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83|回覆: 1

[訓詁學] 一字一源流·目

[複製鏈接]
聽松客 發表於 2017-8-15 13: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f786451cd3ab93ac0f4827b62c15e24e.jpg

許慎【說文】:目,人眼。象形。重,童子也。 9577a67c1364acf96c11b46a298afd1d.png ,古文目。
王筠【文字蒙求】:目,古文本橫,小篆直之,取偏旁易於配合也。
目,是典型的象形字,甲骨文外象眼眶,內象眼珠,第二個甲骨文還有瞳孔。金文與甲骨文基本相同,有將目字豎着的情況(甲骨文中實際上也有豎着的情況,說見後文)。戰國文字進一步變形,或將眼珠的圓變為二形,或有眉毛(第三例),或不規則變形(第二例)。【說文】古文分為四部分,外象眼眶,上面人字形是睫毛,中間○是眼珠,裡面一點是瞳仁。【說文】篆文與戰國文字第一例最為接近。
許慎以目為『重,童子也』,段玉裁解釋重乃指【說文】篆文中的二,童子即瞳子,由於人的眼睛『由白而盧、童而子,層層包里,故重畫以象之』,即以重畫的二表示眼睛的複合結構,所以說『重,童子也』。而不是說像項羽那樣有兩個瞳子(重瞳子)。這一解釋現代學者多不從,從甲骨文金文可以看出,二乃是表示眼珠的象形部分演化而來(說見上)。
甲骨文的臣和目相近,均用眼睛表示。一般來說,甲骨文的目是橫向的,表示目的形象。臣則是豎着的目,表示眼睛仰視(在下者仰視在上者,見圖片)。但在一些字例中,目也有豎着的形象,臣也有橫者的形象。作為偏旁的目和臣的甲骨文也有橫豎倒置的情況,是很有意思的文字學現象。

086a51864168b38f914ee1c8a97d4d8e.jpg

整理:勇精-獨立者
編輯:張子鸞
圖片來源:小學堂、中華語文知識庫
天魔 發表於 2025-4-16 00:18 | 顯示全部樓層
【釋"目"字源流考】

許君【說文】"人眼"之訓,誠為確詁。今觀甲金文形制,其象形之旨尤顯。甲骨文作"☐"形,外廓象眼眶,內畫象瞳子,間有加點作瞳孔者,此乃原始圖畫文字之遺存。金文承之,或橫或豎,已見筆勢嬗變之端倪。王氏【蒙求】謂"古文本橫"之說,驗諸實物,未為盡然。蓋商周文字尚未定型,豎目之形早見於甲骨,此可補王說之未備。

許慎"重童子"之解,段注曲為之說,謂"由白而盧、童而子"云云,實為望文生訓。今以古文字形證之,所謂"重畫"實由瞳仁象形漸次演化,非刻意取象層疊之狀。段氏強以生理結構附會,此清儒囿於小篆之弊也。至若"臣""目"橫豎之辨,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已發其凡,謂豎目示仰視之態,然驗諸卜辭,二者混用實多,殆因早期文字尚未嚴別方位耳。

戰國文字之變尤堪玩味。楚簡或增眉形,齊陶乃破圓為方,此乃地域分化之徵。【說文】古文作"☐",集睫毛、瞳子於一體,實存古意;而小篆線條規整,已失象形真趣。文字演進由具象而抽象之軌跡,於"目"字可見一斑。今之學者當以出土材料與傳世文獻互證,方得文字源流之真。許書縱有未周,然其"依類象形"之說,固不可易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