有9、8、7、6、5等規定,以示身份。建議笄禮可用5株花釵的釵冠。

   三次加笄的服飾,分別有不同的蘊義,象徵著女孩子成長的過程——采衣色澤純麗,象徵著女童的天真爛漫;色淺而素雅的襦裙,象徵著豆蔻少女的純真;端莊的深衣(尤其是曲裾的),是公認的最能體現漢民族女子之美的服飾,象徵著花季少女的明麗;最後隆重的大袖長裙禮服則反映了漢族女子的審美取向——雍容大氣,典雅端麗。

   主人:深衣或褙子等女子禮服。笄者父親:男子禮服。如玄端、深衣等。正賓:同主人。贊禮:深衣或褙子等女子禮服。贊者、擯者、執事:深衣或褙子等女子禮服,或襦裙。眾賓:各其盛服。如男子玄端、深衣,女子深衣、褙子等。

   【行禮法】

   方案中『揖禮』處,均可以女子方法行揖禮或斂衽禮。

   【儀程】

   基本同整合型新冠禮,細節處略有調整。

   ①擇日 確定笄禮日期。聯繫準備場地。

   ②戒賓 笄禮前三天,選定正賓。以各種通訊方式通知正賓、贊者和眾賓。

   ③宿賓 行禮前一日主人著禮服到正賓家再次恭請正賓。

   ④陳設 笄禮日,按圖示完成場地布置。所有參禮者沐浴更衣。擯者在香爐中燃香,布設好蓆子,等候在盥洗位旁邊。贊者先盥洗,拭手。樂者入樂席演奏。三執事托盤按順序排列。將笄者著采衣在東房內等候。贊禮立於香案旁做好準備。

   ⑤迎賓 所有觀禮者各就其位正坐。正賓到達,主人到場地邊迎接。主人在東正賓在西,相互行揖禮,辭讓,再行揖禮後,主賓相繼進入冠禮場地,就位。

   ⑥笄禮開始 全場肅靜。奏樂停止。贊禮唱:『××18歲成人笄禮開始』。

   ⑦主人致辭 贊禮唱,『請笄禮主人××女士致辭』。主人及笄者父親起席,到場地中,向全場一揖。致辭。內容酌定。(參考致辭:『今日小女××18歲成人笄禮。衷心感謝並熱忱歡迎諸位親友嘉賓的光臨。感謝正賓某某女士爲小女加笄。感謝贊禮某某、贊者某某、擯者某某、樂者某某、執事某某(三位)爲小女行禮。』 致辭畢,再向全場一揖,向正賓一揖,正賓答禮。主人及笄者父親歸位。

   ⑧初加 贊禮唱:『三加開始,請將笄者出東房』。樂者奏樂。正賓起席。主人起席。將笄者從東房內走出,正賓一揖將笄者,將笄者正坐於笄者席上,面向香案。贊者把梳子等物奠在笄者席的南端。

   贊禮唱:『初加發笄』。贊者跪,爲將笄者梳理頭髮。正賓去盥洗處,主人隨之,賓辭謝,主人應答。正賓在擯者協助下洗手,拭乾。完畢,與主人相對一揖,主人回到原位。正賓在笄者席前端跪,爲將笄者略微梳理頭髮。然後站起,到奉發笄的執事面前,奉發笄的執事略向前,奉上發笄。正賓取過,儀容舒揚行至笄者面前立定,然後致祝辭,祝辭爲:『吉月令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綿鴻,以介景福』,然後在席上跪下,鄭重地爲將笄者加發笄。然後起立。贊者爲笄者正笄整理,完畢。笄者站起,正賓對他行揖禮。贊禮唱:『笄者適東房,著襦裙』。笄者在贊者陪伴下進入東房內,在贊者協助下脫去采衣,換上與發笄相配的襦裙,然後再從房中出來,儀容端莊地面朝南方。

   ⑨二加 二加髮簪。儀式基本同初加。但賓不再盥,賓主不再辭洗。贊禮唱辭爲:『二加髮簪』『笄者適東房,著深衣』。正賓加笄祝辭爲:『吉月令辰,乃申爾服。飾以威儀,淑謹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⑩三加 三加釵冠。儀式基本同初加。贊禮唱辭爲:『三加釵冠』『笄者適東房,著褙子禮衣』。正賓加笄祝辭爲:『以歲之吉,以月之令,三加爾服,保茲永命。以終厥德,受天之慶。』。

   ⑾醮笄者 擯者撤去梳子等物。贊者斟酒爵。贊禮唱:『醮笄者』。正賓起席,一揖笄者,笄者在笄者席後端正坐,面向香案。贊者遞上酒爵,正賓接過到席前面向笄者祝辭曰:『旨酒既清,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笄者向正賓行女子拜禮(這是笄者第一次行成人之禮),直身,接酒。賓答拜。笄者在席前略祭酒,直身,略飲酒,然後把爵遞給贊者。向賓行再拜之禮(拜兩次),以感謝正賓爲自己完成加笄之禮。正賓答拜,然後起身歸位。笄者拜贊者。贊者答拜。

   ⑿字笄者 贊禮唱:『字笄者』。命字的祝辭可在宣紙上預先寫好,以示莊重。正賓到笄者席前,展開祝辭,致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女士攸宜,宜之於嘏,永受保之,曰孟(或仲叔季)××』(獨生女爲『曰××子』,四字一句) 。笄者對曰:『××(自己的字)雖不敏,敢不夙夜祗來。』 然後向正賓拜謝。

   ⒀三拜 贊禮唱:『笄者三拜』。笄者斂容、端坐。音樂停止,全場肅靜。贊禮唱:『笄者拜父母,感念父母養育之恩』。笄者面向父母,莊重地行拜禮。贊禮唱:『笄者拜師長,勉力求學、發奮進取』。笄者面向正賓,莊重地行拜禮。贊禮唱:『笄者拜軒轅黃帝像,傳承文明、報效祖國』。笄者面向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像,莊重地行拜禮。

   ⒁聆訓 贊禮唱:『聆訓。請笄者母親××女士向笄者示訓辭』。主人起席,到女兒席前,笄者端坐,面向母親。主人示訓,訓辭自定。內容建議抓住祝賀女兒成人、提醒女兒今後應擔負的家庭和社會責任、鼓勵成長等。

   笄者對曰:『兒雖不敏,敢不祗承。』 然後向母親莊重地行拜禮。

   ⒂笄者拜有司眾賓 贊禮唱:『笄者拜有司及眾賓』。擯、贊、執事排成一列,笄者向其行拜禮。然後分別向場地兩邊的眾賓行拜禮。眾皆答禮。

   ⑹主人致謝辭 贊禮唱:『請笄禮主人××女士致辭』。笄者及父母皆離席,到場地中,面向眾賓。主人致辭感謝,內容酌定。參考謝辭:『感謝諸位親友嘉賓參加××(女兒的字)的成人笄禮,感謝正賓某某女士及諸位有司(女士/先生),感謝贊禮某某,樂者某某。』

   ⒄禮成 贊禮唱:『笄禮成』。笄者與父母向所有參禮者分別行揖禮,順序爲:右側的眾賓、左側的眾賓、擯贊執事等有司、正賓、贊禮、樂者。眾皆答禮。

   至此,笄禮結束。

   ⒅笄後禮(可選) 傳統成人禮,冠者加冠後須外出拜見國君、大夫及鄉先生等,笄者則完全行禮於室,在此改爲笄者做一次社會公益活動。內容酌定。比如做一天社區義工、探訪一次敬老院、參加一次無償獻血等。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22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十 集體成人禮操作方案

  集體成人禮方案,以學校組織時爲例,其它情況請酌情調整。一般是在高中階段舉行18歲成人儀式時施行,學生家長和教師參加,男女生同時進行,男生加幞頭(或方巾)、女生加釵冠,儀式爲一加,一醴,三拜,宣誓。冠者著『朱子深衣』,笄者著深衣(或褙子)。

圖:朱子深衣裁剪圖

圖:集體成人禮操作示意圖

   【時間】

   學校舉行十八歲集體成人儀式時間。宜定在有文化內涵或特殊意義的時間。如黃帝誕辰日,建校紀念日等。

   【場地布置和人員方位】

   在學校廣場、操場等開闊空間均可。按圖示方位布置場地:

