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59|回复: 2

[国画知识] 画派如此多 标准是什么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17-7-31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0725_007

20170725_007

陈树人 鼎湖飞瀑 资料图片

20170725_008

20170725_008

唐寅 桐阴清梦图轴 资料图片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不同形式的绘画展览活动中,经常会看到“画派”的字眼。在网络中搜索“画派”,仅活动类新闻报道就不低于几万篇,其中以地域命名的画派尤其显得多而活跃。如今,画派已经成为美术界不可忽视的标签,而画派名称的丰富性也前所未有,如在“中国当代画派第三届联谊会”上,就有黄土画派、新金陵画派、岭南画派、浙江中国人物画派、海上画派、黄山画派、江西画派、南昌画派、漓江画派、巴蜀画派、冰雪画派、关东画派等多个画派参加。

面对如此让人眼花缭乱的画派现象,人们不禁要问:传统中国画是如何划分画派的?当代画派成立的标准又是什么?

画派是后人认定的

在美术界,关于画派的划分标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文化源流说”“题材取向说”“地域区划说”“师徒血缘说”“笔墨技巧说”“创作方法说”等。美术史家王伯敏将画派归纳为“有关画学思想;有关师承关系;有关笔墨风格”。研究一下中国绘画发展史会发现,要有资格被称为“画派”,起码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第一,相同或相近的地域性;第二,前后相承的艺术思想;第三,在相同或相近的艺术思想基础上形成风格相近的画风;第四,一定的时空连贯性。

在中国绘画史上,“画派”是明代以后才有的概念。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史学家对画派的认定也各有千秋,没有确定无疑的统一答案。中国绘画历史上相对被公认的画派有吴门画派、松江画派、浙派、新安画派、金陵画派、娄东画派、扬州画派等;近代影响比较大的有海上画派、京津画派、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等。尽管如此,其中的一些能否达到画派的标准、能否成为一“派”,研究者至今仍莫衷一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传席说,画派都是后人认定的,不是当时就成立的。历史上的画家群体,当时并不以“画派”命名和自居,画派之名都是史学家在研究中约定俗成的。

以新安画派为例,明末清初,徽州经济繁荣,文风昌盛,绘画艺术也在当时形成气候,以弘仁(1610—1663)、查士标(1615—1698)等为代表,聚集起一批画家,他们的画风清疏秀润、枯淡幽冷,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在人生信念、画风和思想上都非常接近。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高飞指出,徽州古称新安,并有新安江流过,清人张庚(1686—1760)最早提出“新安画派”的概念,不过,后来黄宾虹又以黄山作为地域标志提出“黄山画派”概念,此后也有研究者将“新安画派”与“黄山画派”混合或交替使用,还有称“安徽画派”和“皖南画派”者,不同的称谓间,地域范围随之变化,画派成员互有交叉,十分复杂。

近现代史上影响巨大的岭南画派,其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号召国画革新,注重写生,主张融会东西艺术之长,并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介绍,因“二高一陈”都是广东番禺人,时人称为“岭南画派”,但创始人高剑父当时并不同意这个名号,明确它并不是一个地方性的画派,主张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后终被如此定名也是学者约定俗成的结果。

打造“画派”须慎行

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或者画家群体提出成立画派、打造画派,有些以地域文化为特征,有些以描摹对象为旗帜,有些以画法技巧为核心,“某山画派”“某江画派”“新某某画派”等诸多画派进入大众视野。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表示,急于打造“画派”体现了一种文化上的浮躁心理。“画派是历史地形成的,不是刻意打造的,能够成为画派最终要看画面的笔墨质量及其人文含量和高度,刻意打造‘画派’是违背艺术本身规律的。”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也曾呼吁,画派的形式要尊重艺术的自身规律。殷双喜表示,形成一个画派,不全是艺术本身的问题,还是地区艺术生态发展环境的问题。他举例说,广西地区近年来一直在推广和打造漓江画派,其实是比较谨慎地在做风景绘画方面的研究和创作,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即广西的自然风光,鼓励艺术家写生,并连续做了几届展览,不断积累,其后续成果有待检验。

