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08|回覆: 1

[中醫世家] 孫光榮·孫氏益腎振陽湯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7-3-29 08: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處方組成

生曬參10克,生北芪10克,紫丹參10克,干地黃15克,淮山藥10克,山萸肉10克,炒澤瀉10克,牡丹皮10克,雲茯苓10克,炮附子6克 ,上肉桂6克,炙甘草5克。

方藥歌訣

益腎振陽芪參參,

化裁活用腎氣丸,

肉桂更加炙甘草,

腎陽不足最相宜。

功能主治

具有溫腎振陽的功效,主治腎陽不足證。症見腰痛,腳軟或腳腫,腰以下冷,下肢及足部冰涼,陽痿早泄,小便不利,消渴,舌胖淡,苔白或苔少,脈虛或虛細,左尺尤虛細無力。

用法用量

每日1劑,煎煮2次,合約500毫升,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處方解析

方以生曬參、生黃芪、紫丹參為君藥,即為孫光榮的『扶正組合』,或曰『增防型組合』,調和氣血為基礎。生曬參即山參曬乾而成,味甘、微苦,性平,歸肺、脾、心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生黃芪味甘,性微溫,具有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紫丹參味苦,性微寒,歸心、心包、肝經,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除煩安神的功效。三者組合具有益氣活血之功。配用干地黃、淮山藥、山萸肉為臣藥。干地黃滋陰補腎;山茱萸、山藥補肝脾而益精血,輔助滋補腎中之陰。三者組合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配用炒澤瀉、牡丹皮、雲茯苓為佐藥。澤瀉瀉腎降濁;丹皮苦辛而寒,擅入血分,丹皮配山茱萸以瀉肝火;茯苓配山藥而滲脾濕。三者組合具有瀉火逐濕的作用,意在補中寓瀉,以使補而不膩。配用炮附子、上肉桂、炙甘草為佐藥。附子大辛大熱,為溫陽諸藥之首;肉桂辛甘而溫,乃溫通陽氣要藥,二藥相合,補腎陽之虛,助氣化之復,意在微微生長少火以生腎氣;炙甘草溫中為佐使藥。三者具有從陰養陽之妙。四個藥組共奏溫腎振陽之功效。

加減應用

1.慢性腎炎:加刀豆子12克,川杜仲12克,冬瓜皮10克,車前子10克。

2.糖尿病:加玉米須10克,干荷葉10克。

3.陽痿:加鹿角膠10克,菟絲子10克,川杜仲10克。

4.早泄:加龜板膠10克,川杜仲10克。

5.老年性痴呆:去炮附子、上肉桂,加巴戟天10克,制遠志6克,石菖蒲6克。

注意事項

1.方中用【濟生方】中的腎氣丸,取用肉桂。

2.咽干口燥、舌紅少苔屬腎陰不足,虛火上炎者,不宜應用。

3.腎陽虛而小便正常者,為純虛無邪,不宜使用本方。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花兒 發表於 2025-4-18 06:33 | 顯示全部樓層
【孫氏益腎振陽湯方義闡微與臨證芻議】

孫光榮先生所擬益腎振陽湯,乃深諳【內經】"少火生氣"之旨,融匯張仲景腎氣丸法度而創製的溫補腎陽要方。此方組方法度謹嚴,配伍精當,實為當代中醫方劑學中扶陽固本之典範。今就本方理法方藥略陳管見。

一、立方大義與配伍樞機
本方以"參芪丹"扶正組合為君,取生曬參大補元氣、黃芪益衛固表、丹參活血通絡,暗合"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經旨。其配伍之妙在於:參芪得丹參則補而不滯,丹參得參芪則活不傷正。臣以地黃、山藥、山萸肉"三補"組合,直入足少陰經,既宗錢乙六味丸滋陰填精之法,又避其涼潤之性。佐使藥組尤見匠心:澤瀉、丹皮、茯苓"三瀉"組合,取法仲景"瀉中寓補"之旨;桂附組合則本【景岳全書】"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之訓,以少量辛熱之品蒸動腎氣,恰如釜底加薪,使腎陽漸復。

二、證治要點辨析
本方主治腎陽式微之候,其辨證眼目當察:①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足脛逆冷過膝;②小便不利而色清長,或夜尿頻多;③舌胖淡嫩有齒痕,脈沉遲弱,左尺尤甚。此與陰虛火旺之證判若霄壤,若見顴紅咽燥、舌紅少津者,即當禁用。

三、化裁運用心法
觀其加減法門,深得"病機同異"之三昧:治慢性腎炎加刀豆子、杜仲溫腎利水,暗合真武湯意;糖尿病配玉米須、荷葉,既降濁又不傷陽;陽痿早泄用鹿角膠、菟絲子等血肉有情之品,尤合【臨證指南】"通陽攝陰"之法。至若老年痴呆去桂附加巴戟天等,乃避剛燥而取溫潤,足見制方之活法。

四、臨證注意事項
1. 煎服法宜遵古訓:附子先煎30分鐘,肉桂後下,湯成兌入參汁。
2. 現代應用需知:血壓偏高者慎用附子,可改巴戟天12克;服藥期間忌食生冷。
3. 療效判定當以"陽回三分即為效",不可峻補求速功。

此方之設,非惟治病,實寓"春夏養陽"之預防思想。然須切記【醫學源流論】"用藥如用兵"之誡,必待四診合參,明辨陰陽,方可得其益而免其弊。學者當於臨床中細細體味其中三昧,勿執方以治病,須知方為人所用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