   ·場地正北端中間,安置大型禮台。懸掛大型軒轅黃帝掛像,設香爐,禮台飾以鮮花。

   ·禮台西側爲樂工演奏區,設席,古樂隊正坐以華夏傳統音樂演奏。

   ·場地西北側,樂工區前爲贊禮(司儀)位,贊禮立於此主持儀式。

   ·場地兩側爲觀禮位,可設坐椅,當然,設正坐席更好。其中,東北側專辟管理者座位,校長等學校管理者在此觀禮。

   ·場地前方,靠近禮台處,設兩組多列座位,西側爲教師座位,東側爲學生家長位。

   ·場地中央爲冠笄者區。冠者區在東,笄者區在西。分別按等列密布坐席,席上加軟墊以便正坐。席前設一小案爲醴案,從左至右,放置宣紙謄寫好的成人誓辭一份和酒爵一個,酒爵中斟滿玄酒。 說明:關於『玄酒』。玄酒即白水,是極具深意的傳統禮儀用品,象徵不忘本初、不忘先人創業的艱辛,是傳統祭祀禮儀中最高等級的用酒。傳統成人禮需用酒行醴禮或醮禮,考慮到集體成人禮的參禮者多爲在校高中生,不宜飲酒,所以用玄酒,即白水入禮。

   【人員】

   ·贊禮一人:集體成人禮的主持者。

   ·冠者若干人:成年待行禮的男生。

   ·笄者若干人:成年待行禮的女生。

   ·教師及學生家長:他們分別坐於場地前方位置,接受成年者拜禮。所有相關教師和學生家長,最好都能出席。

   ·學校管理者:校長等管理者。

   ·樂工若干人:演奏傳統音樂。曲目酌定。

   ·正賓代表一人:唱誦加冠祝辭,建議選定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師出任。

   ·『正賓+贊者+執事』的組合若干組:正賓由教師出任,贊者和執事由不行成人禮的學生出任。三人一組。執事托盤,盤中放梳子、幞頭、釵冠等物,贊者爲冠笄者梳理頭髮,協助正賓加冠加笄,正賓加後,贊者爲冠笄者正冠。安排多少組,需視成年學生人數而定。正賓、贊者與執事站在冠者區和笄者區的前方,加冠開始後從北向南依次爲冠笄者加冠加笄。

   ·盥洗執事:協助正賓完成盥洗。在盥器旁站立,一位盥洗,一位奉巾。

   ·其它觀禮者

   【服制】

   冠者:預先穿好朱子深衣。加冠時由正賓爲其加幞頭(或方巾)。

   笄者:預先穿好深衣(或褙子),加笄時由正賓爲其加釵冠。

   * 玄端及冠,爲男子禮服著裝,具有男性服飾性別特徵,女子不宜採用(女子另有自己的禮服),近年漢服運動中常有女子著玄端帶冠的做法,不提倡。提倡男女平等不等於抹消男女性別差別,正如男子不宜穿婚紗女子不宜穿男子燕尾服同樣的道理。這是正常的性別文化差別,與男女平等無關。

   正賓:著漢服禮服。如男子玄端、深衣,女子深衣、褙子等。

   贊者、執事:同正賓。

   樂工:同正賓。

   教師及學生家長:不做要求。但建議也穿漢服禮服。

   管理者及其它觀禮者:不做要求。

   【加冠祝辭和成人誓辭】

   ·加冠祝辭:在加冠加笄開始後,在音樂聲中,正賓代表反覆唱誦加冠祝辭,內容酌定。建議寫成四言形式,可參考【東莞台商子弟學校成年禮祭中華民族列祖列宗文】,建議以『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起首。

   【東莞台商子弟學校成年禮祭中華民族列祖列宗文】

   西元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維

   西元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東莞台商子弟學校董事長葉宏燈,率全體董事及教職員工生,爲辦理高中部二三年級學生成年禮大典,謹以香花供果,敢昭告我中華民族,列祖列宗大位之前曰:

   維我中華,東亞之光,炎黃世胄,鴻圖大同;四維八德,衛道充充,詩禮教化,溫馨融融;聖人制禮,正俗易風,士冠揖射,傳世隆弸;庠序之義,興學樹人,交流兩岸,文化同功;潢涌福地,四水歸堂,巍峨黌宇,巨擘輝煌;台商子弟,天倫圓夢,進學受教,儒道爲重;遵古禮行,儀節典範,詩書義理,實踐於茲;吉時令節,遵禮爲之,殷殷學子,伏祈佑之。

   謹告

   ·成人誓辭:在加冠、醴禮和三拜之後,冠笄者取醴案上的誓辭,誦讀。誓辭內容酌定,應言之有物,建議從成人者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發奮求學、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等方面著手。


   【儀程】

   ①布置場地 按圖示布置好場地。

   ②就位 贊禮和樂工就位,正賓、贊者和執事就位(贊者先盥洗後就位),觀禮者就坐,學生家長和教師就坐。

   ③開始 贊禮唱:『某年某校集體成人冠笄禮開始』。『請冠笄者入場』。冠笄者著深衣(或褙子),有序入場,在各自席位前儀容端正地肅立。

   ④奏國歌 贊禮唱:『請起立,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奏國歌。完畢後坐下。冠笄者脫履,放在蓆子右側(注意保持與周圍同伴席位適當距離),正坐於自己的席位上。

   ⑤盥洗 贊禮唱:『行盥洗禮』。正賓依次到盥洗位,盥洗,拭乾。歸位。

   ⑥加冠加笄 贊禮唱:『加冠加笄。請正賓爲冠者加幞頭,爲笄者加釵冠』。樂隊演奏音樂。在音樂聲中,正賓代表在贊禮位循環唱誦加冠祝辭,直到全部加完。正賓在贊禮和執事協助下,依次爲冠笄者加冠加笄。這一過程將耗時較長,是集體成人禮的主體過程。

   ⑦醴禮 贊禮唱:『行醴禮。請冠笄者取玄酒爵祭酒、啐酒』。冠笄者取面前醴案上的玄酒爵,略祭於席邊地面,然後飲之。放歸原位。斂容端坐。

   ⑧三拜 贊禮唱:『冠笄者向父母、師長及軒轅黃帝像行拜禮』。音樂停止,全場肅靜。贊禮唱:『冠笄者拜父母,感念父母養育之恩』。冠笄者面向父母,莊重地行拜禮。贊禮唱:『冠笄者拜師長,勉力求學、發奮進取』。冠笄者面向眾教師,莊重地行拜禮。贊禮唱:『冠笄者拜軒轅黃帝像,傳承文明、報效祖國』。冠笄者面向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像,莊重地行拜禮。

   ⑨宣誓 贊禮唱:『冠笄者宣誓。請冠笄者宣讀成人誓辭』。冠笄者取面前醴案上的誓辭,展開,集體誦讀。讀畢,放歸原位。斂容端坐。

   ⑩拜謝有司及眾賓 贊禮唱:『冠笄者拜謝有司及眾賓』,冠笄者面向正前方,行拜禮一次,表示感謝所有參禮者、觀禮者。

   ⑾禮成 贊禮唱:『禮成。集體成人禮到此結束』。全體有序退場。

   ⑿灑掃 冠笄者脫去漢服,換上在校日常服裝,返回集體成人禮場地,整理場地,打掃衛生。既然已成人,就應該擔負更多的責任,冠笄者理應親自打掃場地,爲自己的成人禮劃上句號。

   ⒀冠後禮 冠笄者集體做一次社會公益活動,如此紀念自己的成年,應更有意義。

  (漢民族成人禮『冠(笄)之禮』操作方案(新版) 全文完。 )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22 19:15 | 顯示全部樓層
射禮
第一部分:復興射禮的意義

  『射禮』是什麼?在談到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另一個詞,『弓道』。日風韓流吹拂下的中國,許多人對『弓道』這個詞都不陌生。然而,很多人不清楚,日本和韓國的所謂『弓道』,其正源是華夏中國的『射禮』。這是一種以射箭、比賽、禮樂、宴飲爲載體的中華禮儀,『射』只是表,而『禮』才是其追求的核心價值。當世的人們,只知『弓道』而不知『射禮』,不能不說是文明古國的一大悲哀。

