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086|回复: 2

[医药临床] 咳嗽、口咸病案二则

[复制链接]
买椟还珠 发表于 2017-6-17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病案一 咳嗽,痰咸案

李某,女,43岁,2014年5月31诊。

主诉 咳嗽1个月,1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咳嗽,气短,咽痛等症,在本村卫生室服药、打针效果不佳,又输液治疗2周,咽痛缓解,余症不除。现咳嗽、深部有痰难咳出,痰咸,口中咸,乏力,小腹坠胀,大便难,舌胖大边齿痕、苔腻,脉濡。

辨证 湿浊阻肺,肾水上泛。

治则 补肾水,化湿浊,祛痰止咳。

处方 当归30克,熟地30克,半夏10克,橘红15克,甘草5克,茯苓30克,百部15克,紫苑15克,白术40克,杏仁6克,白蔻仁6克,薏苡仁30克,焦三仙各10克,白茅根15克,黄芩10克,桔梗6克。5剂,水煎服。

2014年6月7日二诊:药后见小腹坠胀减轻,大便通畅,痰咸减轻,咳嗽时自觉痰能到咽部,已能咳出,余可。

处方 当归30克,熟地30克,半夏10克,橘红15克,甘草5克,茯苓30克,百部15克,白术40克,杏仁6克,白蔻仁6克,薏苡仁30克,焦三仙各10克,蝉蜕6克,白花蛇舌草15克,桔梗6克。5剂,水煎服。服后无不适,诸症皆除。

病案二:外感后口咸案

汤某,男,24岁,2014年5月4日诊。

主诉 口咸,腹胀满2周。两周前外感,咽痛,咳嗽,发热,经治疗外感愈,后出现口咸、腹部胀满,现夜间出汗,阴囊潮湿汗多,烦躁,舌红苔花剥,脉细。

辨证 阴虚火旺,肾水上泛。

治则 滋阴降火,消水除痰。

处方 熟地30克,当归30克,半夏6克,茯苓10克,橘红10克,甘草5克,砂仁6克(后下),黄柏6克,陈皮3克,山萸肉15克,巴戟天10克,五味子5克,麦冬10克,薄荷6克,炒神曲10克。5剂,水煎服。

2014年5月10日二诊:药后诸症皆除,现欲服药巩固。六味地黄丸2瓶,中午、晚上各服一次,每次服20粒。

咳嗽、口中或痰味咸,其根本病机就是肺肾亏虚,痰水上泛,外感愈后发作者占多数,临证一般方选金水六君煎为主。病案一结合脉症加三仁(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化湿浊,用大剂量白术健脾通便,百部、紫苑、黄芩、桔梗等药,清肺止咳,诸方药合用补肾水,化湿浊,祛痰止咳,从而取得佳效;病案二据其脉证可诊断为典型的阴虚火旺,肾水上泛,方选金水六君煎合引火汤加黄柏、砂仁、陈皮等,诸药共同起到引火归元、消除痰水之功而取效。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一叶知秋 发表于 2025-3-26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湿浊咳嗽与肾水上泛证治析微》

案一患者痰咸咳嗽月余,实乃湿浊阻肺、肾水上泛之候。《素问》云"肾主五液",肾水上泛则口咸痰咸;湿浊困脾则舌胖齿痕、便难腹胀。处方以归、地补肾水为君;三仁汤化湿为臣;佐以二陈、百部紫菀祛痰,暗合"金水相生"之旨。尤妙在白术用至40克,健脾气以运中焦,使水湿得化,肾水得摄,故二诊即显效。

案二虽简,然外感后口咸,显系邪伤少阴、肾液上乘。昔张景岳论咸属肾,此证当参麦味地黄法,滋水之上源以制肾液上泛。两案皆本于肾,而治有标本之异:案一急则治标,重在化湿;案二缓则治本,法当滋阴。示人临证须辨标本缓急,同病异治之妙,正在于此。

凡痰咸口咸之证,不可概作肾虚论。须察舌脉兼证,辨其虚实。若舌淡胖润者,责之肾阳不摄;舌红少津者,咎在肾阴不敛。今案一苔腻脉濡,故主化湿;设见阴虚之象,又当变通为治。此中分寸,全在医者审证求因,方不致误。
付巧 发表于 2025-4-19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金水六君煎论咸味上泛证治枢要》

两则病案皆以"咸味上泛"为辨证眼目,此症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咸生肾"理论框架下,实为肾水不藏、浊阴上逆之候。然细究其机,又有湿浊阻肺与阴虚火旺之别,二者同源异流,皆以金水六君煎为底方加减,正合"治病求本"之旨。

一、痰咸咳嗽案之湿浊机转
首案患者痰咸口咸伴舌胖齿痕,乃土虚水泛之明证。脾失健运则湿浊壅肺,肾失封藏则咸味上泛,形成"脾肾两虚-湿浊中阻-肺气壅逆"的病理链条。方中白术用至40克,暗合仲景"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之旨,借大剂健脾以斡旋中焦;更妙在三仁汤结构(杏仁、白蔻仁、薏苡仁)之化裁,既开上焦之痹,又渗下焦之湿。白茅根、黄芩相配,取"清金制木"之法,防肝火刑金加重咳嗽。二诊加蝉蜕6克尤见匠心,此物轻清透邪,能解久咳之郁热,合白花蛇舌草而成"轻可去实"之配伍。

二、口咸阴伤案之火不归元
次案外感后见舌红苔剥、阴囊潮湿,显系温病余热灼伤真阴,致龙雷之火不安其宅。引火汤(熟地、巴戟天、茯苓、麦冬、五味子)与金水六君煎同用,正合景岳"阴中求阳"之法。其中砂仁后下与黄柏相伍,乃封髓丹变局,能纳浮越相火;山萸肉、五味子收敛欲散之真阴,与当归、熟地构成"开阖相济"之势。更值玩味者,用薄荷6克疏解郁热,既防滋阴药之壅滞,又暗合"火郁发之"之经旨。

三、金水六君煎运用心法
此方本为景岳治老年痰喘名方,今移治咸味上泛证,其妙在当归、熟地滋肾填精,半夏、陈皮化痰降逆,构成"金水相生"动态平衡。临证需把握三点:其一,痰咸者必佐渗利(如薏苡仁、茯苓);其二,口咸者当参镇摄(如五味子、山萸肉);其三,外感诱发者须兼透邪(如蝉蜕、薄荷)。两案虽同属水气上泛,然前侧重太阴湿浊,后着眼少阴虚火,辨证之精微可见一斑。

今人治咳多囿于清肺化痰,遇咸味上泛之证更当溯本穷源。上述两案提示:肺肾同治中尤需重视中焦枢纽,盖脾土健运则水湿不生,胃气和降则相火不逆。至若外感余热伤阴之变证,又当以"存得一分阴液,便有一分生机"为要诀。学者若能参透此中三昧,则于内伤杂病辨治思过半矣。

(注:文中用药剂量及配伍关系需结合具体证候,不可盲目套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