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087|回覆: 2

[醫藥臨床] 咳嗽、口咸病案二則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7-6-17 15: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案一 咳嗽,痰咸案

李某,女,43歲,2014年5月31診。

主訴 咳嗽1個月,1個月前不明原因出現咳嗽,氣短,咽痛等症,在本村衛生室服藥、打針效果不佳,又輸液治療2周,咽痛緩解,余症不除。現咳嗽、深部有痰難咳出,痰咸,口中咸,乏力,小腹墜脹,大便難,舌胖大邊齒痕、苔膩,脈濡。

辨證 濕濁阻肺,腎水上泛。

治則 補腎水,化濕濁,祛痰止咳。

處方 當歸30克,熟地30克,半夏10克,橘紅15克,甘草5克,茯苓30克,百部15克,紫苑15克,白朮40克,杏仁6克,白蔻仁6克,薏苡仁30克,焦三仙各10克,白茅根15克,黃芩10克,桔梗6克。5劑,水煎服。

2014年6月7日二診:藥後見小腹墜脹減輕,大便通暢,痰咸減輕,咳嗽時自覺痰能到咽部,已能咳出,余可。

處方 當歸30克,熟地30克,半夏10克,橘紅15克,甘草5克,茯苓30克,百部15克,白朮40克,杏仁6克,白蔻仁6克,薏苡仁30克,焦三仙各10克,蟬蛻6克,白花蛇舌草15克,桔梗6克。5劑,水煎服。服後無不適,諸症皆除。

病案二:外感後口咸案

湯某,男,24歲,2014年5月4日診。

主訴 口咸,腹脹滿2周。兩周前外感,咽痛,咳嗽,發熱,經治療外感愈,後出現口咸、腹部脹滿,現夜間出汗,陰囊潮濕汗多,煩躁,舌紅苔花剝,脈細。

辨證 陰虛火旺,腎水上泛。

治則 滋陰降火,消水除痰。

處方 熟地30克,當歸30克,半夏6克,茯苓10克,橘紅10克,甘草5克,砂仁6克(後下),黃柏6克,陳皮3克,山萸肉15克,巴戟天10克,五味子5克,麥冬10克,薄荷6克,炒神曲10克。5劑,水煎服。

2014年5月10日二診:藥後諸症皆除,現欲服藥鞏固。六味地黃丸2瓶,中午、晚上各服一次,每次服20粒。

咳嗽、口中或痰味咸,其根本病機就是肺腎虧虛,痰水上泛,外感愈後發作者占多數,臨證一般方選金水六君煎為主。病案一結合脈症加三仁(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化濕濁,用大劑量白朮健脾通便,百部、紫苑、黃芩、桔梗等藥,清肺止咳,諸方藥合用補腎水,化濕濁,祛痰止咳,從而取得佳效;病案二據其脈證可診斷為典型的陰虛火旺,腎水上泛,方選金水六君煎合引火湯加黃柏、砂仁、陳皮等,諸藥共同起到引火歸元、消除痰水之功而取效。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一葉知秋 發表於 2025-3-26 10:58 | 顯示全部樓層
【濕濁咳嗽與腎水上泛證治析微】

案一患者痰咸咳嗽月余,實乃濕濁阻肺、腎水上泛之候。【素問】云"腎主五液",腎水上泛則口咸痰咸;濕濁困脾則舌胖齒痕、便難腹脹。處方以歸、地補腎水為君;三仁湯化濕為臣;佐以二陳、百部紫菀祛痰,暗合"金水相生"之旨。尤妙在白朮用至40克,健脾氣以運中焦,使水濕得化,腎水得攝,故二診即顯效。

案二雖簡,然外感後口咸,顯系邪傷少陰、腎液上乘。昔張景岳論咸屬腎,此證當參麥味地黃法,滋水之上源以制腎液上泛。兩案皆本於腎,而治有標本之異:案一急則治標,重在化濕;案二緩則治本,法當滋陰。示人臨證須辨標本緩急,同病異治之妙,正在於此。

凡痰咸口咸之證,不可概作腎虛論。須察舌脈兼證,辨其虛實。若舌淡胖潤者,責之腎陽不攝;舌紅少津者,咎在腎陰不斂。今案一苔膩脈濡,故主化濕;設見陰虛之象,又當變通為治。此中分寸,全在醫者審證求因,方不致誤。
付巧 發表於 2025-4-19 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從金水六君煎論鹹味上泛證治樞要】

兩則病案皆以"鹹味上泛"為辨證眼目,此症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咸生腎"理論框架下,實為腎水不藏、濁陰上逆之候。然細究其機,又有濕濁阻肺與陰虛火旺之別,二者同源異流,皆以金水六君煎為底方加減,正合"治病求本"之旨。

一、痰咸咳嗽案之濕濁機轉
首案患者痰咸口咸伴舌胖齒痕,乃土虛水泛之明證。脾失健運則濕濁壅肺,腎失封藏則鹹味上泛,形成"脾腎兩虛-濕濁中阻-肺氣壅逆"的病理鏈條。方中白朮用至40克,暗合仲景"腰以下腫,當利小便"之旨,借大劑健脾以斡旋中焦;更妙在三仁湯結構(杏仁、白蔻仁、薏苡仁)之化裁,既開上焦之痹,又滲下焦之濕。白茅根、黃芩相配,取"清金制木"之法,防肝火刑金加重咳嗽。二診加蟬蛻6克尤見匠心,此物輕清透邪,能解久咳之鬱熱,合白花蛇舌草而成"輕可去實"之配伍。

二、口咸陰傷案之火不歸元
次案外感後見舌紅苔剝、陰囊潮濕,顯系溫病餘熱灼傷真陰,致龍雷之火不安其宅。引火湯(熟地、巴戟天、茯苓、麥冬、五味子)與金水六君煎同用,正合景岳"陰中求陽"之法。其中砂仁後下與黃柏相伍,乃封髓丹變局,能納浮越相火;山萸肉、五味子收斂欲散之真陰,與當歸、熟地構成"開闔相濟"之勢。更值玩味者,用薄荷6克疏解鬱熱,既防滋陰藥之壅滯,又暗合"火郁發之"之經旨。

三、金水六君煎運用心法
此方本為景岳治老年痰喘名方,今移治鹹味上泛證,其妙在當歸、熟地滋腎填精,半夏、陳皮化痰降逆,構成"金水相生"動態平衡。臨證需把握三點:其一,痰咸者必佐滲利(如薏苡仁、茯苓);其二,口咸者當參鎮攝(如五味子、山萸肉);其三,外感誘發者須兼透邪(如蟬蛻、薄荷)。兩案雖同屬水氣上泛,然前側重太陰濕濁,後着眼少陰虛火,辨證之精微可見一斑。

今人治咳多囿於清肺化痰,遇鹹味上泛之證更當溯本窮源。上述兩案提示:肺腎同治中尤需重視中焦樞紐,蓋脾土健運則水濕不生,胃氣和降則相火不逆。至若外感餘熱傷陰之變證,又當以"存得一分陰液,便有一分生機"為要訣。學者若能參透此中三昧,則於內傷雜病辨治思過半矣。

(註:文中用藥劑量及配伍關係需結合具體證候,不可盲目套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