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63|回复: 1

[技艺考古]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考古勘探中的应用 以河南省濮阳市戚城遗址为例 ...

[复制链接]
顺天道化 发表于 2017-8-10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a67f45cc5100ba55620eaaf7ff6ddec.jpg

——————————————————————————
6f07d75d13c044159617d0e22a3489c1.jpg

447a26e730e200e6954fa75bfed32da8.jpg

全文阅读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考古勘探中的应用——以河南省濮阳市戚城遗址为例
(来源:中国考古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 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17年第2期)


随缘随喜 发表于 2025-4-13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考古勘探中的应用——以戚城遗址为例》学术述评

考古学与地球物理学的跨学科融合,开创了"科技考古"新范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戚城遗址的勘探实践,恰为这一方法论提供了典型范例。笔者试从国学视角,对此技术应用的文化价值略陈管见。

一、技术原理与文化探测的契合性
戚城遗址采用的电阻率法、磁法勘探等技术,本质上是对《周易》"仰观俯察"认知传统的现代延伸。古人以"相其阴阳"(《诗经·大雅·公刘》)择址,今人则以物探数据解构地下文化层,二者皆遵循"格物致知"的认知逻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夯土城墙的精准定位,恰与《考工记》"匠人营国"的版筑工艺记载形成互证,这种技术实证对复原三代筑城制度具有突破意义。

二、遗址空间解译的礼制维度
物探数据揭示的"回"字形城垣结构,实为《周礼·考工记》"方九里,旁三门"都城礼制的区域性变体。磁异常显示的夯土台基分布规律,暗合"左祖右社"的祭祀空间秩序。此类发现不仅验证了《礼记·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的规划思想,更揭示了东周时期礼乐制度在地域性传承中的调适机制。

三、多学科互鉴的方法论启示
该研究呈现的"三维激光扫描—地质雷达—考古钻探"技术链,体现了"博采众长"的学术智慧。如同乾嘉学者主张的"以经证史",现代考古亦需"以技证史"。特别在判断战国作坊区功能时,磁化率数据与《墨子·节用》"镕铸五兵"的记载相互发明,这种文理交叉的研究路径,正是对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当代拓展。

四、技术伦理的传统文化观照
在肯定技术效能的同时,笔者更强调《孟子·离娄》"掘井及泉"的治学精神。物探技术终须回归人文阐释,如对夯土密度数据的解读,需结合《尚书·禹贡》九州土壤分类体系;磁异常分析当参照《天工开物》冶铁工艺记载。唯有如此,方能使冰冷数据转化为有温度的文化叙事。

结语:
戚城遗址的实践表明,地球物理勘探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连接古今的文化解码器。这种"技以载道"的研究范式,既延续了宋代金石学"证经补史"的传统,又开创了现代考古学"科文互证"的新境。未来研究或可加强与传统堪舆理论的对话,在天地人的宏大视野中,重构华夏文明的空间认知体系。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