  射禮有多重要?在記載華夏經典禮儀的【儀禮】中,射禮就是其中之一。【禮記】中也有專門的一篇【射義】闡述這一禮儀的意義。專家指出,春秋時期,諸侯紛爭,弓箭愈益成爲戰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意味深長的是,正是在這崇尚武力的時代,儒家卻將弓箭變成禮樂教化之具,引導社會走向平和,這就是射禮。射禮所追求的,以通過射箭比賽、禮樂配合、謙遜和讓、道德自省,以『教民禮讓、敦化成俗』。射禮被稱爲『立德正己之禮』。

  我們現在提倡復興射禮,意義何在?只是爲了多一種射箭比賽的遊戲方式嗎?不是。

  其一,射禮是中華禮儀文化的重要形式,是我們民族氣質、性格、思想的重要表達載體,是華夏獨特的人文景觀。尊重傳統,捍衛文化的多樣化存在,這些文明復興的普適性要求同樣適用於射禮。

  其二,射禮中有大量的華夏文明精華積澱,而其糟粕相對較少。

  射禮倡導人格塑造和人的精神的文明:射禮講究謙和、禮讓、莊重,提倡『發而不中、反求諸己』,重視人的道德自省。射禮本質上是一種健康道德的巧妙導引方式,是華夏先民寓德於射、寓禮於射、寓教於射的珍貴的人文實踐成果。

  射禮的諸多細節中,處處閃耀著人文精神的光芒。而尤爲可貴的是,與其它不少禮儀樣式相比,射禮中的等級觀念、專制色彩等劣質部分相對較少。比如,主持鄉射禮的是賓,而不是地方行政長官。賓是尚未獲得官爵的處士,但德行卓著,由賓來擔任射禮的主角,顯然是爲了提倡尊賢的風氣。人選一經確定,州長要親自登門約請。行禮之日,州長要在序門之外迎賓。在射禮的三番射的環節,大夫身份雖然比較高,但射禮要求,他們也要與士一一配合爲耦。這種不論等級身份、崇尚德行、講究平等的精神在傳統文化中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其三,射禮中蘊涵有華夏特有的人文體育精神。

  專門研究傳統禮儀的著名學者彭林教授指出(本文多處引用彭林教授的有關著作論述,謹致深深的敬意和感謝),奧林匹克運動起源於公元前776年的古希臘,與中國鄉射禮的普及,年代約略相當,但兩者所體現的文化,卻是有著明顯的不同。在古希臘人的理念中,人的精神與體魄是分離的,精神由上帝管理,人只負責自己的體魄。古希臘的體育精神,是強調力量、速度、高度、技巧的競爭,注重體魄強健和雄美。競技的勝利者就是超群絕倫的英雄,要用飲酒的方式予以獎勵。奧運會獎盃的形狀,都是放大了的酒杯,正是源於此。中國自武王克商之後,開始脫離神話時代、轉向人本主義時代。儒家特別注重人的全面發展,認爲人的精神與體魄都是由人自己主宰的。人類不僅要有健康的體魄,而且要有健全的精神。只有在健全的精神的前提下,體魄和技能才有價值。意味深長的是,在與古希臘同樣是征戰不息、崇尚武力的春秋時代,儒家鑄劍爲犁,在保留田獵之射的形式的同時,『飾之以禮樂』(【射義】),重塑了射擊競技運動的靈魂,將它改造成爲富有哲理的『弓道』,成爲引導民眾全面發展、社會走向和平的教化之具,這是中華文明對人類的貢獻之一。儒家主張人類的和諧發展,所以在鄉射禮中,不是勝利者,而是失敗者要用大杯飲酒,不過飲的是罰酒,因爲他們無論是技能還是德性都沒有達標,需要警示。這是東西方文化的顯著的差別之一。

  禮儀、文明、風俗、道德、人文、體育……華夏的射禮內涵非常豐富,這種獨特的禮儀風俗與人文體育方式,這份珍貴的歷史人文遺產,難道應該被輕易丟棄嗎?

  其四,射禮對國民觀念和氣質精神的塑造價值。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禮、樂、射、御、書、數,是儒家要求儒生們必須學習的基本知識和技藝。『射』就是其中之一。古時的男孩子必須學習射箭,學習射禮,學習駕馭馬車,因此那個時候,國民普遍擁有健康的勇武精神,而不是後世的一味的儒弱。學與不學這些東西,對國民氣質性格的影響是很不一樣的。在冷兵器時代,學習射箭,直接有助於國民國防觀念的塑造,有助於國民開放、勇敢、大氣的氣質與性格的形成。而到了今天,射箭等民族體育活動早已銷聲匿跡,絕大多數人,莫說是從事射箭比賽和運動了,甚至連真正的弓箭都沒見過。現在的大中學生,普遍性格軟弱、氣質嬌糜、粗俗無禮、疏於進取,國民缺乏健康的進取精神和勇武氣質,不能不說與民族生活方式的長期劣質化演變有直接關係。復興射禮等民族禮儀與人文體育活動,無疑有助於國民氣質與性格的重塑。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22 19:19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部分:實踐型射禮和表演型射禮

  在射禮復興計劃中,我們將未來的射禮分爲實踐型射禮和表演型射禮兩大類。

  1 實踐型射禮

  主要指便於人們親身實踐的,讓射禮成爲人們生活中的常習禮儀的射禮活動。

  它的特點是:在繼承古禮的基礎上進行較大的揚棄和創新,使其更符合時代要求,更有適應時代的生命力。相應的,在具體的禮儀用器、人員、程序等方面都有較大刪節、修改和變動。比如,取消了射禮前後的飲宴環節,只保留適合學校等實踐的射禮主體部分。以實用、節約、理性又不失莊重、嚴肅和規範爲原則,力求在去除古禮的不必要、或不便實現的繁冗的同時,保留其精華核心與基本精神,並謹慎而積極地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主要適用於: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射禮習練活動、企事業團體組織員工的實踐等等。而以中學、大學等教育機構爲重點。事實上,古時的鄉射禮就是在『序』即州的學校中進行的。

  2 表演型射禮

  指文化展示意味和表演色彩濃厚的射禮活動。重在忠實繼承和延續既有文明,展示和宣傳悠久燦爛的華夏禮儀及人文體育文化。

  其特點是:嚴格遵循古制,主要是【儀禮】等經典著作的記載。

  主要適用於:各種層次和規模的公共文化團體、公共文化機構做表演和展示,可以分爲小型、中型、大型和國家級等展示規模,分別對應於古代射禮中從鄉射禮到大射禮等各種等級的射禮活動。適用場合很多,如日常表演、節會表演、射禮協會比賽表演、國家運動會表演乃至奧運會團體大型展示表演等等。(已有媒體建議將射禮列爲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表演項目)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22 19:2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部分:實踐型射禮

  爲行文方便,本章主要以在高中或大學中進行的射禮活動爲例,其它團體舉行時可酌情調整。

  一 實踐型射禮的準備

  1 適合的時間和地點

  射禮一般在戶外進行,而且需要著漢服,因此,宜在天氣良好的春、夏、秋季舉行。當然,實踐型射禮也可以在室內大廳中,此時,對季節和天氣就沒有什麼要求了。

  在戶外舉行時,宜選擇廣場、操場、草坪等開闊地帶。還需注意的是,最好有較大的廳堂以容納參禮人員,當然,也可以搭建臨時的棚子,或者乾脆在地面上畫出堂型也可。古禮要求,堂至少需要有三階以做行進中的禮讓。若以臨時棚子爲堂或畫地爲堂,則需畫出階型。

  2 參加的人員

  相比表演型射禮,實踐型射禮的參禮人員有較大削減和調整。我們建議由以下人員組成:

  ①主人1人:射禮的組織者。在學校中,不妨由校長等領導層成員出任。

  ②賓1人:需由德高望重的人擔任。可選擇優秀教師一名出任。

  ③司射1人:他是射禮的具體指揮者。以體育教師出任爲佳。

  ④獲者1人:即報靶者。可選擇教師或學生一名出任。

  ⑤三耦:即編成3組的射者。每組2人,共6人。古禮中要求選擇六名德才兼備的弟子。我們建議,宜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擔任射者,以達到射禮教育和引導的目的。

  ⑥有司1人:統計成績者。我們建議,爲了充分發揮有司的作用,不妨由其同時承擔各種協助性工作。

  ⑦眾賓若干:觀禮者。不妨請學生、教師等觀禮,人數不限,以場地能容納且不干擾射禮進行爲宜。

  總人數,在11人以上。

  3 所需的漢服

  以莊重華美的禮服爲佳,但又不可過於繁冗(尤其是射者所著漢服)。綜合各種因素考慮,我們建議,參禮者宜統一著直裾深衣,且主、賓、司射、獲者、三耦、有司所著服飾顏色各有區別,三耦則宜穿同一款式和顏色的漢服。

