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04|回复: 1

[国画欣赏] 鸡年将至 从翎毛画看古画中的彩羽珍禽(图)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发表于 2017-1-30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代以前:“画花画鸟”的阶段》

鸡年将至 从翎毛画看古画中的彩羽珍禽(图)

鸡年将至 从翎毛画看古画中的彩羽珍禽(图)

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

鸡年将至 从翎毛画看古画中的彩羽珍禽(图)

鸡年将至 从翎毛画看古画中的彩羽珍禽(图)

仰韶文化鹳鱼石斧图陶缸

鸡年将至 从翎毛画看古画中的彩羽珍禽(图)

鸡年将至 从翎毛画看古画中的彩羽珍禽(图)

东汉《弋射收获图》画像砖,砖高39.6厘米,宽46.6厘米。1972年四川大邑安仁乡出土,四川省博物馆藏

董典玫 发表于 2025-4-14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翎羽丹青:从先秦意象到唐代禽鸟画的审美嬗变》

中国翎毛画的发展历程,实为一部浓缩的视觉文明演进史。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牙雕(约公元前5000年)以阴刻技法呈现对称的鸟纹,其喙部夸张变形为太阳纹饰,这种鸟日合一的构图,折射出原始先民的太阳崇拜意识。仰韶文化《鹳鱼石斧图》(约公元前4000年)则以矿物颜料绘制于陶缸腹部,白鹳的写实造型与石斧的几何纹样形成奇妙对照,开创了"物象组合叙事"的先河。

汉代画像砖《弋射收获图》标志着禽鸟绘画的重要转折。此作采用减地平雕兼阴线刻技法,空中惊飞的鸿雁呈"人"字形阵列,其翅膀的叠压关系处理已具透视意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工匠通过雁群俯冲的动态曲线,与地面射者静态姿态构成戏剧性冲突,这种"动势经营"手法,较之先秦图案化表现已有质的飞跃。

南朝谢赫《古画品录》提出的"应物象形"理论,在顾恺之《凫雀图》(传)中得到印证。该作虽为宋摹本,但凫鸟颈部的"游丝描"技法,羽毛的"丝毛法"铺排,已展现出对生物结构的深入观察。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画家开始注重"生趣"表现,如台北故宫藏《竹鸡图》中禽鸟的爪部刻画,关节转折处可见墨色浓淡变化,这种"骨法用笔"的实践,为唐代工笔翎毛奠定了技法基础。

唐代边鸾《梅花山鹧图》代表翎毛画的成熟,其"折枝构图"与"铺殿花"形制,通过矿物颜料层层积染,形成"翎毛灿若生"的视觉效果。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花鸟屏风》残片,更以没骨法表现禽鸟胸腹的柔软质感,证明唐代画家已掌握"随类赋彩"与"凹凸渲染"的复合技法。

从原始图腾到审美客体,中国禽鸟图像的演变暗合"观物取象—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艺术哲学进程。这些彩羽珍禽不仅是自然写照,更是中国人宇宙观的视觉隐喻——如《周易》所言"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在翎羽丹青间,我们得以窥见文明演进的精微轨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