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套針風靡國內外的當今,其嚴謹的理論和先進的針具得到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認可和患者的青睞,已列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傳統醫藥國際交流中心高新適宜技術推廣項目,被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治未病分會入選為治未病服務適宜技術。2016年10月,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套針專業委員會成立暨首屆國際套針發展論壇舉辦以來,多功能套針學研究正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
我們二十多年來嘔心瀝血,終於鑄造成成熟的多功能套針學,開創了中醫針灸的新篇章。國醫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學敏題詞評價為:『多功能套針學,中醫針灸新篇章。』
【源於傳統,不拘泥於傳統】
針灸離不開經絡、皮部和腧穴等理論。套針學起源於傳統中醫針灸學,是在傳統針灸療法和現代腕踝針療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理論源於【黃帝內經】提出的『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內容,並涉及『淺刺』和皮下針刺的『浮刺』。其在治療過程中,採用古代的搖針術和青龍擺尾術,療效甚佳。
為使一種針具長時間留在患者體內進行治療,產生更好更高的療效,我們研究發明了多功能套針。套針療法是在人體表面選定阿是穴,實施沿皮下經絡平刺,再進行弧形搖擺即青龍擺尾運動,之後留針的一種新型淺刺的針刺療法。多功能套針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為『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針灸針』,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註冊號為20162270462,法定名稱為皮下套管針灸針,簡稱套針。
此套針分三部分:軟管、銳頭針體、鈍頭針芯。套針由於針具的創新擴大了針灸治療疾病的適應症。套針療法為中醫創新意義針法。套針植根於傳統的中醫沃土,最大的區別在於操作中鈍頭針芯的應用,在操作中能最大程度避開血管,還避免破壞人體軟組織。套針的改良式軟套管,可留置於病痛部位周圍24小時左右,增加療效且沒有任何副作用。套針針體較粗但針尖鋒利,進針可以減少患者痛苦,較粗的針體可以增加刺激量,加強針感以提高療效。這種特殊針具,還可以通過軟管連續定時做穴位注射,一次刺入,多次穴位注射,從而減少多次刺入穴位的痛苦,還可以運用銳頭針體和鈍頭針芯進行穴位埋線。由於針柄粗大,持針方便,還可以使用銳頭針體進行刺血。
因此,套針可充分發揮其多功能的作用,不僅在治療疼痛疾病方面顯現出突出成效,而且在內科疾病、減肥等方面有獨特的作用。所以,套針是針灸發展與創新的結晶。
【多功能套針學的作用機制】
多功能套針學的作用機制是對傳統針灸理論的繼承、發展和創新,探討多功能套針學的作用機制,不能迴避中醫理論。
經絡遍布全身,是人體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也是聯結人體各個部分的基本途徑。人體的臟腑、器官、皮毛、孔竅、肌肉、筋腱、骨骼等就是依靠經絡的溝通和聯結而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的經絡外行於體表,內屬於臟腑,縱橫交錯、溝通表里、貫穿上下,從而聯繫機體上下、左右、前後各個部分。由於經絡系統的這種聯繫,使生命有機體的各個部分相互聯絡、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從而成為一個統一的內部協調穩定,並與外部環境息息相關的有機整體。
經氣來源於真氣,真氣來源於先天之元氣,並依賴於後天水谷精微之氣的不斷充養,是人體生命活動最根本的動力。一方面,經氣推動氣血在經脈中的運行、約束氣血的運行、調節氣血的容量、對全身臟腑氣血的協調平衡起着總領的作用。沒有經絡系統對全身的維繫、協調和平衡,就不可能維持有機體正常的生命運動。由於經絡內聯臟腑、外絡肢節,能網絡周身,因此當人體正氣充足時,經脈之氣就能奮起抵禦外邪的入侵,而當人體正氣不足、抵抗能力下降時,經絡便會成為疾病的傳入通路。邪氣侵入人體,通過經絡的傳導,由表向里、由淺入深傳入內臟,並且還會通過經絡系統影響到人體的其他部分。
另一方面,臟腑病變有時也會通過經絡傳出體表,在體表某些部位出現壓痛、凹陷、隆起充血等反應。這類反應常可用以幫助診斷有關內臟的疾病。因此說經絡又有診斷疾病的作用。
套針是在人體皮下針刺,與皮膚的關係十分密切。『肺合皮毛』,說明皮毛與肺臟有着緊密的聯繫,皮膚的功能與肺臟的功能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肺氣通過宣發功能,把衛氣和津液輸布到體表,以起到滋養皮毛、管理汗孔的開合、調節體溫、調節呼吸、抵禦外邪的作用。又因『肺朝百脈』,全身的經脈系統與肺臟的功能關係密切。因此,從皮膚入手的治療,往往能夠促使經脈氣血運行,從而保證臟腑功能的正常發揮。
皮部居於人體最外層,是機體的衛外屏障,也可以在疾病的治療上起到較大的作用。臨床上常常運用皮部理論,但皮部理論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例如,拔火罐、推拿按摩、刮痧就是皮部理論的臨床運用。推拿按摩療法是中醫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推拿按摩就是通過手法作用於皮膚表層組織,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刮痧也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刮痧器具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電療、蠟療、沙療、水療、光療、蒸療、薰療、臍療、中藥外敷、膏藥外敷等等都是通過皮膚治療,均有療效。套針的治病原理與推拿、刮痧的治病原理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並立竿見影。套針在皮下進針,不深入肌層,能夠振奮皮部的陽氣,又可以長時間留針。因此,套針的效果顯著,在情理之中。同時,在套針操作過程中,除了進皮時有短暫的刺痛外,無其他明顯的感覺。
套針的作用機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機械能轉換原理
進針後以進針點為支撐點,針體在體外做弧形搖擺的過程中,機械能轉化為熱能,溫熱能消除無菌性炎症,起到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瘀生新的作用,通則不痛,症狀消失。
細胞原理
經研究發現,當肌組織超負荷工作產生損傷出現病變時,肌組織的最小單位即肌細胞會出現分解或者分裂,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失去正常功能,當在病灶周圍進針時,針尖對準病變部位發出刺激信息,使細胞活化,恢復細胞內部的生理平衡。
神經系統調節
在機體表層進行針刺也可收到較好的療效,可能與皮下皮層內有豐富的神經末梢有關,神經調節血管和肌肉的機能活動,以達到恢復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
刺激量和留針時間
皮下刺激量大又留針時間長,源源不斷的刺激信息在初步得效後,繼續對經脈及病所進行調節。只有在經脈及病所進行調節後,才能產生調節氣血、疏通經絡的良性刺激。
總之,套針可以通過弧形搖擺,調節氣血,疏通經絡,調節神經末梢,解除病變組織的微循環痙攣,使血管擴張並恢復供血,血流量加快後可加速炎症物質的吸收,從而達到鎮痛消炎的目的,使病變組織修復,促進新陳代謝。套針可糾正氣血的偏盛偏衰,而促使人體各部位平衡協調,調整相應的經脈之氣與之相屬臟腑的功能恢復正常,以達到扶正祛邪的作用,最終達到治病的目的。
與時俱進,乘勢而上
創新應是在繼承上的創新,創新不能脫離歷史,不能遠離昨天。我們期望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等有關部門領導下,在廣大醫界同仁們的共同努力下,以嚴謹的科研設計、課題結論的支持,梳理健全套針標準,開拓套針的應用範圍。隨着國家對中醫藥傳統技能的日益重視,多功能套針將以全新的姿態服務大眾。
(責任編輯:高繼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