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71|回覆: 0

[考古發現] 孔子母親遺蹟寥落破敗 『扳倒井』竟被強行『扳直』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7-1-17 18: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孔子的出生地尼山附近,有一口不同尋常的水井,叫扳倒井,相傳是孔母顏征在尋兒之後取水時扳倒的。前不久,文化學者孫宜才與友人相約一起尋訪扳倒井。雖然由於歷史原因傾斜的扳倒井又重新給扳直了,文化的因子早已流淌在民族的血脈之中。井已非,水依舊。

孔子母親遺蹟寥落破敗 『扳倒井』竟被強行『扳直』

孔子母親遺蹟寥落破敗 『扳倒井』竟被強行『扳直』

作者與友人在相傳孔子出生的小山洞口合影

尋訪扳倒井

在孔子的出生地尼山附近,有一口不同尋常的水井,叫扳倒井。傳說聖人孔子在尼山出生後,因長相奇醜,頂如反盂,面有七露,被丟在紅草坡上。後被一隻母虎叼到山腳下一個小山洞裡,這就是至今尚存的夫子洞。夫子洞對面有一座小山,叫顏母山,顏母山下的村莊叫顏母莊,顯然是因孔子母親顏征在而得名。相傳顏母把孩子扔在山坡後,心裡十分悲痛,再去尋找卻不見了,常到尼山腳下尋找、哭泣。有一天,她突然聽到有孩子的哭聲,急忙循聲而去,終於在一個小山洞裡看到一個白胖男孩,抱起一看,竟是自己的兒子。顏母喜出望外,抱著孩子急匆匆往顏母莊走去。顏母抱著孩子走得又累又渴,在一個山坡下,遇見一口水井,便走上前去,輕輕放下孩子,想伸手去取水。可是怎麼也夠不著,身邊又沒有汲水的井繩和水罐,她心想,要是能把井扳倒就好了。這樣想著,便真的伸手扳了一下井口,誰知水井竟應聲斜倒,清澈的井水汩汩流出了井口。從此,這口水井就這樣傾斜著,源源不斷地流湧出清泠的井水,從遠古一直流到今天,兩千多年的歲月也慢慢隨之流逝而去。

這個古老的傳說早已爲人們所熟知,沒有什麼新鮮的。可是,當散文作家張九韶先生聽說扳倒井在文革破四舊時又重新給扳直了,就產生了一定要去看看這口水井的衝動。己丑清明節後,正是落英繽紛時節,張教授、書法家劉承闓先生和我,相約一起去尋訪扳倒井。據說扳倒井在一個很偏僻的小山村里,不大好找。張教授便請他的學生、泗水縣文化局王傳明局長帶路。在夫子洞稍作停留,我們兩輛車就沿著尼山水庫邊的山路逶迤前行。尼山和顏母山上的青松翠柏泛出了新綠,偶有數株桃花,渲染出片片胭脂的紅暈,清新的空氣中飄浮著淡淡的馨香。沐浴在明媚的春光里,文友結伴出遊,尋幽探古,心情自然是輕鬆愉快的。只是不知道那千年扳倒井是否還在?如果在,真的又被扳直了嗎?我們在議論著,心中懸著幾分期待。這時來到一個村莊,帶路的車在前面停下來,這大概就是顏母莊了。當年,有個叫叔梁紇的魯國大將,家住昌平鄉,即今天的尼山一帶,娶魯國貴族施氏爲妻,生下九個女兒而無男孩,後又娶一妻生一男孩,名叫孟皮,字伯尼,卻是個跛足,無法繼承他的封位。叔梁紇到六十多歲時,來到這個村子,向顏家求婚。當時顏家有三個女兒,大女兒、二女兒皆搖頭拒絕,十七歲的小女兒顏征在卻欣然同意,嫁給了叔梁紇。

