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77|回覆: 0

[古文觀止] 朱傑人·怎樣讀【近思錄】

[複製鏈接]
無端 發表於 2017-8-11 18: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近思錄】是朱熹和呂祖謙合作編撰的一部理學經典。陳榮捷說:『【近思錄】為我國第一本哲學選輯之書,亦為北宋理學之大綱,更是朱子哲學之輪廓。以後宋代之【朱子語類】,明代之【性理大全】,與清代之【朱子全書】與【性理精義】,均依此書之次序為次序,支配我國士人之精神思想凡五六百年。影響所及,亦操縱韓國與日本思想數百載,且成為官學。在我國亦惟儒獨尊,尤以朱子哲學為主腦。錢穆比【近思錄】於經書,不為過也。』(陳榮捷【近思錄詳註集評】引言)

    一

【近思錄】的書名取材於【論語】:『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古人解釋『切問』說:『切問於己所學未悟之事。』解釋『近思』說:『思己所未能及之事。』朱子說,子夏所說的這四件事(博學、篤志、切問、近思)都是關於學問思辨的事,一個總的要求是,『心不外馳,而所存自熟』。就是說,讀書、學習,不能好高騖遠,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解決自身知識結構中的缺門和疑問,做到專心致志,而瞭然於心。顯然,朱子用『近思』為書名,是飽含微言大義的。

乾道五年(1169),朱子的母親去世。次年,朱子葬母親於建陽崇泰里後山天湖的寒泉塢(今建陽莒口鄉馬伏村),並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孝。淳熙二年(1175),呂祖謙千里迢迢從婺州(今浙江金華)來到寒泉精舍看望朱子。呂祖謙此來,當然是為了慰問朱子,但更主要的是為了和朱子商討理學所面臨的新問題。朱子和呂祖謙是當時名聞一時的理學大師,在他們的推動下,理學在全國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嚮往理學的讀書人,尤其是年輕人越來越多,卻苦於不得其門而入。另一方面,當時的學術界和思想界出現了兩個重要的人物:陸九淵和陳亮,前者高舉心學的大旗,毫不留情地批評朱子的學術為『支離事業』;後者則大力倡導功利主義,對朱子的理學發起挑戰。呂祖謙和朱子對陸、陳的學術思想的看法未必一致,呂更多的是主張調和,而朱則主張要弄清理論問題上的是非。儘管看法不一,但是他們都認為,應該對理學內部出現的新問題作出回應。於是,他們決定編一本書,把理學的基本問題、基本理論講清楚,這就催發了【近思錄】的誕生。

【近思錄】成書以後,朱子寫過一篇【書近思錄後】,詳細闡述了編修【近思錄】的緣起和目的:『淳熙乙未之夏,東萊呂祖謙來自東陽,過予寒泉精舍,留止旬日,相與讀周子、程子、張子之書,嘆其廣大閎博,若無津涯,而懼夫初學者不知所入也,因共掇取關於大體而切於日用者,以為此編,總六百一十二條,分十四卷。蓋凡學者所以求端用力、處己治人之要,與夫辨異端、觀聖賢之大略,皆粗見其梗概,以為窮鄉晚進,有志於學,而無明師良友以先後之者,誠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門而入矣。』

朱子和呂祖謙編【近思錄】繼承了古人『述而不作』的傳統,他們不是新起爐灶撰述論列,而是完全採取前人的論述分門別類予以條列。如朱子所說,他們一共選取了前人的語錄612條,分成了14個大類。他們認為這612條語錄已經把理學的基本理論講清楚了,把理學的基本內涵囊括了。

