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60|回复: 1

[武术资讯] 传统武术漫谈《四》

[复制链接]
武术万里行 发表于 2017-8-16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b07267bb02e7e46842bbfb73a48fc64.jpg

我们人的身体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筋骨皮肉血,眼耳鼻舌口相互之间关联密切: 肺与大肠一表一里进气出便以顺为要,开窍是鼻,同皮毛关联; 肝与胆一表一里相互照应,开窍是眼睛,同筋关联; 肾与膀一表一里上通下达,开窍于耳朵,同骨头关联; 心与小肠一表一里吸收输送营养,舌为心之苗,同血关联; 脾与胃一表一里温和互济,开窍于口,同肉关联。 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脾属土,它们之间遵循五行生克制化的道理,因此,想骨头硬必须首先使自己肾藏健康。 五脏六腑遵循五行生克制化的道理,肾藏健康不能独得,因此必须注意五行的系统关联。

肺属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心属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肾属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被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脾属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肝属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从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不难看出恰到好处的必要性! 因为恰到好处的需要,性格和习惯同样同五脏六腑有着关联。骨头想硬更不可随便!

金因(贪)炉火《怨》而成“杀”器; 木因(瞋)嗜肥《恨》而生“盗”根; 水因(痴)注及《恼》而藏“淫”秽; 火因(慢)积集《怒》而兴“妄”相; 土因(疑)私载《烦》而结“酒”友。 金行义道肺肠顺,鼻通皮韧湿怨空; 木行仁道肝胆照,目明筋舒风恨少; 水行智道肾膀通,耳聪骨坚寒恼了; 火行礼道心肠好,舌软脉稳燥怒平; 土行信道脾胃和,口实肉柔署烦消。 从上面的文字我可以总结出一点,人的身体各个系统相互关联,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五脏六腑之间的生克制化,本身就是可以给我们智慧的启示。 讨论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对《多、少、有、无》进行认真揣摩,这便开始了细节决定成败的探索了。原先的要如何如何,必须改变思路了,《要》同《本来就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戴威 发表于 2025-4-13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传统武术修炼中的脏腑五行观》

中国传统医学以"天人相应"为核心理念,将人体视为与自然同构的有机整体。武术修炼者尤当深谙此理,方能臻于"形神合一"之境。今观所述脏腑五行之理,实为武术内功修炼之要旨,试为申论之。

一、脏腑表里相合之道
肺与大肠相表里,其气机贵在宣肃。武术呼吸之法,讲究"气沉丹田",实为肺金肃降之功。鼻为肺窍,故习武之人尤重呼吸调息,如形意拳之"三体式",即通过特定姿势调节呼吸,使肺气宣畅。肝主筋而开窍于目,故少林拳谱云:"目随手动,筋随气行",眼神与筋力之配合,实为肝胆系统协调之体现。肾主骨而开窍于耳,太极拳强调"听劲",正是通过训练耳识以强化肾气,进而增强骨力。

二、五行生克之辩证
五行生克非机械循环,实为动态平衡。金(肺)生水(肾)之理,在武术表现为呼吸(金)深沉则能养肾(水),此即内家拳"以气催力"之生理基础。然水多反致金沉,故练功过度反伤元气。心火生脾土,故武术讲究"心静意专",意念专注则脾胃健运,此即"形意拳"得名之由。然火过旺则土焦,故急躁练功反伤脾胃。五行制化之理,提示武者须掌握"中和之道"。

三、情志调摄之要义
所述"贪嗔痴慢疑"五毒与五行相应,实发前人所未发。肺金主义,贪念起则金气偏亢,易生咳嗽;肝木主仁,嗔怒伤肝则筋挛目赤。武术大家孙禄堂在《拳意述真》中特别强调"练拳先修德",正因情志失调必致气机紊乱。少林《易筋经》十二式,每式皆配以特定呼吸与意念,即是调身与调心并重之典范。

四、修炼实践之启示
1. 肾骨训练当兼固肺金:站桩时配合逆腹式呼吸,使金水相生
2. 肝筋锻炼需涵养肾水:压腿时意守命门,取水生木之意
3. 心火调节宜兼顾脾土:发力时舌抵上腭,使火土相济
4. 整体观照务求平衡:如八卦掌走转,暗合五行相生之序

结语:
传统武术之精髓,正在于将脏腑五行之理转化为具体修炼方法。明代张景岳《类经》有云:"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武者若能参透脏腑生克之机,把握情志调节之要,方可谓得武术真谛。然切记《黄帝内经》"亢则害,承乃制"之训,任何修炼皆当遵循"无过不及"之中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