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79|回復: 1

[训诂学] 一字一源流·目

[複製鏈接]
听松客 發表於 2017-8-15 13: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f786451cd3ab93ac0f4827b62c15e24e.jpg

许慎〖說文〗:目,人眼。象形。重,童子也。 9577a67c1364acf96c11b46a298afd1d.png ,古文目。
王筠〖文字蒙求〗:目,古文本横,小篆直之,取偏旁易于配合也。
目,是典型的象形字,甲骨文外象眼眶,内象眼珠,第二个甲骨文还有瞳孔。金文与甲骨文基本相同,有将目字竖着的情况(甲骨文中实际上也有竖着的情况,说见后文)。战国文字进一步变形,或将眼珠的圆变为二形,或有眉毛(第三例),或不规则变形(第二例)。〖说文〗古文分为四部分,外象眼眶,上面人字形是睫毛,中间○是眼珠,里面一点是瞳仁。〖说文〗篆文与战国文字第一例最为接近。
许慎以目为『重,童子也』,段玉裁解释重乃指〖说文〗篆文中的二,童子即瞳子,由于人的眼睛『由白而卢、童而子,层层包里,故重画以象之』,即以重画的二表示眼睛的复合结构,所以说『重,童子也』。而不是说像项羽那样有两个瞳子(重瞳子)。这一解释现代学者多不从,从甲骨文金文可以看出,二乃是表示眼珠的象形部分演化而来(说见上)。
甲骨文的臣和目相近,均用眼睛表示。一般来说,甲骨文的目是横向的,表示目的形象。臣则是竖着的目,表示眼睛仰视(在下者仰视在上者,见图片)。但在一些字例中,目也有竖着的形象,臣也有横者的形象。作为偏旁的目和臣的甲骨文也有横竖倒置的情况,是很有意思的文字学现象。

086a51864168b38f914ee1c8a97d4d8e.jpg

整理:勇精-独立者
编辑:张子鸾
图片来源:小学堂、中华语文知识库
天魔 發表於 2025-4-16 00:18 | 顯示全部樓層
《释"目"字源流考》

许君《说文》"人眼"之训,诚为确诂。今观甲金文形制,其象形之旨尤显。甲骨文作"☐"形,外廓象眼眶,内画象瞳子,间有加点作瞳孔者,此乃原始图画文字之遗存。金文承之,或横或竖,已见笔势嬗变之端倪。王氏《蒙求》谓"古文本横"之说,验诸实物,未为尽然。盖商周文字尚未定型,竖目之形早见于甲骨,此可补王说之未备。

许慎"重童子"之解,段注曲为之说,谓"由白而卢、童而子"云云,实为望文生训。今以古文字形证之,所谓"重画"实由瞳仁象形渐次演化,非刻意取象层叠之状。段氏强以生理结构附会,此清儒囿于小篆之弊也。至若"臣""目"横竖之辨,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已发其凡,谓竖目示仰视之态,然验诸卜辞,二者混用实多,殆因早期文字尚未严别方位耳。

战国文字之变尤堪玩味。楚简或增眉形,齐陶乃破圆为方,此乃地域分化之征。《说文》古文作"☐",集睫毛、瞳子于一体,实存古意;而小篆线条规整,已失象形真趣。文字演进由具象而抽象之轨迹,于"目"字可见一斑。今之学者当以出土材料与传世文献互证,方得文字源流之真。许书纵有未周,然其"依类象形"之说,固不可易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