不容忽视的是,现在一些地方提出打造地方性画派,存在生捏硬造的问题,许多不同艺术风格、不同创作手法的画家仅仅因地缘因素聚集;一些画家群体因为绘画对象的共同性或相似性而建立“画派”,利用一种画法集中创作了一批作品,其更类似于研究或创作交流团体,在画派所必需的思想性和师承性等各方面都有所欠缺。

对此,有专家表示,地方画派希望在全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有自己的特色,这点是积极的,但关键是要有可以打造的文化资源,有几个必备的条件:领军人物、画家群体、代表性人物、相近的艺术追求,以及对当地和相对范围的辐射影响。张晓凌表示,不管是传统还是现代,“地域性”和“传承性”都仍是画派之所以能够成立的两大要素,历史上也曾有过刻意打造画派的企图,但并无成功的例子。“因为行政意志或商业利益而打造画派是不可取的。我们鼓励画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并在实践中形成完整的艺术理念,通过身体力行的努力带动地方文化艺术的发展。”张晓凌说。

(本报记者 于园媛)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25-3-26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画派之形成与判定标准》

画派之兴,实为艺术发展之自然现象。今人观画派林立,心生困惑,实因未明画派形成之本质。传统画派之划分,向以三要素为要:地域、师承、风格。

一曰地域性。古之画家,多因地理相近而聚,如"吴门四家"生于苏吴,"浙派"起于钱塘。地域同则气候通,气候通则笔墨近,此自然之理也。

二曰师承脉络。凡成派者,必有开宗立派之大家,后学承其衣钵。如董其昌倡"南北宗论",遂成华亭一派;石涛笔墨影响"黄山画派"数百年,此皆师承之力。

三曰风格标识。画派必有独特之艺术语言,如"岭南画派"融中西,"海上画派"重设色。风格乃画派之魂魄,无此则难以自立。

至于当代画派之立,愚见当慎之又慎。今人每以地域之名强立画派,实则多无共同艺术追求,徒具虚名耳。真正画派之形成,需经时间沉淀、历史检验,非一时活动可成。吾辈当以学术之严谨,辨伪存真,方不负丹青之道。
偷月 发表于 2025-3-28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视角论画派本源与当代流变》

画派之辨,当溯源于六法气韵。传统画派分野,实乃后学为彰明画史脉络而作归纳,非古人自立门户之标榜。纵观历代画史,画派形成必具三纲:地域根脉、师承衣钵、笔墨气格,三者交融,方成流派气象。

地域为画派之体。荆关董巨之异,实因南北地貌殊观;浙派吴门之别,源自钱塘姑苏风物迥异。然今人标榜地域画派者,多止于方舆之名,未得山川灵秀陶铸之功。如岭南画派"折衷中外"之精神,非徒居岭南即可称焉。

师承为画派之脉。古人讲究"传移模写",董其昌立南北宗论,实以王维、董源为法脉源流。今之画派林立,常见师承谱系断裂,或仅以同乡联谊为系,失却"如灯传影"之真义。观黄山画派之盛,正因渐江、石涛等共参黄山云烟,笔底自有血脉相通。

笔墨为画派之魂。八大之孤冷,石涛之纵恣,皆在毫楮间见真章。今人论派多标新立异,然细审其作,或失"骨法用笔"之基,或乏"应物象形"之能。昔年扬州八怪虽风格各异,然皆以书入画、以篆籀之气贯之,此方为流派内核。

今之画派蜂起,当警惕三类弊病:一曰重名轻实,以活动代传承;二曰舍本逐末,以题材代精神;三曰画地为牢,以地域限才思。真正画派,当如黄宾虹所言"内美静中参",在深研传统、感悟时代中自然成派,非刻意标榜可得也。画道贵在"澄怀观道",岂在派系之名乎?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