孔子母親遺蹟寥落破敗 『扳倒井』竟被強行『扳直』

孔子母親遺蹟寥落破敗 『扳倒井』竟被強行『扳直』

村裡的老大娘帶作者一行尋訪扳倒井

前面的車又繼續前行了,看來扳倒井還不在這裡,我們只好跟著左轉向北,路又逼仄難走了許多。不多時,前面又是一個小山村。來到村子裡一個柴草垛跟前停下來,我們都下了車。王局長在周圍巡視著,說,好幾年前來過,應該是在這裡了,怎麼沒有呢。看來他也記不太清了。他走近一個石頭圍牆的小院落,推開了虛掩著的院門,有位白髮蒼蒼的老大娘走出來。王局長問:大娘,扳倒井是在這個村嗎?老大娘說,是啊。老人家熱情地跟我們打著招呼,說我領你們去。我們一行人就跟著往前走。邊走,我們邊詢問扳倒井的事情。大娘說,當年她嫁到這個村的時候,看到井就是斜著的,水旺的時候從井口淌出的水還能澆地。走不大會,老人家用手一指,說,往那走就是了。沿著手指的方向,我們來到一個小山坡下,可見一通石碑,篆書搬倒井三字赫然入目。石碑下果有一口水井,石砌的井台,近前探頭往下看,石砌的井壁,與一般的水井沒有什麼兩樣。有一根抽水的管子通到井下,顯然是一口還在使用的水井。劉先生是書法篆刻家,精通篆書,走近石碑細看,原來搬倒井三字是今人蘇士澍先生的手筆。我不知道蘇先生爲何將扳倒的扳寫作搬家的搬?這似乎並不怎麼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翻山越嶺,經過好一番尋覓,終於找到了深藏於荒山野村之中的扳倒井。經詢問,知道扳倒井所在的村莊叫宋家山頭村,屬於鄒城市田黃鄉。我們一行人站在那裡,望著這平平常常的水井,竟一時無話。我不知道一心要拜謁扳倒井的張教授此時是何心情,反正我心頭一片茫然,說不上是高興還是失望。水依舊,井已非,此井已非彼井,完全沒有了昔日被扳倒的面貌了。向路過的一位村民打聽,也說是文革時將斜井毀掉,砌成了現在的直井。並且說原來水源就在上面,水才能從斜井裡流淌出來,扳直時因放炮把水源震了下去,現在水是在好幾米以下了。聽完,幾個人面面相覷,此時,除了扼腕嘆息,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孔子母親遺蹟寥落破敗 『扳倒井』竟被強行『扳直』

孔子母親遺蹟寥落破敗 『扳倒井』竟被強行『扳直』

扳倒井

文革毀掉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就連躲在這偏僻山野的一處文化遺蹟也未能倖免於難。這時我想到了一句話:秀才遇見兵。如果說秀才屬於文化,兵當然就屬於軍事了。文化遭遇軍事,似乎不堪一擊,只有毀滅的份兒。那麼,文化如果遭遇政治呢?當扳倒井傾斜著傾吐一股清流,穿越千百年蒼茫歷史,完好無損地來到公元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卻遭遇了一場疾風暴雨似的政治運動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與三孔的許多文物古蹟一樣,它也無處遁跡,它的神秘和聖潔頓時消失殆盡,只能任由擺布,於是,傾斜的扳倒井又重新給扳直了。回望歷史,強權政治企圖摧殘、毀滅文化的事情不勝枚舉,有名的像秦始皇焚書坑儒。可是,我們不禁要問,文化真的能被毀滅嗎?看看煌煌中華文化吧,從史前的文明起源走到今天,歷經數千年的熔鑄,總是在不斷豐富、繁榮和發展,有誰能真正阻擋它前進的腳步?又有誰真正毀滅過它?我們發現,其實有時被摧殘和毀壞的,不過是文化的某些外在形式而已,而文化的魂魄只會得到再一次的冶煉和鍛打,而不會有絲毫的損毀。文化的根深植於歷史的土壤,並得到民族精神的不斷滋養,正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歷史已經證明,人類的文化具有無比強大的內在力量,是任何人都戰勝不了、毀滅不了的。因爲,文化的因子早已流淌在一個民族的血脈之中,只要民族不滅,一個民族的文化便會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儘管如此,當我們轉身準備離開的時候,還是爲扳倒井的面目全非感到惋惜,感到痛心,總是難以釋懷。

孔子母親遺蹟寥落破敗 『扳倒井』竟被強行『扳直』

孔子母親遺蹟寥落破敗 『扳倒井』竟被強行『扳直』

顏母祠

偶遇顏母祠

尋訪扳倒井,乘興而來,悵然而返。就在準備上車的時候,卻發現在扳倒井東面不遠的地方,有一處小小的古建築,不知道是什麼,我們一行人立即又產生了新的好奇心,急匆匆向那邊走去。在院落的前面,先看到了一塊方形石碑,像是新立的,上書顏母祠三個字,果然是一處遺蹟,下面還有鄒城市政府文物保護單位、二零零六年等字,說明該處古蹟被確立爲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也許是不久前的事。

