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49|回覆: 2

[國畫知識] 畫派如此多 標準是什麼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7-7-31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70725_007

20170725_007

陳樹人 鼎湖飛瀑 資料圖片

20170725_008

20170725_008

唐寅 桐陰清夢圖軸 資料圖片

近年來,在全國各地不同形式的繪畫展覽活動中,經常會看到『畫派』的字眼。在網絡中搜索『畫派』,僅活動類新聞報道就不低於幾萬篇,其中以地域命名的畫派尤其顯得多而活躍。如今,畫派已經成為美術界不可忽視的標籤,而畫派名稱的豐富性也前所未有,如在『中國當代畫派第三屆聯誼會』上,就有黃土畫派、新金陵畫派、嶺南畫派、浙江中國人物畫派、海上畫派、黃山畫派、江西畫派、南昌畫派、灕江畫派、巴蜀畫派、冰雪畫派、關東畫派等多個畫派參加。

面對如此讓人眼花繚亂的畫派現象,人們不禁要問:傳統中國畫是如何劃分畫派的?當代畫派成立的標準又是什麼?

畫派是後人認定的

在美術界,關於畫派的劃分標準,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文化源流說』『題材取向說』『地域區劃說』『師徒血緣說』『筆墨技巧說』『創作方法說』等。美術史家王伯敏將畫派歸納為『有關畫學思想;有關師承關係;有關筆墨風格』。研究一下中國繪畫發展史會發現,要有資格被稱為『畫派』,起碼應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第一,相同或相近的地域性;第二,前後相承的藝術思想;第三,在相同或相近的藝術思想基礎上形成風格相近的畫風;第四,一定的時空連貫性。

在中國繪畫史上,『畫派』是明代以後才有的概念。由於研究方法的不同,史學家對畫派的認定也各有千秋,沒有確定無疑的統一答案。中國繪畫歷史上相對被公認的畫派有吳門畫派、松江畫派、浙派、新安畫派、金陵畫派、婁東畫派、揚州畫派等;近代影響比較大的有海上畫派、京津畫派、新金陵畫派、長安畫派、嶺南畫派等。儘管如此,其中的一些能否達到畫派的標準、能否成為一『派』,研究者至今仍莫衷一是。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傳席說,畫派都是後人認定的,不是當時就成立的。歷史上的畫家群體,當時並不以『畫派』命名和自居,畫派之名都是史學家在研究中約定俗成的。

以新安畫派為例,明末清初,徽州經濟繁榮,文風昌盛,繪畫藝術也在當時形成氣候,以弘仁(1610—1663)、查士標(1615—1698)等為代表,聚集起一批畫家,他們的畫風清疏秀潤、枯淡幽冷,具有鮮明的士人逸品格調,在人生信念、畫風和思想上都非常接近。安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高飛指出,徽州古稱新安,並有新安江流過,清人張庚(1686—1760)最早提出『新安畫派』的概念,不過,後來黃賓虹又以黃山作為地域標誌提出『黃山畫派』概念,此後也有研究者將『新安畫派』與『黃山畫派』混合或交替使用,還有稱『安徽畫派』和『皖南畫派』者,不同的稱謂間,地域範圍隨之變化,畫派成員互有交叉,十分複雜。

近現代史上影響巨大的嶺南畫派,其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峯、陳樹人號召國畫革新,注重寫生,主張融會東西藝術之長,並創辦新式學堂,培養了一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廣州美術學院院長、嶺南畫派紀念館館長李勁堃介紹,因『二高一陳』都是廣東番禺人,時人稱為『嶺南畫派』,但創始人高劍父當時並不同意這個名號,明確它並不是一個地方性的畫派,主張立足廣東、面向全國,後終被如此定名也是學者約定俗成的結果。

打造『畫派』須慎行

近年來,許多地方政府或者畫家群體提出成立畫派、打造畫派,有些以地域文化為特徵,有些以描摹對象為旗幟,有些以畫法技巧為核心,『某山畫派』『某江畫派』『新某某畫派』等諸多畫派進入大眾視野。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凌表示,急於打造『畫派』體現了一種文化上的浮躁心理。『畫派是歷史地形成的,不是刻意打造的,能夠成為畫派最終要看畫面的筆墨質量及其人文含量和高度,刻意打造「畫派」是違背藝術本身規律的。』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也曾呼籲,畫派的形式要尊重藝術的自身規律。殷雙喜表示,形成一個畫派,不全是藝術本身的問題,還是地區藝術生態發展環境的問題。他舉例說,廣西地區近年來一直在推廣和打造灕江畫派,其實是比較謹慎地在做風景繪畫方面的研究和創作,他們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優勢,即廣西的自然風光,鼓勵藝術家寫生,並連續做了幾屆展覽,不斷積累,其後續成果有待檢驗。

