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11|回覆: 1

[國學教育心得] 以實踐為本位 杭師大中小學國學教育創新模式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7-7-28 19: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70717_014

20170717_014

杭師大副校長兼國學院院長何俊教授 資料圖片

杭州師範大學國學院於2011年5月啟動的『國學教育與研究』項目,致力於傳統文化教育在中小學的推進,創立了『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本位創新模式』,並取得一批成果,引起學界關注。

模式的創新,首先應當是理念的創新。只有健康的超前的理念,才能引導發展出具有推廣價值的模式。推進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是不是要復古?是不是要恢復過去私塾的教學方法?應該怎樣把握它和現代文明的關係?為此,在杭師大副校長兼國學院院長何俊教授的帶領下,杭師大國學院探索出了『一理念』與『三手段』的教育原則。

『一理念』,即要通過傳統文化教育塑造新時代國民的人格、價值觀與文化認同。其最終目的是希望幫助學生更真切地體認傳統,汲取智慧,在世界眼光中、在現代場域裡,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可以看出,推進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絕不是要復古,也絕不是要用傳統文化取代現代文明,或者與西方文化相對抗,而是要以傳統文化為本、融合古今中外,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世界眼光而又適應當代社會需求的人才。這一目標,不僅代表着未來人才的培養方向,也是奠定未來國家實力的基石。

『三手段』,一是要將多元的傳統文化資源創造性地轉化為現代教育資源。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讓這些多元的文化資源適應現代社會的教育需要,達到古為今用、涵養人心的作用,就不得不對它們進行一番甄別與篩選,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並以現代的教育方法融入日常教學之中。

二是要建構實踐本位的教育模式,促進知識學習的人格內化。實踐本位是杭師大模式最突出的特點。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傳承,必須將外在的知識內化成自我的習性,而唯一的途徑是實踐。因此,只有將傳統文化嵌入從課堂到校園、從家庭到社區的不同環節中,由篤行而至內化,才能達到『日用而不知』(【周易·繫辭上】)的效果。

三是要將針對性與系統性相結合,既要分學段構擬方案,又要注重各學段的有機銜接。教育需要統籌安排、循序漸進,但也應當針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充實而光輝。既要考慮到他們當前能夠學習和內化的知識含量,也要有全局眼光,能夠將每一學段銜接起來,有條不紊地推進人才培養。

正是由於杭師大在理念上為推進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掃清了障礙,擺正了方向,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培養具有世界眼光的新時代國民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堅持實踐本位,才能在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模式的探索中取得創新性成果。

杭師大構建的經實踐驗證、可資推廣的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創新模式,其核心可以用『一枝四葉』來概括。

『一枝』指以『分層設計』為枝幹。『四葉』指『融合多元路徑』『構建課程模塊』『開發實踐化育』『強化文化浸潤』四方面。『四葉』緊緊圍繞『一枝』展開。

(一)分層設計

小學階段主要培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親切感情,將經典誦讀、精神傳承、公民教育等相結合,培養濃郁民族情懷與國際視野兼具的現代小公民。甄選內容和價值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使傳統文化教育由淺入深地融入學生成長的生命歷程。強調『知行合一』。

中學階段主要提升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認識與實際應用能力,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與認同感,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引導學生學習儒家經典、諸子百家、詩詞歌賦等,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與鑑賞品位,了解中華民族家國同一的觀念,明確中華文明在世界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意義,引導學生用客觀的、發展的眼光認識當今中國與外部世界。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傳統文化的能力。

(二)融合多元路徑

圍繞分層設計內核,創設多元的、經過實踐檢驗的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路徑。小學階段,採取知識學習與日常化育相結合的方式。中學階段,側重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傳統文化資源的實踐能力。所採用的路徑,既各自獨立完成所承擔的教育任務,同時又相互影響,融合為提升傳統文化教育實效性的強大力量。

(三)構建課程模塊

小學階段的課程模塊以開發精神、知識、技藝三類校本課程為主,以標準科目中的知識滲透為輔。課程採用『教學設計整體化、教學過程主題性、教學時空轉化性』的標準。經典誦讀採用『四讀樂學模式』:以『悅讀』創設情境、激活興趣(小組對抗法、遊戲闖關法等);以『熟讀』鍛煉涵泳功夫(接龍讀、復沓式引讀、完形填空讀等);以『悟讀』喚醒主體智慧(創設生動情境、製造認知衝突等);以『化讀』積澱文化底蘊(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等)。除實施校本課程之外,還在現有科目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內容,探索不同的教學策略,如鎮安小學以【有趣的傳統數學】【有趣的傳統科技】等為拓展教材,充分挖掘學科課程中包含的傳統文化經典元素。