  考慮到漢服復興的實際,對首服(各種冠帽)不做統一要求。可統一穿黑色布鞋。

  對於觀禮者,有漢服則穿無漢服則免,不必強求。

  4 所需禮器的準備

  ①弓與箭若干

  這是射禮中最重要的禮器,也是現實條件對射禮普及最大的制約。

  首先需要明確,射禮不能採用當代奧林匹克運動射箭比賽所用的弓與箭。一是因爲價格昂貴,即使普及版的弓,也需要數千上萬元。而且,現代比賽用弓,造型和材料迥異於古禮用弓,其五花八門的現代材料和造型也使其與射禮古雅的氛圍不相協調。

  各種資料表明,古法制弓的技藝已在中國瀕臨失傳。這種制弓法,做一把弓,時間需要數月工序需要數百道,且用材相當難覓。大陸目前僅有的一家古法制弓作坊(北京聚元號),已被國家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名錄,可見其瀕危程度。

  綜合各種因素考慮,我們建議:實踐者有兩種方案可以選擇:

  方法一:向有關的手工制弓單位尋求購買

  方法二:降低要求,以簡單的手工方法自制實用的弓與箭,實用即可,不必追求與古制的相符。這樣的話,就比較簡單了。網際網路上有許多自製弓箭的教程,實踐者可自行檢索製作。

  所需弓與箭的數量:實踐型射禮,比表演型射禮所需弓箭數少得多。弓2把,箭8支即可開展。多輪循環使用,充分發揮其作用。當然,能有幾把備用弓、多支備用箭則更好。

  相關參考數據:弓長六尺,周制一尺合23.1厘米,六尺約1.38米.箭最少三尺,0.69米

  ②侯2組

  射箭用的靶稱爲侯。資料顯示,侯多爲方形,或爲圓形,用木做成框架,張上布或皮。侯放在距離堂30丈遠的地方。(周制,一丈合2.31米,三十丈約69.3米)爲考核成績,侯上區分爲幾個部分,如同今天射擊用的靶上分爲若干環一樣。周代的侯一般有三個部分:最靠外的部分稱爲『侯』,因爲射中這個部分,只是剛剛碰上靶;其內是『鵠』,又稱爲『正』,寬度是『侯』的1/3;中心部位是『質』、『的』、『招』,是靶正中的一個小圓圈,射中這個部位,成績最好。

  與侯相應的是射位,即射手站立的位置。在堂中地面,以空心十字畫出標記。

  ③乏1個

  侯的左前方做一曲圓形的皮製小屏,是獲者即報靶者的藏身之處,箭到此處已經乏力,故稱爲『乏』。爲了確保射禮活動的絕對安全,可將其置於距離侯較遠位置,並做成上下貫通的堅固屏蔽,防止射出的箭誤傷獲者。

  ④箭架1具

  大小和樣式可靈活處理。以木製作框架,能置弓、插箭備用即可。

  ⑤旌旗2面

  爲報靶者報靶示意所用小旗。古禮對其樣式缺少記載,建議製成一面適當大小的三角旗,繪古樸底紋,上書『射禮』或『禮』字即可。

  ⑥扳指、護臂、護胸等輔助性保護用品若干

  用普通保護用品即可,無特殊要求。

  ⑦筭籌若干

  是用來統計各方成績之物。我們建議,簡單實用即可。可備若干深色竹片或木片。

  ⑧樂隊及曲目準備

  古禮要求,第三番射時,應演奏【詩經·召南】中的【騶虞】,無樂隊時,可以數位音樂播放代替。

  ⑨酒若干

  古禮要求,射禮活動中應有獻酒及罰酒的環節。考慮到實際情況,如果在學校中舉行,可備適合未成年人飲用的清淡酒品,或以清水、清茶代替。

  5 射禮中的漢族禮節動作及有關要求

  ①立容:正身、平視,兩手相合,掩在袖子裡。手從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注意:中國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筆挺,所以手臂要柔軟,切忌僵直——這樣漢服才會順勢鋪成柔和的曲線,展示出華夏之美。

  ②正規揖禮: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手藏在袖子裡,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手放下。

  ③拱手:類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動。

  射禮中的禮讓要求:這在射禮的各環節中非常重要。大致有『揖讓而升』,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指與合耦的射手上堂比射時的一連串禮節。

  第一番射開始時,上耦的兩位射手拱手謙讓後,從庭西並排往東走,上射在左側,下射在右側;走到正對著西階的地方,兩人拱手謙讓,然後北行;到西階下,彼此再次拱手謙讓。於是,上射先登階,走到第三級台階上時,下射才走上第一級台階,兩人之間要空一級台階。上射走到堂上後,要略向左側站立,以便爲下射讓出登堂的地方,並在此等待;下射登堂後,上射面朝東向他拱首行禮,然後並排向東走去。當兩人都走到正對著射位符號的地方時,面朝北行拱手禮,然後北行;走到射位符號前時,再次面朝北行拱手禮。司射在合耦時,充分考慮到了他們的水平,每一耦的上射與下射,水平都比較接近,競爭必然比較激烈,二者之間必有勝負。但是,射禮要求射手每一個儀節都彼此敬讓,每一番射都是如此。以此來培養競爭者的修養。

  二是指耦與耦相遇時的禮節。

  比賽的勝負,是以三耦的上射爲一組、下射爲另一組來計算的,因此,除了自己的一耦中有自己的對手外,其它兩耦中也有自己的對手。在射禮中,耦與耦相遇,也有詳密的禮儀,以示尊敬。例如,上耦射畢,並排下堂,上射在左側。此時,中耦已開始上堂,在西階前與上耦交錯,對方都在各自的左側,此時彼此拱手致意。再如,在取箭的途中,上耦取箭完畢離開時,與正在走往箭架的中耦相遇,對方都在各自的左側,此時雙方拱手致意。又如,飲罰酒時,負方射手下堂時,在西階之前與接著上堂飲酒的下一耦射手交錯而過,對方都在各自的左側,此時彼此拱手行禮。

  6 射箭有關技巧的習練——射禮之『五射』

  五射,就是射箭技術的五項要領:白矢、叄連、剡祝、襄尺和井儀。每項要求具體而嚴格,掌握得好,並不容易。其中, 白矢,要求矢在侯而連貫,過見其鏃白。侯,指靶子,鏃指箭頭。每次射出的羽箭,既能穿透箭靶,在靶子後面見到箭頭,而整支羽箭卻又停留在靶上,不掉下來。這需要射手有強勁的臂力,又能掌握一定的力度。

  剡注,要求射出的箭,羽頭高鏃低而行去。射出的箭,在飛行中,能夠做到羽頭高而鏃低,最終射中目標,難度極大。飛行的箭如果呈現羽頭高鏃低,由於地心引力,往往射程不會很遠,距離目標稍遠些,箭早落地,不易命中。這就要求射手拉弓滿弦,彈出力大,箭飛快速,才能見效。

  襄尺,要求射箭拉弦的姿態正確,平穩堅定。拉弦時,右肘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在胳膊上能放一碗水。有此功夫,射出的箭,才不會偏離方向,提高了命中率。

  7 計算成績的方法

  計算比賽成績,主要在第二番和第三番射兩輪進行。第一番射是習射,不計成績。具體的計算勝負的方法是:

  如果射中箭靶,負責計算成績的有司,就抽出一支筭籌丟在地上。上射的筭籌丟在右邊,下射的筭籌丟在左邊。如此這般,三耦全部射畢。

  在三耦及主賓耦全部射完後,有司開始統計左右射的筭籌數量,先數右面那一堆筭籌,以兩根筭籌爲一『純』,右手一純一純地數到左手上;取滿十純則作一堆,縱向放在盛籌器的西側;再取滿十純時,就另作一堆放置。剩下的籌,如果是雙數,就按『純』爲單位,橫向放在十純一堆的西側;如果是單數,則要把零單的籌豎向放在『純』的西側,使總數一目了然。然後數左獲的筭籌。釋籌者拿著勝方淨勝的筭籌向賓報告比賽結果。如果是右獲一方勝,就說:『右賢於左』。如果是左獲一方勝,就『左賢於右』。淨勝數如果是雙數,要以『純』爲單位報告;如果有單數,則在純數之後再報單數。如果左、右獲筭籌的數量相等,就從雙方的筭籌中各取出一支報告賓,說:『左右鈞』。