不容忽視的是,現在一些地方提出打造地方性畫派,存在生捏硬造的問題,許多不同藝術風格、不同創作手法的畫家僅僅因地緣因素聚集;一些畫家群體因為繪畫對象的共同性或相似性而建立『畫派』,利用一種畫法集中創作了一批作品,其更類似於研究或創作交流團體,在畫派所必需的思想性和師承性等各方面都有所欠缺。

對此,有專家表示,地方畫派希望在全國有自己獨特的聲音,有自己的特色,這點是積極的,但關鍵是要有可以打造的文化資源,有幾個必備的條件:領軍人物、畫家群體、代表性人物、相近的藝術追求,以及對當地和相對範圍的輻射影響。張曉凌表示,不管是傳統還是現代,『地域性』和『傳承性』都仍是畫派之所以能夠成立的兩大要素,歷史上也曾有過刻意打造畫派的企圖,但並無成功的例子。『因為行政意志或商業利益而打造畫派是不可取的。我們鼓勵畫家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並在實踐中形成完整的藝術理念,通過身體力行的努力帶動地方文化藝術的發展。』張曉凌說。

(本報記者 於園媛)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25-3-26 16: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畫派之形成與判定標準】

畫派之興,實為藝術發展之自然現象。今人觀畫派林立,心生困惑,實因未明畫派形成之本質。傳統畫派之劃分,向以三要素為要:地域、師承、風格。

一曰地域性。古之畫家,多因地理相近而聚,如"吳門四家"生於蘇吳,"浙派"起於錢塘。地域同則氣候通,氣候通則筆墨近,此自然之理也。

二曰師承脈絡。凡成派者,必有開宗立派之大家,後學承其衣缽。如董其昌倡"南北宗論",遂成華亭一派;石濤筆墨影響"黃山畫派"數百年,此皆師承之力。

三曰風格標識。畫派必有獨特之藝術語言,如"嶺南畫派"融中西,"海上畫派"重設色。風格乃畫派之魂魄,無此則難以自立。

至於當代畫派之立,愚見當慎之又慎。今人每以地域之名強立畫派,實則多無共同藝術追求,徒具虛名耳。真正畫派之形成,需經時間沉澱、歷史檢驗,非一時活動可成。吾輩當以學術之嚴謹,辨偽存真,方不負丹青之道。
偷月 發表於 2025-3-28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視角論畫派本源與當代流變】

畫派之辨,當溯源於六法氣韻。傳統畫派分野,實乃後學為彰明畫史脈絡而作歸納,非古人自立門戶之標榜。縱觀歷代畫史,畫派形成必具三綱:地域根脈、師承衣缽、筆墨氣格,三者交融,方成流派氣象。

地域為畫派之體。荊關董巨之異,實因南北地貌殊觀;浙派吳門之別,源自錢塘姑蘇風物迥異。然今人標榜地域畫派者,多止於方輿之名,未得山川靈秀陶鑄之功。如嶺南畫派"折衷中外"之精神,非徒居嶺南即可稱焉。

師承為畫派之脈。古人講究"傳移模寫",董其昌立南北宗論,實以王維、董源為法脈源流。今之畫派林立,常見師承譜系斷裂,或僅以同鄉聯誼為系,失卻"如燈傳影"之真義。觀黃山畫派之盛,正因漸江、石濤等共參黃山雲煙,筆底自有血脈相通。

筆墨為畫派之魂。八大之孤冷,石濤之縱恣,皆在毫楮間見真章。今人論派多標新立異,然細審其作,或失"骨法用筆"之基,或乏"應物象形"之能。昔年揚州八怪雖風格各異,然皆以書入畫、以篆籀之氣貫之,此方為流派內核。

今之畫派蜂起,當警惕三類弊病:一曰重名輕實,以活動代傳承;二曰捨本逐末,以題材代精神;三曰畫地為牢,以地域限才思。真正畫派,當如黃賓虹所言"內美靜中參",在深研傳統、感悟時代中自然成派,非刻意標榜可得也。畫道貴在"澄懷觀道",豈在派系之名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