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_007
陳樹人 鼎湖飛瀑 資料圖片
20170725_008
唐寅 桐陰清夢圖軸 資料圖片
近年來,在全國各地不同形式的繪畫展覽活動中,經常會看到『畫派』的字眼。在網絡中搜索『畫派』,僅活動類新聞報導就不低於幾萬篇,其中以地域命名的畫派尤其顯得多而活躍。如今,畫派已經成爲美術界不可忽視的標籤,而畫派名稱的豐富性也前所未有,如在『中國當代畫派第三屆聯誼會』上,就有黃土畫派、新金陵畫派、嶺南畫派、浙江中國人物畫派、海上畫派、黃山畫派、江西畫派、南昌畫派、灕江畫派、巴蜀畫派、冰雪畫派、關東畫派等多個畫派參加。
面對如此讓人眼花繚亂的畫派現象,人們不禁要問:傳統中國畫是如何劃分畫派的?當代畫派成立的標準又是什麼?
畫派是後人認定的
在美術界,關於畫派的劃分標準,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文化源流說』『題材取向說』『地域區劃說』『師徒血緣說』『筆墨技巧說』『創作方法說』等。美術史家王伯敏將畫派歸納爲『有關畫學思想;有關師承關係;有關筆墨風格』。研究一下中國繪畫發展史會發現,要有資格被稱爲『畫派』,起碼應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第一,相同或相近的地域性;第二,前後相承的藝術思想;第三,在相同或相近的藝術思想基礎上形成風格相近的畫風;第四,一定的時空連貫性。
在中國繪畫史上,『畫派』是明代以後才有的概念。由於研究方法的不同,史學家對畫派的認定也各有千秋,沒有確定無疑的統一答案。中國繪畫歷史上相對被公認的畫派有吳門畫派、松江畫派、浙派、新安畫派、金陵畫派、婁東畫派、揚州畫派等;近代影響比較大的有海上畫派、京津畫派、新金陵畫派、長安畫派、嶺南畫派等。儘管如此,其中的一些能否達到畫派的標準、能否成爲一『派』,研究者至今仍莫衷一是。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傳席說,畫派都是後人認定的,不是當時就成立的。歷史上的畫家群體,當時並不以『畫派』命名和自居,畫派之名都是史學家在研究中約定俗成的。
以新安畫派爲例,明末清初,徽州經濟繁榮,文風昌盛,繪畫藝術也在當時形成氣候,以弘仁(1610—1663)、查士標(1615—1698)等爲代表,聚集起一批畫家,他們的畫風清疏秀潤、枯淡幽冷,具有鮮明的士人逸品格調,在人生信念、畫風和思想上都非常接近。安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高飛指出,徽州古稱新安,並有新安江流過,清人張庚(1686—1760)最早提出『新安畫派』的概念,不過,後來黃賓虹又以黃山作爲地域標誌提出『黃山畫派』概念,此後也有研究者將『新安畫派』與『黃山畫派』混合或交替使用,還有稱『安徽畫派』和『皖南畫派』者,不同的稱謂間,地域範圍隨之變化,畫派成員互有交叉,十分複雜。
近現代史上影響巨大的嶺南畫派,其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號召國畫革新,注重寫生,主張融會東西藝術之長,並創辦新式學堂,培養了一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廣州美術學院院長、嶺南畫派紀念館館長李勁堃介紹,因『二高一陳』都是廣東番禺人,時人稱爲『嶺南畫派』,但創始人高劍父當時並不同意這個名號,明確它並不是一個地方性的畫派,主張立足廣東、面向全國,後終被如此定名也是學者約定俗成的結果。
打造『畫派』須慎行
近年來,許多地方政府或者畫家群體提出成立畫派、打造畫派,有些以地域文化爲特徵,有些以描摹對象爲旗幟,有些以畫法技巧爲核心,『某山畫派』『某江畫派』『新某某畫派』等諸多畫派進入大眾視野。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凌表示,急於打造『畫派』體現了一種文化上的浮躁心理。『畫派是歷史地形成的,不是刻意打造的,能夠成爲畫派最終要看畫面的筆墨質量及其人文含量和高度,刻意打造「畫派」是違背藝術本身規律的。』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也曾呼籲,畫派的形式要尊重藝術的自身規律。殷雙喜表示,形成一個畫派,不全是藝術本身的問題,還是地區藝術生態發展環境的問題。他舉例說,廣西地區近年來一直在推廣和打造灕江畫派,其實是比較謹慎地在做風景繪畫方面的研究和創作,他們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優勢,即廣西的自然風光,鼓勵藝術家寫生,並連續做了幾屆展覽,不斷積累,其後續成果有待檢驗。
不容忽視的是,現在一些地方提出打造地方性畫派,存在生捏硬造的問題,許多不同藝術風格、不同創作手法的畫家僅僅因地緣因素聚集;一些畫家群體因爲繪畫對象的共同性或相似性而建立『畫派』,利用一種畫法集中創作了一批作品,其更類似於研究或創作交流團體,在畫派所必需的思想性和師承性等各方面都有所欠缺。
對此,有專家表示,地方畫派希望在全國有自己獨特的聲音,有自己的特色,這點是積極的,但關鍵是要有可以打造的文化資源,有幾個必備的條件:領軍人物、畫家群體、代表性人物、相近的藝術追求,以及對當地和相對範圍的輻射影響。張曉凌表示,不管是傳統還是現代,『地域性』和『傳承性』都仍是畫派之所以能夠成立的兩大要素,歷史上也曾有過刻意打造畫派的企圖,但並無成功的例子。『因爲行政意志或商業利益而打造畫派是不可取的。我們鼓勵畫家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並在實踐中形成完整的藝術理念,通過身體力行的努力帶動地方文化藝術的發展。』張曉凌說。
(本報記者 於園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