  8 射禮活動中的安全問題

  射箭運動本身有一定的危險性,箭在射出後飛行速度很快,貫穿力較強容易傷人,尤其是報靶者最易受到誤傷。因此,在射禮活動中,應特別注意安全。一方面報靶者藏身的『乏』需放在安全位置,報靶者必須在活動中全神貫注,防止受到意外傷害。必要時,可將乏置於正常射角所無法達到的位置。另一方面,組織者應教育射者,注意保護他人安全,按照程序射箭,不得亂射,尤其在獲者取箭時嚴禁引弓發射,更不允許有意驚嚇甚至傷害獲者。總之,射禮本質上是一種文明禮儀,在安全方面出現問題是絕對不應該的。

  9 射禮與射義的學習揣摩

  不研究和揣摩射義,射禮就變成了單純的表演、競賽和遊戲,我們複習射禮就失去了意義。射禮中值得繼承和思考的精神內涵很多,比如:

  儒家把射禮作爲正心修身、反躬自省的一種方式。【射義】說:『射之爲言者繹也,或曰舍也。繹者,各繹己之志也。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則射中矣。』意思是說,所謂射,是尋繹的意思。射者身份各不相同,但都應在射禮的過程中尋繹自己的志向。只有心氣平和,體態正直,緊握弓箭,瞄準目標,才有可能射中。【射義】還提出,無論是做父親的、做兒子的,還是做人君、人臣的,都要把箭靶作爲自己的道德標準來射。儘管同用一個箭靶,但各人所要命中的道德目標卻各不相同。射鵠的過程,就是反覆內省、存養、進取的過程。因此,孔子說:『發而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射義】)

  儒家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人生不會一帆風順,如何面對待失敗,培養起百折不回的毅力,從失敗走向成功,可以從射禮中得到體悟。【射義】說:『射求正諸己,己正然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射箭的成敗,關鍵在於能否調整好自己的體態和心志。發而不中中,根本原因在於自身,不要怨天尤人,尤其不要埋怨射中者,而是要『反而求諸己』,反躬自問。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人在社會中生存,就必然會與他人之間出現競爭,如果沒有健康的競爭心態,就很容易引發惡鬥、影響社會安定。如何處理這類問題,關係到國家長治久安。孔子認爲,人只要注重提升精神境界,自然就會淡泊名利,平心靜氣地對待競爭。他說:『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其爭也君子。』(【論語·八佾】)意思是說,君子以修身進德爲本,所以不妄與別人爭高低。如果一定要說有所爭,那就是比射了。比射要分勝負,輸了要當眾飲罰酒,所以君子在比賽中要力爭勝利,但在比賽時,卻是處處與對手揖讓而升,下來後一起飲酒,這就是君子之爭。儘管射禮是一種計算勝負的禮儀,競爭激烈,但頗有些『友誼第一』的意思。儒家的這一思想,在東亞文化圈中有著重要影響,就我們今日所見,日本、朝鮮的相撲、跆拳道等傳統競賽項目,在比賽之前,雙方都要作揖或者鞠躬等,互致敬意,比賽結束時也是如此,正是古代射禮君子之爭的遺風。

  禮失求諸野,華夏射禮已經絕跡,而在日本與韓國,這一古老禮儀與人文體育活動仍然生機勃勃。韓國人在弓道活動中總結了所謂【弓道九戒訓】和【執弓八原則】,多是源自儒家經典成句可作參考:

  【弓道九戒訓】:仁義德行 誠實謙遜 自重節操 禮儀嚴守 廉直果敢 習射無言 正心正己 不怨勝者 莫彎他弓

   【執弓八原則】:共察地形 後觀風勢 非丁非八 胸虛腹實 前推泰山 發如虎尾 發而不中 反求諸己

  10 實踐型射禮的示意圖解

  二 實踐型射禮的具體程序

  ①備禮:做好舉禮的各種準備工作。布置好場地,組織好參禮及觀禮人員。把弓、箭、筭籌等器具搬到西堂下陳設好。司射、有司、射者在西堂下面向南列隊站好。獲者就位。主人在場地外迎接賓的到來。

  ②迎賓:賓至,主人迎上,相互行揖禮入場登堂而立。

  ③開禮:司射自堂西取弓及箭,登堂報告賓,『弓矢既具,有司請射』。賓辭讓,對曰:『某不能。爲二三子。』許諾。司射踏在階上,東北面告於主人,曰:『請射於賓,賓許。』請注意,射禮全過程中,司射都需挾乘弓矢。如果弓箭匱乏,可不做強求。

  ④配耦:司射把六名射者,將射藝相近者兩兩配合爲一組,一共三組,分別稱爲上耦、次耦、下耦,是所謂『三耦』,每耦有上射、下射各一名。

  ⑤納射器:就是司射命令射者取納弓箭用具。司射下階,面向西命射者『納射器』。上耦兩人取各取弓一把,箭四隻。

  ⑥倚旌:就是司射命令獲者以旌旗爲射者指示靶心的位置。司射命獲者,『倚旌於侯中』。獲者把旌旗倚靠在侯的中央,爲全場指示箭靶中心的位置。司射命令三耦:『依次而射,不得雜越!』上耦脫去左手的外衣衣袖,在右手拇指上戴上鉤弓弦用的扳指,在右手臂上套好護臂,左手執弓,右手的指間夾一支箭,另外三支插在腰帶中。

  ⑦誘射:即司射爲眾射者做示範。這其中有詳細的禮節過程:由堂西行揖禮,然後進。到階下時,北面行揖禮。踏上階,揖。走上堂,揖。先將左足踩到射位符號上,面朝西,再扭頭向南,注視靶的中部,表示心志在射箭,然後俯身察看雙足,調整步武,最後開弓射箭,直至將四支箭全部射完。獲者在其射完後,自乏後出,把箭取回,插到堂西的箭架上,然後返回原位。

  ⑧一番射:第一輪射。第一番射是習射,所以不管射中與否,都不計成績。上耦的兩位射手上堂射擊,按照司射的要求在射位站好,目光盯住靶心,等待司射的命令。司射在堂下命令道:『無射獲,無獵獲!』(意思是,不許射傷報靶者!不許驚嚇報靶者!)上射向司射行禮後射擊,射出一箭後,再從腰間抽出一支箭搭在弦上,然後由下射射。如此輪流更替,直到將各自的四支箭射完。報靶者揚聲向堂上報告射中的結果。接著,上耦下堂,次耦上堂,雙方在西階前交錯時,相揖致意。(詳細的禮節見前述禮儀要求部分)次耦習射的儀式與上耦相同。最後,次耦下堂,下耦上堂習射。至此,司射上堂對賓行揖禮,稟告賓:『三耦座射』(意思是三耦都已射畢)賓行揖禮還。

  ⑨二番射:第二輪射。第二番射是正式比賽,要根據射箭的成績分出勝負。參加者除三耦之外,還有主人和賓。主人與賓配合爲一耦,主人擔任下射,以示謙敬。

  首先由三耦比射。司射命令上耦開始射擊。兩位射手相互拱手行禮後上堂,報靶者迅速離開靶位。司射宣布說:『不貫不釋!』(凡是沒有射穿箭靶的,一律不計成績!)兩位射手象第一番射時那樣輪流開弓射箭。如果射中箭靶,負責計算成績的有司,就抽出一支筭籌丟在地上。上射的筭籌丟在右邊,下射的筭籌丟在左邊。如此這般,三耦全部射畢。

  接著是由賓與主人配合成的耦上堂比射。比射的程序以及計算中靶次數的方法,與先前一樣。射畢,有司拿起剩餘的筭籌報告賓:『左右卒射』(左右射都已射完)然後,有司開始按照前面【計算成績的方法】一節所介紹的方法,統計最後成績並向賓報告。

  最後是罰酒及獻酒環節。司射命令三耦和主賓耦:『勝者皆袒決遂,執張弓。不勝者皆襲,說決拾,卻左手,右加弛弓於其上,遂以執弣。』(意思是,勝方射手脫去左袖,戴上扳指,套上護臂,手執拉緊弦的弓(表示能射)。負方射手穿上左衣袖,脫下扳指和護臂,將弓弦鬆開。)各耦射手先後上堂,負方射手站著將罰酒喝完,再向勝方射手拱手行禮。司射酌酒向報靶者獻酒,併到靶前的左、中、右三處致祭。司射酌酒向堂下釋籌的有司獻酒。第二番射至此完成。