中學階段的課程模塊強調專題學習與實踐調研能力的培育,開設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研究』課程群,輔以講座進校園行動,定期邀請高校教授或研究人員舉辦各類傳統文化演講,開闊視野,引導學生探索傳統文化更精深的思想,提升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高度。地方傳統文化是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資源,涵蓋從傳統人文到傳統自然科學的多學科內容,為學生提供了物品與環境直觀化、知識與思想生活化的學習場域,易培植出對鄉土傳統的認同,並推進家國觀念的形成。如蕭山二中以【蕭山窯】【文物鑑賞】【蕭山南片文化研究】等鄉土文化教材,引導學生了解越國文化和古蕭山的歷史與人文。

(四)開發實踐化育

開發出中小學日常實踐的七模塊:(1)校訓體驗:如鎮安小學通過『綠手印簽名承諾儀式』『兒歌創編』等活動,踐行校訓,使之內化為學生自覺的行為。(2)儀式體悟:在日常儀式中滲透『主於敬』的傳統精神,通過升旗儀式開展愛國主義與君子『修己以敬』的教育,通過新生『入泮禮』,使之樹立敬慎的學習態度。(3)子女之道:通過『日行一善』的自省,倡導學生幫助父母料理家務。(4)主題表演:在禮樂活化主題演出中體悟中華文化,如國樂合奏、民族舞蹈、經典吟誦等。(5)文化探究:培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掘傳統的習慣與能力,如拱宸橋小學組織學生考察京杭大運河沿岸的風土人情、採集水樣等,真切感受大運河的歷史文化。(6)校園義工:倡導學生每日為學校、為他人做一件好事等。(7)節日慶典:開展傳統節日文化實踐,形成潛意識的價值認同和行為傾向,如清明追思、端午愛國、重陽敬老等。

(五)強化文化浸潤

構建『傳統文化校園』,採取『園文化』和『室文化』建設雙管齊下的舉措,消除傳統文化與學生現實生活經驗間的距離感,豐富傳統文化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情景。(1)『園文化』:建設具有傳統文化元素的走廊文化、牆面文化、柱子文化、景觀文化、網站文化等。(2)『室文化』:建設傳統文化體驗館,踐行『境教』理念。如鎮安小學打造濃郁的國學校園,拱宸橋小學打造百年校史館、兒童國學館、運河文化研究院等等。

此外,杭師大還探索出提升傳統文化教育行之有效的五步驟,即清除誤區,重塑理念;示範教研,活化資源;形成科目,確立標準;分層設計,研發課程;整合資源,豐富路徑。五步驟循序漸進,缺一不可,涵蓋了觀念與實踐的創新,貫穿了『知行合一』的原則,配合『一枝四葉』,開創了傳統文化教育的多機構深度、可持續性合作模式,形成了兩級輻射層的格局。

實踐證明,杭師大模式能有效地解決當前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對於新形勢下完善、深化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具有積極的示範效應,並且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但是,隨着輻射推廣不斷展開,如何使中小學的分層設計更精細化、評價系統更為完善、後續師資培育方式更為豐富,如何平衡與應試教育的關係等問題,仍有待於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繼續探索推進。

(杭師大國學院『國學教育與研究』項目組)

鏈接

2011年5月,杭師大國學院開始啟動『國學教育與研究』項目,與中小學建立深度合作。2012年9月,國學院正式推廣相關成果。截至2016年2月,在該項目的引導下,相關中小學已獲得國家級獎項3次、省級獎項兩次、市級獎項4次,出版校本教材6套近20冊。2016年10月,項目成果『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本位創新模式』被評為浙江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7年4月,杭師大在寧波主辦『「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本位創新模式」成果推廣暨學術研討會』,典型展示模式的核心思路和成果精髓,深度解讀和研討模式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勤懇 發表於 2020-8-9 02:1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杭州師範大學國學院於2011年5月啟動的『國學教育與研究』項目,致力於傳統文化教育在中小學的推進,創立了『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本位創新模式』,並取得一批成果,引起學界關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