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儀
不僅編寫年曆還預報大行星運行軌道
中國現行的農 歷由南京紫金山天文枱曆算和天文參考系編訂,南京紫金山天文枱曆算和天文參考系是農 歷的官方出版機構。
『歷算室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一個部門,部門成立很早了,目前工作人員有10個。編制農 歷其實是我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傅燕寧說,在推算農 歷前,要做很多前期準備工作,一架精密計算機必不可少。
『現在是用電腦模型推算農 歷。比如算天體的位置,是國際天文聯合會的標準模型。用模型來計算農 歷,過程很快。』他表示,現在的計算方法相對準確,誤差還是有,所以要不斷地改進模型。
他們的工作除了編訂農 歷外,大到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標準升降時間,日全食發生的準確時間;小到科學計算出日照時間。此外,還有重要一項是觀測天體運動,用來改進模型。
傅燕寧表示,現在,歷算室不但可以獨立編寫年曆,還能準確計算太陽、月亮等天體運動方位和速度,預報各類天象。歷算室並且公佈每年的24節氣的具體時間(精確到分鐘)、重要的天象(日月食等)時間、大行星運行軌道等信息。
正在編制農 歷計算的國家標準
我國曆法的起源追溯到傳說時代,確立制定時期始於戰國。戰國時期的四分曆都體現在【漢書·藝文志】所載的古六曆,它們是我國最古老的曆法。
然而,傅燕寧表示,在現代天文學發展上,舊中國卻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1970年以前,我國出版的年曆都以翻譯『洋歷』——蘇聯和歐美的曆書為主。
1964年,紫金山天文台取得獨立編算工作的初步成功。1965年,進一步提高了編算質量。之後紫金山天文台短時間內編算出1969年和1970年兩本中國天文年曆。在這本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1970年天文年曆】中的序言寫道:『中國天文年曆的誕生表明,依賴「洋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傅燕寧看來,農 歷對於中國人來說,必不可少,其現存的意義體現在文化價值。『農 歷涉及中國重大節假日的計算和確定,如春節、中秋、清明等,還是指導農事活動的重要依據』。
他表示,歷算室目前正在編制農 歷計算的國家標準,將編算方法統一確定。『不能說你算是今天過年,他算是明天過年,需要一個標準,即怎麼算農 歷。』傅燕寧說,隨着廣泛的高精度天文觀測資料的大量積累,紫金山天文枱曆算室的工作不斷擴充。未來,歷算室將放眼國際,開展具有國際水平的科研工作,進行前沿性課題研究。
歷算室不能與古代欽天監相提並論
傅燕寧揭秘,由於曆法特殊的政治含義,常有歷代統治者重新修訂,以確立自己的統治權威。
『古代曆法,並不單純為了計算日期和指導農業,還帶有重要的政治含義。這也決定了歷算室並不能與古時候的欽天監相提並論』。傅燕寧介紹,按歷史的職責研判,負責授時的機構即欽天監,欽天監是法定編歷機構。
『我們與欽天監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欽天監是為皇帝服務,我們是純粹把農 歷編算出來就完了。』他說,在古代,皇帝被奉為天子,時令是天意,『皇帝要熟知天象的變化,如果天子都搞不清天意,那還怎麼證明統治的權威?』
傅燕寧說,除此之外,古時候很多天文現象,諸如日食月食之類,都被認為是上天對世人的警示;王朝的重要典禮和祭祀儀式,通常也要參照着特定的節氣進行。
他表示,古代曆法,從某種程度上,就意味着統治權力本身。皇帝頒佈曆法,昭示着其政權的合法性;子民接受曆法,代表其承認政權的合法性。
農 歷並非陰曆,而是『陰陽合曆』
『很多人認為農 歷就是陰曆,事實上並非如此。』傅燕寧介紹,農 歷又稱華歷、夏曆、國曆,是我國傳統曆法,它實際上屬於陰陽曆。
大家熟知的陽曆,就是『太陽曆』,是依據太陽的變化,即地球繞太陽運動時,人在地球上所觀測到的太陽的變化來編訂的曆法,以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設定為一年;陰曆,就是『月亮歷』,是根據月亮的變化來編訂的曆法,以月亮經歷一次從圓到缺的循環為一個月;農 歷則兼顧了太陽和月亮的雙重變化,屬『陰陽合曆』,是我國古代人民獨創的曆法。
農 歷之所以又『陰』又『陽』,傅燕寧說,這與我國古代人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可以說,農 歷是隨着農業生產實踐積累而發展起來的。中國古代典籍中就有『欽若昊天,敬授民時』的記載,這說明古人通過觀測天象來洞察自然界現象,以發現規律,編成曆法,指導農事活動。
『古代中國人可能先觀測到了月亮的變化,因為月亮的圓缺更加直觀,信息更易於捕捉。但同時,我國古代是一個農業社會,當時的農業生產完全靠天吃飯,需要嚴格掌握氣候變化的年周期,而這極大依賴於太陽的變化規律。』傅燕寧說,因此,古代人需要製作一個既包含月亮變化又包含太陽變化的曆法。
『農 歷也有年月日,只不過它們的算法比較複雜。不像格裏歷每年固定,農 歷每年一算,且每年都有變化。』傅燕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