  ⑩三番射:第三番射的過程與二番射基本相同,只是比射時有音樂伴奏。樂工演奏【詩經·召南】中的【騶虞】,樂曲的節拍,要演奏得均勻如一。司射在堂下宣布:『不鼓不釋!』(不按鼓的節奏射箭的,不得計數!)三番射與二番射的程序相同,先由三耦比射,然後主賓耦比射。凡是應著鼓的節拍而射中靶心者,有司就抽出一支筭籌扔到地上,最後將比賽的結果稟告賓:勝方贏若干籌,或者是雙方射平。三耦、賓、主人順序上堂,負方射手喝罰酒。三番射至此結束。

  ⑾旅酬:是射禮的餘興節目,古禮要求從身份高的人開始,依次向下進酬酒。我們建議,不分身份等級,參禮者相互敬茶或水。敬飲之前需相互行揖禮,樂隊循環奏樂以助興。

  ⑿送賓:賓起身告辭,走到西階時,樂工奏【陔】的樂曲。賓出場地,參禮者皆相隨,主人在門外以再拜之禮相送。然後,所有參禮人員相互行揖禮告別。最後,主人組織有關人員收拾器具、打掃射禮場地。

  至此,實踐型射禮結束。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22 19:22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部分:表演型射禮

  表演型射禮,以複製和再現【儀禮】所載射禮爲重點,人員,場地,禮器,程序等都力求與古制完全吻合。尤其是,與射禮緊密結合的飲酒禮也不可欠缺。相對的,耗費比較大,要求也更高。

  表演型射禮可分爲多種規模,每一種在華夏傳統禮典中都有詳細記載。有關實踐單位可自行研究和排練。

  (方案全文完)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22 19:26 | 顯示全部樓層
婚禮
一 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也說當前的『中國傳統婚禮』

  『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出自【詩經·豳風·東山】,這是一位新婚離家、悽惶征戰的士卒一聲輕輕的喟嘆,與華美古裝劇【大明宮詞》裡那段經典的皮影戲有幾句頗有異曲同工之處:『看這滿溪桃花,看這如黛青山,都沒有絲毫改變,也不知我新婚三個月就別離的妻子,是否依舊紅顏……』

   世上最美好的容顏當屬於新娘,人生最美好的時刻莫過於婚禮。因爲人往往縹緲孤鴻一般孤獨來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承諾從來都需要美好而特別的儀式來紀念。

   華夏文化的信仰沒有宗教精神,卻依然將沒有神秘感的世俗生活演繹出詩意和浪漫。在先秦,婚禮在詩人們最喜歡的黃昏進行,故而稱作『昏禮』。昏禮在五禮之中屬嘉禮,是繼冠 / 筓禮之後的人生第二個里程碑。昏禮一如黃昏時滿天的晚霞,寧靜深遠。那時候的昏禮不大肆舉樂,不過分慶賀,很簡樸乾淨,重的是夫婦之義與結髮之恩。昏服也不是大紅大綠,新郎新娘都穿著端莊的玄黑色禮服。天地相合,夫妻結髮。從此後生死相依,從此後家族延續……

   這是華夏婚禮的初始面容,然而終究幾千年過去了,我也學起那位不知其期的戍卒長嘆一聲:對於中國傳統婚禮,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婚慶典儀,喜慶抑或神聖,因民族性格不同,婚禮的風貌和形式差異很大。婚禮婚俗的流變,彰顯著文化性格和國運起伏。婚禮是一面鏡子。

   二十年前國門的開放也爲中國婚禮帶來了國際風尚。西式婚紗粉墨登場。不過國人喜新倒也不厭舊,我們並沒忘拜天地鬧洞房。於是,於今的婚禮多半是『西式』和『傳統』嫁接的產物。現代中國婚儀主要有兩種形式。城鎮居民多選在酒店等場合舉行。司儀們同相聲演員一般專業,會根據顧客的水準及時地調節著禮辭的適宜程度。不論是附庸風雅還是焚琴煮鶴,都少不了對新人們的一番難爲……前來參禮的客人們按慣例上交紅包,觀賞過八卦故事後便低頭大塊朵頤、猜拳行令。新人們則要酒精考驗地地輪桌乾杯,上戰場一般;另一種主要流傳在廣大農村中,民俗成分不少,不過大多數隻上溯自清末、民國,歷史淵源也說不上深遠。這種婚禮儘可能地講究排場和熱鬧,場面相當壯觀。隨著近年來世風陳雜,儀式過程中有時還充斥一些低級趣味也在所難免。

   縱觀近100年來中國的婚禮模式:我們時興過『中西合璧』——禮帽+馬褂,中式嫁衣+西方元素;提倡過『簡樸務實』,崇尚過『不愛紅裝愛武裝』……時至今日,大行其道的已是所謂的西式婚禮了。舶來的白婚紗幾乎俘虜了所有的中國新娘。其實,嚴格說,當下最流行的西式婚禮並不是真正西式的——剝離了基督教文化的氛圍,離開了教堂、教義的虔誠,本意早已蕩然無存,只剩下一襲本應象徵純潔神聖的白色婚紗。酒席代替教堂作了婚禮聖殿,走下神壇的新娘就不得不在席間敬酒,蓬大的裙裾在擠在喧鬧狹小的走道間,沙沙地摩挲著地面的灰塵。

   現在,若提起民族傳統婚禮,倒是少數民族的婚禮文化鮮明的多。占人口90%以上的『多數民族』漢族的婚禮,依然如她的民族服裝一樣模糊不清。莫非,沒有特徵才是漢民族的文化和服飾特徵?
   在西風強勁的吹拂下,中國人越來越意識到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近年來民族傳統婚禮又見青睞。主要是旗袍當道,從某種意義上,旗袍倒方便了新娘子來回敬酒。但旗袍畢竟受到身材和季節的限制,同時它所連綴的歷史頂多只有一百年。於是,用心點的新人會再上溯一步。有人溯到清朝,洋洋自得地扮起了滿族貴婦;有人溯到了鳳冠霞帔,依稀看到漢人衣冠斷絕前的最後模樣。不過,需要提一下的是,如今的鳳冠霞帔多是戲裝改造而成,比起傳世實物稍微俗艷粗糙了許多。

   也許是近代的民生過於困苦和壓抑,婚禮成了難得的高興事件,人們便想著法子在這時候舒放自己。中國傳統的婚禮到了後世,喜慶的成分越來越多,以至於今日人們若提起傳統婚禮,瞬間浮現的印象基本都是吹吹打打、緋紅一片的喜鬧。浮動的艷紅背後藏了多少艱難的歷史,和扭曲的故事,都無從考證了。所以,流傳到現在的『傳統』婚禮,『婚』是可以看見的,『禮』還有幾重呢?

   華夏婚禮的原貌已在歷史中失去了鮮活的面容,除了祖先簡潔的文字記載,也只有在曾經的學生日韓的婚禮儀式中還能覓得依稀的風骨了。也算『禮失求諸野』吧。有時很讓人苦笑:華夏傳統重新傳回我國,在我們這裡還成了異國風情。日本和韓國的傳統婚禮,不論新人和賓客都會格外注意端莊虔敬的氣氛,讓我們這曾經的衣冠上國欽慕不已,然後便痛感自己的『傳統』,太過遊戲。

   當艷麗庸俗代替了典雅端麗,當隨意輕鬆取代了莊重大方,當嘈雜嬉鬧取代了儀禮風度……那褪色的桃花是否還能再復紅顏?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1-22 19:36 | 顯示全部樓層
二 禮之大禮,君子重之——華夏婚禮的基本面貌

  追憶起華夏,竟然來有點恍若隔世的感覺。也許是因爲近代幾百年間的顛沛流離,也許是因爲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禮記·昏義】中的『昏』,原文作『昏』,得名於先民的親迎禮於黃昏時進行,此時,日月漸替,含有『陽往陰來』之意,講究天人合一的華夏先民選擇了這麼一個微妙的時刻,巧妙地詮釋了婚義,同時也給這個儀式帶上了神聖虔敬的情愫。後來,當『昏』字加上了『女』字偏旁寫作『婚禮』的時候,親迎便不再限於靜謐的黃昏了,當然這一儀式的神聖意識也逐漸淡去。