所謂『前人』『前賢』,他們是有嚴格的刪選的。朱子說他們主要是選了『北宋四子』——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這四個人,是北宋理學的奠基者和創始人。他們各人有各人的理論創見和某一方面的獨特貢獻,但是,又都不足以獨自支撐起整個理學的大廈,如果把他們合起來,那麼理學大廈的基本建構就成立了。其實,在北宋為理學建構作出過貢獻的並不止這四人,還可以舉出更多人的名字,但朱呂之所以只選這四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這四人的思想理論比較純淨而不駁雜。在北宋,很多學者受佛學的影響,在自己的思想學說中或多或少地打上了佛學的印記,而這一點是朱子所不能苟同的。【近思錄】卷十三『異端之學』,專門討論『佛老之害』。從理論上撇清理學與佛、道之學在理論和哲學上的根本分歧。他認為,這是理學學者不走上歧途的一個重要保證。

    二

【近思錄】共十四卷,每卷原本並沒有標題。後來朱子在對學生講課時講了『【近思錄】逐篇綱目』,以後人們在刻印【近思錄】時就給每卷加上了標題。

第一卷,道體:這一卷主要是講理學的哲學依據。葉采(南宋後期著名的理學家)說:『此卷論性之本原、道之體統,蓋學問之綱領也。』

第二卷,為學大要:這一卷主要是講了為學的目的、方法與路徑。葉采說:『此卷總論為學之要,蓋尊德性矣,必道問學。明乎道體,知所指歸,斯可究為學之大凡矣。』就是說,明白了道體(尊德性),就必須通過學習、研究(道問學)才能實現,這就要知道方向、掌握要領。

第三卷,格物窮理:這一卷主要是闡述【大學】八條目中『格物』『致知』的問題。葉采把這卷題為『致知』,是說如何通過研讀儒家經典來求道和明道。

第四卷,存養:這一卷主要是講了理學的修養論與功夫論。

第五卷,改過遷善,克己復禮:葉采把這一卷題為『克治』。他說:『此卷論力行,蓋窮理既明,涵養既厚,及推於行己之間,尤當盡其克治之力也。』就是說,明白了道理還要付諸實行,『改過遷善,克己復禮』就是『力行』。

第六卷,齊家之道:『齊家』也是【大學】八條目中的一條。葉采題為『家道』,主要講齊家之道。

第七卷,出處、進退、辭受之義:葉采說:『此卷論出處之道,蓋身既修,家既齊,則可以仕矣。然去就取捨,惟義之從,所當審處也。』這是說人進入社會以後,接人待物、為官居家所應該遵循的準則。

第八卷,治國平天下之道:『治國』『平天下』也在【大學】八條目中。葉采題為『治體』曰:『此卷論治道』,即治理國家之道。

第九卷,制度:葉采題為『治法』:『此卷論治法,蓋治本雖立,而治具不容缺,禮樂刑政有一未備,未足以成極治之功也。』這是講國家的禮、樂、刑、政制度。

第十卷,君子處事之方:這卷主要講從政處事之道。葉采題為『政事』,曰:『凡居官任職,事上撫下,待同列,選賢才,處事之道具焉。』

第十一卷,教學之道:顧名思義,這一卷講如何教學。

第十二卷,改過及人心疵病:葉采題為『警戒』,曰:『此卷論戒謹之道。修己治人,常當存警省之意,不然則私慾易萌,善日消而惡日積矣。』

第十三卷,異端之學:這一卷主旨在辨明異端,遏制可能的危害。

第十四卷,聖賢氣象:這一卷的主旨在表彰歷代聖賢們相傳的道統和他們表現出來的精神氣度,為學者們樹立了可供學習的榜樣和楷模。

    三

【近思錄】編成以後,呂祖謙和朱子曾經討論過如何讀的問題。他們都意識到書中有一些純形而上的理論問題對初學者恐怕比較困難。尤其是第一卷『道體』,『大抵非始學者之事……後出晚進於義理之本原,雖未容驟語,苟茫然不識其梗概,則亦何所底止?』所以他提出把第一卷移到最後去。朱子認可『道體』一章比較難讀,但是他還是堅持要放在卷首,因為他認為,這是理學所以得以成立的根本,為了強調它的重要性,必須以之為首。但是在具體的讀法上,他同意呂的意見,可以先從第二卷讀起,有了一定的基礎再回過頭來讀第一卷。

