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32|回覆: 1

[醫藥臨床] 針藥並用治療左側感音神經性耳聾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7-2-18 16: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案】

初診 2014年12月13日。

楊姓女,60歲,退休工人。於一周前不明原因出現左側耳鳴,聲如蟬鳴連續不斷,聽力急劇下降,在我院五官科查雙耳A型圖及電測聽診斷為左側感音神經性耳聾,曾服維生素B1、複方丹參片等,療效不明顯。特來針灸科就診。

查其面色虛浮微黃,語聲略低,左側耳鳴耳聾,夜眠差,夜晚十二時左右自覺恐懼不安,診其脈雙關浮起,苔白膩。診斷為左側感音神經性耳聾

針灸治療:針丘墟、神門,均取左側。

中藥用方溫膽湯加菖蒲:姜半夏12克,枳實10克,陳皮15克,炙甘草5克,茯苓12克,遠志10克,菖蒲10克,生薑3片,竹茹10克,大棗1枚。共針刺10次,中藥6劑。聽力恢復,偶有輕微鳴響。

按 膽為邪擾,則膽怯易驚、心煩不眠、夜多異夢、驚悸不安;膽胃不和、胃失和降,則上擾清空,出現耳鳴耳聾,治宜理氣化痰、和胃利膽。方中半夏辛溫,燥濕化痰,和胃止嘔,為君藥;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半夏與竹茹相伍,一溫一涼,化痰和胃、止嘔除煩之功強;陳皮辛苦溫,理氣行滯、燥濕化痰;枳實辛苦微寒,降氣導滯、消痰除痞。陳皮與枳實相合,亦為一溫一涼,而理氣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滲濕,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薑、大棗,調和脾胃,且生薑降制半夏毒性;加菖蒲通竅除痰、醒神健腦、去濕開胃;以甘草為使,調和諸藥。同時針取丘墟、神門,以清代李梴【醫學入門】之五臟別通理論,取心於膽通之義,針藥並用,共奏安神清膽之效。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宇悠久久 發表於 2025-4-13 00:18 | 顯示全部樓層
針藥並用治療左側感音神經性耳聾案析

本案為典型膽經鬱熱、痰濁上擾所致耳鳴耳聾之證,治療以溫膽湯為基礎方,配合特定穴位針刺,體現了中醫"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的整體觀與"針藥並用"的綜合治療思想。

病機分析:患者年屆花甲,面色虛浮微黃,脈雙關浮起,苔白膩,此乃肝膽氣機失調,痰濕內生之象。【素問·六節藏象論】言:"凡十一髒取決於膽",膽主決斷,其經脈絡耳。膽腑受邪,一則氣鬱化火,循經上擾清竅;二則痰濕內生,蒙蔽耳竅,故見耳鳴如蟬、聽力驟降。夜半子時為膽經當令,膽氣被郁更甚,故見夜半恐懼不安。此證符合【丹溪心法】"痰火鬱結,壅塞而成聾"之論述。

用藥精要:溫膽湯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原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本案去人參、熟地等補益之品,專取半夏、竹茹化痰清熱,陳皮、枳實行氣解郁,更加菖蒲、遠志開竅寧神,深得"治痰先治氣,氣順痰自消"之旨。尤妙在用菖蒲一味,【本草綱目】謂其"治中惡卒死,客忤癲癇,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癰腫",其芳香開竅之力,正合"耳聾治肺"(【醫學綱目】)之訓,通過宣通肺氣而利耳竅。

用針奧義:取穴丘墟(膽經原穴)、神門(心經原穴),暗合"五臟別通"理論。明代李梴【醫學入門】云:"五臟別通,心與膽通",針刺丘墟可疏泄膽經鬱火,神門能寧心安神,二穴相配,使心膽相交,水火既濟。現代研究顯示,針刺此二穴可改善內耳微循環,促進毛細胞修復,與中藥形成協同效應。

治療啟示:本案成功關鍵在於三點:其一,準確辨識膽經痰熱證候;其二,針藥配合形成"中藥調理內環境,針刺疏通經絡"的立體治療;其三,遵循"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原則,先以化痰開竅救聽力,後當健脾固本防復發。提示臨床治療感音性耳聾,在排除器質性病變後,可從膽論治,尤其對突發性耳聾伴情志症狀者,此法常有奇效。

(註:文中治法具體實施需在執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