   華夏先民重人倫,婚禮很受重視。【禮記】云:『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他們對昏禮的態度是『敬慎重正而後親之』,昏禮稱得上是『禮之大禮』。人倫之禮,先講男女有別,然後才能夫婦有義;在夫婦之義的基礎上,才能確立父子有親,父子的恩義擴展開來,升華到君臣之禮……故此,昏禮乃倫禮之本。

   昏禮屬於嘉禮之一,嘉禮以親萬民。周制昏禮是後世婚禮的範本,後世的婚禮在各種異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發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習俗,不過從納采至親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內涵風韻數易其容,但基本儀制的結構沒有明顯變化。

   相傳中國最早的婚姻關係和婚禮儀式從伏羲氏制嫁娶、女媧立媒約開始。【通鑑外紀】載:『上古男女無別,太昊始設嫁娶,以儷皮爲禮。』從此,儷皮(成雙的鹿皮)就成了經典的婚禮聘禮之一。之後,除了『儷皮之禮』之外,還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現了『親迎於庭』『親迎於堂』的儀節。周代是禮儀的集大成時代,彼時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儀禮】中有詳細規制,整套儀式合爲『六禮』。六禮婚製作從此爲華夏傳統婚禮的模板,流傳至今。

  (一)漢族婚禮基本儀程

   六禮: 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這是經典的六禮結構,但後世時有增簡。增則多在『六禮』環節的基礎上添加副儀節及雜俗,如催妝、送妝、鋪房等;簡則多簡併了幾項正婚前的禮儀,如宋代朱子撰【家禮】,因時俗將六禮並爲『納采』『納幣』『親迎』三儀。

   婚禮結構: 婚前禮→正婚禮→婚後禮。

   完整的婚禮儀節:
婚前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

正婚禮【親迎→婦至成禮→合卺→餕餘設衽】

婚後禮(成婦禮)【婦見舅姑→舅姑醴婦→婦饋舅姑】

   三書:後世談婚論嫁,『六禮』常常和『三書』一起搭配出現,『三書』非周制昏禮的內容:

   聘書:即訂親之書,男女雙方締造。納吉(過文定)時用。

   禮書:即過禮之書,是禮物清單,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納徵信(過大禮)時用。

   迎親書:即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用。

   華夏婚禮基本儀程釋義:

   【婚前禮】

   納采

   納采即議婚,男方遣使上女家求婚。採用雁作爲贄見禮物。 以雁爲禮有三種象徵意義:

   1. 雁爲候鳥,秋天往南飛,春天北歸,來去有時,從不失時節,所以用雁來象徵男女雙方信守不渝的象徵。

   2. 雁爲隨陽之物,大雁行止有序,雁群在遷徙飛行時成行成列,領頭的是強壯之雁,而幼及弱者追隨其後,從不逾越。將這個原則用於嫁娶,長幼循序而行,不越序成婚。

   3. 雁雌雄一配而終,象徵忠貞和白頭偕老。

   (後來有所發展,也用羔羊、白鵝、合歡、膠漆等作爲贄禮的)

   問名

   男家徵求女家同意後,這時接著進行問名之儀節,以便回來後占卜成婚與否、吉凶如何。問名一般是女子姓名、排行、出生年月日及時辰等,發展到後世,稱換庚帖。這一過程也相當於訂婚。古語『男子稱名,女子稱字』,女子的名是不能輕易示人的。問名的意義可見非同小可了。

   納吉

   問名的目的,是爲納吉作準備。【儀禮·士昏禮】載:歸卜於廟,得吉兆,復使使者往告。就是說,男方問名後,以龜甲來占卜男女雙方生辰八字,若得到吉兆,將占卜吉利的結果,派使者帶著雁到女方家報喜,後世稱爲訂盟,儀式如同納釆。納吉之後,婚姻就算正式確定。後來民間把納吉改叫合婚了。就是把男女雙方的生肖及生辰八字合一下,看生肖是否相剋,八字是否相配。納吉和納采一樣,也用雁。

   納徵

   納徵禮往往是婚姻六禮的關鍵,【儀禮·士昏禮】載:『征,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婚禮。』意即派遣者納送聘財以成婚禮,故稱完聘、大聘或過大禮。納徵以後,婚姻進入正式準備階段。

   周朝聘禮『凡嫁女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士大夫以玄纁束帛,天子加以轂圭,諸侯加以大璋』。周制昏禮的聘禮取其象徵意義,不像後世那樣看重經濟價值。幣,意爲彩色絲,後世所謂的『彩禮』就源於這個典故。可見先秦的彩禮是很簡單的,士大夫僅僅只用不過五兩彩絲加上一對鹿皮。但到了後世,彩禮的內涵就要實際多了,還包括飾物、綢緞、牲畜或現金等物。聘禮開始成了地位拼比的物事,難有定數。至此,周禮取聘禮的象徵意義變爲取義取利兼圖。隋唐聘禮固定爲九種,有合歡、嘉禾、阿膠、九子蒲、朱葦、雙石、棉絮、長命縷、乾漆等,各項物品皆有祝福夫妻愛情永固的意義。

   請期

   定成婚吉日的禮,由男方決定,然後正式通知女方。後代婚禮在演變中發展出來催妝,送妝,鋪房,這三項儀節在先秦文獻中未見記載。

   親迎

   父親醮子,新郎接受賜酒一飲而盡,便動身去迎娶自己的新娘。女方家長在家廟設筵,在門外迎新婿。婿以雁做贄禮。彼此揖讓登堂,女婿再拜。

   周制昏禮親迎婿及婦都用馬車,宋代時逐漸開始婿騎馬婦乘轎。出了家廟門,把新娘坐車駕好,在新娘上車時,還要親自把上車用的引手繩遞給新娘,照顧她上車。然後新郎親自駕著馬車,讓車轉三圈,才把馬車交給車夫,自己乘坐另一輛馬車走在前頭。到了家門口,新郎先下車來等候,新娘車到達後,新郎帶領新娘進入家中,新娘入宅,婚前禮即告一段落。

   【正婚禮】

   正婚禮是指新娘被接到男方家以後,所舉行的正式結爲夫婦的儀式。主要有拜堂(周制昏禮沒有這一項)、沃盥、對席、同牢合卺和餕餘設衽幾項。

   拜堂

   周制昏禮沒有夫婦拜堂之禮。司馬光【書儀】:『古無婿婦交拜之儀,今世俗始祖見交拜,拜致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廢也。』可知宋代交拜之禮已經流行。元代拜堂,於夫婦交拜外,尚有同拜天地之禮,即先拜天地,再拜婿之父母,最後夫婦交拜。這就是如今流傳下來的三拜之禮。

   沃盥

   指新人入席前的潔手潔面。漢族傳統禮儀非常強調潔淨的意識。周制的沃盥禮節是用匜和洗配套使用。

   對席

   新婚夫婦交拜禮畢,要相對而坐,謂之對席。對席的位置,男西女東,意以陰陽交會有漸。

   同牢合卺

   『同牢』是指新婚夫婦共食同一牲畜之肉。合卺是指夫婦交杯而飲,注意——是交杯,只是交換了杯子而已,並非很多誤導人的古裝劇那樣挽著胳膊喝的『交擘酒』。合卺本意指破瓠(瓜)爲二,合之則成一器。剖分爲二,分別盛酒。最初合卺用匏瓜,匏是苦的,用來盛酒必是苦酒。匏既分爲二,象徵夫婦由婚禮將兩人合爲一。所以,夫妻共飲合卺酒,不但象徵夫妻合二爲一,永結同好,而且也含有讓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這是婚禮中最具有社會意義的環節。是每對新婚夫婦行婚禮時必不可少的儀式,合卺禮流傳到後世,發展成酒筵。『吃喜酒』已成爲民間行婚禮的簡稱。酒筵由簡到繁,但最主要的意義就是,婚姻得到了親朋好友的承認。