今天我們讀【近思錄】依然會有困難。這主要表現在我們離理學的話語系統實在是時間太遠了,這已不是一個簡單的語言(古漢語)隔閡的問題。怎麼辦呢?我們可以藉助前人的注釋和解讀。【近思錄】問世不久,它的刻本就在全國各地出現,傳播非常快、非常廣。緊接着就出現了很多注釋的讀本。我們在前文中經常引用的葉采著【近思錄集解】,就是一部公認比較權威的注本。葉采是南宋人,淳祐元年(1241)登進士第。據葉采的【進近思錄表】,我們可知,淳祐十二年(1252)【近思錄集解】即已成書,而這時離開朱子去世也不過52年。據嚴佐之先生的考證:『早在朱子生前就已有他的講友劉清之,取程門諸公之說為之【續錄】。及其身後,【近思錄】註解、續補之作更是紛至競出,弟子輩中有陳埴【雜問】、李季札【續錄】、蔡模【續錄】、【別錄】和楊伯喦【衍注】,再傳弟子有葉采【集解】,熊剛大【集解】、何基【發揮】、饒魯【注】、黃績【義類】,以及三傳弟子程若庸【注】等。』嚴佐之還注意到一本坊刻本【文場資用分門近思錄】,這證明『【近思錄】已進入當時科舉讀物的榜單』。元明以後,尤其是清代,【近思錄】的注釋本、續本依然層出不窮。較著名的如張伯行【續錄】、【廣錄】、茅星來【近思錄集注】、江永【近思錄集注】、陳沆【近思錄補註】等。這些著作,極大地豐富、拓展了【近思錄】的內容和形態,也為我們研讀【近思錄】提供了幫助和參考。

以嚴佐之、戴揚本、劉永翔為主編的【朱子學文獻大系·歷代朱子學研究著述叢刊·近思錄專輯】是國家社科基金的重大項目,收錄了歷代【近思錄】注釋、集解、續補等著作21種。可以說,該專輯已把歷史上關於【近思錄】的重要著作收羅殆盡了。研讀【近思錄】,這是一套可靠的讀本。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很好的【近思錄】研究與注釋的著作,如程水龍的【近思錄集校集注集評】、張京華【近思錄集釋】、朱高正【近思錄通解】等,其中朱著含全文今譯,很適合初學者。當然,陳榮捷先生的【近思錄詳註集評】是一部解讀【近思錄】的經典之作,特別值得推薦。

    四

錢穆先生認為,【近思錄】是一本儒學的新經典。這一點,在南宋就已經得到承認。葉采【近思錄集解序】:『是則我宋之一經,將與四子並列,詔後學而垂無窮者也。』南宋末年的金履祥也說過類似的話。

【近思錄】很早就傳到了韓國,比如,韓國著名的朱子學學者李珥(號栗谷)(1536—1584)著有【近思錄口訣】。據陳榮捷先生考證,韓國學者自著的【近思錄】的注釋本就有八種之多,從中國傳到韓國的注本如葉采、江永等的注釋本,其翻刻本,那更是不計其數。日本關於【近思錄】的注釋、講說更多。陳榮捷在【日本注釋講說擇要】一文中介紹了24種,其中最早的一種是1693年中村惕齋的【近思錄鈔說】。陳先生又說:『日本百年間,講說【近思錄】甚盛,故講義筆記甚多。多用日本文言。寫本甚眾。刊本也不少。』他列舉了一系列書名達六十餘種。此外還有現代語譯本,有9種。

【近思錄】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它不僅豐富了儒家的經典系統,而且為儒家經典的編修、整合提供了規矩和範例。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王陽明的【傳習錄】。同時,它也為學習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提供了一個最可靠的簡易讀本。朱子說:『四子(四書),六經之階梯;【近思錄】,四子之階梯。』今天我們可以說:【近思錄】,理學之階梯,中國哲學、中國文化之階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