顏母祠,應該是後人祭祀孔子母親顏征在的場所了,只是由於年久失修,整個建築已經相當頹敗,頹敗得令人驚訝,可以說到了搖搖欲墜的程度。當我們想走進去拜謁的時候,卻遇到了麻煩:一把鏽跡斑斑的大鐵鎖緊緊鎖住了朽敗不堪的大門。看來沒有人管理,肯定也很少有人光顧。圍著小院走了幾步,忽然有了新的發現,在東面的圍牆上有一堆爛牆磚坍塌下來,牆上就出現了一個可以容人進出的大洞,陪同的兩個年輕人動作敏捷,一抬腿就輕鬆地進去了,我們幾個也一時忘掉了斯文,彎腰低頭,依次鑽了進去。裡面真正是一片荒蕪的所在:滿院子裡衰草叢鋪,磚石橫陳;三間正屋,牆壁坍頹得裸露著磚石,破爛不堪的兩扇正門歪歪斜斜地敞開著,可見古老但殘缺不全的門扇上釘補的現代木條;反觀那間大門樓,已有一大片翹檐的灰瓦坍塌下來,摔在地上;正屋內空空如也,潮濕的地面上布滿了塵土,還粘著一層黑糊糊的煤炭,像是曾經被人當過儲物間;在院子裡,有一通石碑撲倒在地上,碑額鐫刻大明二字,看來是明代的建築,碑身正中上部刻有闕里孔氏報本之碑,再看下部,有周故夫子外府顏府君祠等字。右側刻宣聖六十一代孫襲封衍聖公孔弘泰、孔顏孟三氏子孫教授司學錄孔公璜同建,時間是弘治六年歲在癸丑春二月有六日,明孝宗弘治六年,推算起來應該是公元1493年,那麼,這也就是顏母祠的始建時間了?一時不得而知。

孔子母親遺蹟寥落破敗 『扳倒井』竟被強行『扳直』

孔子母親遺蹟寥落破敗 『扳倒井』竟被強行『扳直』

傾圮頹敗的顏母祠

一個古老的院落就這樣無可挽回地衰朽在現代空氣里。站立在這小小的空間裡,令人感到窒息和壓抑。是什麼叫我有了這種強烈的感覺?是那荒蕪里的滄桑,頹敗中的淒涼,還是被人遺忘後的寒傖?一時難以說得清楚。稍稍駐足,我們便復鑽出那個牆洞,匆匆離去。

一處明代遺蹟,歷經五百多年風風雨雨,能夠保存至今,實屬不易,應該算得上文物古蹟了。可是,爲什麼傾圮頹敗到如此的程度,卻沒有得到修繕,甚至連最起碼的看管都沒有呢?不錯,找人看管要開工資,修繕需要資金糟糕,文化又遭遇到了經濟。其實這樣一座小小的院落,修一修也用不了多少錢,問題還在於,這裡畢竟太閉塞,修繕好以後,會不會有人來旅遊?花了錢能不能賺回來?這就難說了。僅僅因爲沒有人來或少有人來,沒有旅遊的開發價值,乾脆直白地說它不能賣錢,就棄之山野、無人問津了嗎?我不明白,是不是任何東西都能拿來賣錢?是不是無法賣錢的東西就都沒有價值?令人悲哀的是,在文化的範疇內,有許多東西是無法賣錢的,有些不僅不能賣錢,反而需要投錢。因此文化有時會受到冷遇,遭遇尷尬。近些年來,文化搭台,經濟唱戲一說十分的時髦,也多少說明了一些問題,但我對此說卻始終持反感態度。如果文化僅僅淪爲經濟的一個戲台,甚至一個道具,那豈不是更爲悲哀嗎?發展商品經濟沒有什麼不好,問題是如果忽視文化,甚至棄之山野猶如這所明代的小院,那就有些問題了。

當然,單就顏母祠的破敗失修這件事來說,我的推測也許不夠準確,也許還有更爲合理的解釋。但,在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思維模式里,對於文化的誤解和漠視,卻是顯而易見的。竊以爲,什麼時候能真正把文化當作文化來發展,而不再作爲叩打經濟之門的一塊磚頭,並且給予足夠重視,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才真正有了可能。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