   餕餘設衽

   這是通常所說的合床禮,正式成爲夫妻。新娘脫服由女侍接受,新郎脫服由男侍接受,新郎親脫新婦之蓋頭,此時侍人持燭而出。此後男女雙方正式結爲夫婦。

   【婚後禮】

   婚後禮,使新婦成爲男家的一分子,與男家的親族融合在一起,所以又稱『成婦禮』。成婦禮主要有四:婦見舅姑、婦饋舅姑、舅姑饗婦。

   婦見舅姑

   妻稱丈夫的父親爲『舅』,稱丈夫的母親爲『姑』,成婚後的第二天早晨,新娘就早早起床、沐浴,新婦拿著盛著棗、栗和腶修等物的竹器到公婆的寢門外等待。盛有『棗』取早起之意,『栗』取顫慄之意,『腶修』取振作之意。

   婦饋舅姑

   根據【禮記】,『婦饋舅姑』之禮是隨著『婦見舅姑』之後的,新婦親自侍奉公婆進食,待二老食畢,婦要象徵性地吃公婆的餘食以示恭孝。之後有『舅姑饗婦』之禮

   另有一說,『婦饋舅姑』指的是新婦過門後第三天,就要下廚房燒飯做菜,以饋舅姑。以示自此後將主持中饋,以盡孝道。唐代有『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譴小姑嘗』的描述。該俗應是後世的演變發展。

   舅姑醴婦

   『婦饋舅姑』之後,公婆爲新婦安食漱口,並以『一獻之禮』 酬新婦,以示長輩的關懷。

   一獻之禮:先由主人取酒爵致客,稱爲『獻』;次由客還敬,稱爲『酢』;再由主人把酒注入觶或爵後,先自飲而後勸賓客隨著飲,稱『酬』,這麼合起來叫作『一獻之禮』。在『獻』的環節中,有洗爵的步驟。公公在洗爵於南,婆婆洗爵於北。

   一獻禮成後,本別下階。【禮記·昏義】記:『厥明,舅姑共饗婦以一獻之禮,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階,婦降至阼皆,以著代也。』按照舊時的民居結構,西階爲賓位,阼階爲主位,新婦從阼階下來,表示從此之後授之以室,代理家政。

   廟見成婦

   廟見禮爲『新婦祭行於祖先』——婚後三個月,夫家擇一日,率新娘至宗廟祭告祖先,以表示該婦從此正式成爲夫家成員。自此,成婦禮(暨『婚後禮』)完成。

   *『成婦』『成妻』之辨

   『成婦』是指成爲男家的媳婦,『成妻』則指作爲一個男人的妻子。

   汪中,鄭珍,等清儒仔細考證了【儀禮·昏禮】的儀節和稱謂,又從【曾子問】分析訂婚和解除婚約的種種可能性,目的在於探究:婚姻關係何時成立?因爲他們關懷的是一個當時很嚴重的社會問題:『室女守貞』。『室女守貞』就是所謂的『望門寡』。當一個女子訂了婚,還沒過門,未婚夫就死了。這樣的一個『許嫁女』,能否另許夫家?還是得嫁去夫家奉養公婆,過繼個孩子承繼香火?與該男合葬?基本上,主張室女守貞者,表示他們認爲成婦重於成妻,一旦訂了婚(納聘),婚姻就成立;反對者則堅持有親迎合體之實,婚姻才成立,翁姑媳婦關係才成立。在清朝,因『室女守貞』獲頒牌坊的數量很多,經考證,『夫』之稱謂的出現,得等到親迎之夜,婿入婦之寢房、婦言『若非我夫,焉入我室』時才出現。換言之,『夫婦』一詞的成立要等到行過親迎禮、喝了交杯酒、有『合體』之實時才成立。既然沒有夫妻之實,又何來守寡、殉葬、侍養公婆?(節選自台灣學者 張壽安【我的清代禮學研究】 中國思想史研究通訊第5輯)

   實際,直至宋代,女子在婚姻上都具有相當的地位。而按照後世的邏輯,若新婦在未告廟之前去世,只能歸葬於娘家,既然得不到夫家成員的地位,那麼『室女守貞』『殉夫盡節』『未嫁奉養夫家』等習俗,不就非常沒有道理嗎?清代大行其道的『貞潔牌坊』不是成了黑色幽默麼?這種陋習,實爲中國文化中的變異成分,並不合乎華夏禮義。

  (二) 漢族婚禮的兩種典型風貌

   雖然婚禮儀程的結構保持穩定,但就婚禮的風貌演變來看,變化還是相當明顯的,故此,本文將按照兩種風格將它們分類區別:

   『藍本型』的周禮婚制——莊重典雅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經·周南·桃夭】

   周制婚禮,承啟上古至夏商,集成於禮樂開國的西周,發揚於君子風範的春秋戰國,穩定於華夏諸族最終形成漢民族的時候,在漫漫三千年裡始終爲華夏婚禮之藍本,最終蔚成燦爛的雲霞。

   那時候的婚禮還叫做昏禮。沒有奢侈的聘禮,沒有鋪張的排場,也沒有喧鬧的筵席。昏禮重的是夫婦之義與結髮之恩,並不認爲這是一件可以喧鬧嘈雜的事。那時候的昏禮簡樸乾淨,沒有後世繁縟的挑蓋頭鬧洞房這類繁雜的玩意兒,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而後攜手入洞房。次日拜見舅姑,三月後告見家廟,從此,新婦正式融入夫家家族。那時候的昏服也不是現在人們誤解的大紅一片,而是端莊的玄色禮服(玄色,黑中揚紅的顏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徵著天的、最神聖的色彩)。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燭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著遠去的女兒;夫家也三日不舉樂,安慰著思念雙親的新娘……整個儀式寧靜安詳。但安靜細緻的儀式中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許這就是我們今天想要捕捉到的力量。黃昏中開始的那個安靜優美的儀式,映照出一個久違的文明氣息——那是純正、優美而偉大的漢文明,直指人心。

   『發展型』的後世婚禮——喜慶熱鬧
催鋪百子帳,待障七香車。
借問妝成未,東方欲曉霞。

  
—— 唐 陸暢 【雲安公主下降奉詔作催妝詩】

   此類是指在周制婚禮的基礎上逐漸演變的後世漢族婚禮。其中混雜了許多非漢族來源的婚俗禮儀,有諸多變異,故此稱爲『發展型』。

   婚禮是什麼時候慢慢放在白天的已經不得而知了,也許是因爲漢代以後的戰亂,夜晚不安全的緣故,也許是因爲感染了胡俗習慣,再加上後來的婚禮排場逐漸變大,時間變長,也就逐漸放在了上午,這樣,歡慶的儀式往往持續一天。

   與後世婚禮不同,先秦至兩漢昏禮,女父迎婿於門外,禮節甚重,更別說刁難女婿的事了,唐【封氏聞見錄】6卷五云:『近代婚嫁有障車、下婿、卻扇及觀花燭之事。』自從昏禮有了賀客和婚宴開始,婚禮的世俗歡慶氣氛就逐漸擴展。婚禮的歡慶的氣氛本是生民常態,同時也來自華夏周邊的風俗浸染。胡俗婚禮多喜慶,後世婚禮的許多雜俗,比如鬧洞房,是契丹的婚俗。跨火盆,則來自滿族。根據周禮,婚禮是沒有蓋頭的,但紅蓋頭卻成了世俗婚禮的象徵。儀禮中的婚禮不舉樂,無酒筵酬賓的儀節,只在新房中爲新郎新娘專設一席。到後世,宴眾賓客會成了婚禮必不可少的一項,鬧房也成了保留節目。也許,我們更加熟悉的婚禮就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

   ……

   縱觀以上兩種漢民族傳統婚禮的模式,不難看出:歷史的悠久,國土的遼闊,文化基因變異的程度自然不會小,畢竟,沒有交流的民族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在婚禮的發展上,華夏民族的婚制婚儀,吸納了許多外來民族的習俗。歷經多次主動的、被動的民族間交流,經歷多次國運縱橫起伏,華夏婚禮在漫長的時光中慢慢流變。

   耐人尋味的是,從歷代禮書的修訂,可以看出古人對這種現象的態度:對周禮婚制的偏好,對世俗婚制的寬容。於是,理想與世俗便兩不相悖,各有市場。這也許就是華夏文化的特點之一吧,古人已經給出了適宜的處理方式,不必苛求統一。我們今天倡議恢復傳統婚禮,作爲撰寫者的我,坦率地說我本人偏好周制昏禮,但在這裡並不苛責新人們的任何選擇。所以,我們將以並行的方式,認真地寫出這兩種婚禮的具體方案。各花入各眼,任由人們選擇好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