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66|回覆: 1

[武術資訊] 傳統武術漫談【六】

[複製連結]
武術萬裏行 發表於 2017-8-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f9c753ea6f397937ae6f39f43e0d40ec.jpg

【無】是清淨虛空的意思,【為】是作為,合起來就是清淨的作為。什麼是清淨的作為,理解了的話,就理解了無為。也就真正理解了太極拳了! 在練習的時候,清淨是自己的心境,在清淨心境裏,練習任何動作都沒有自己的思維意識。心境只是清淨,動作自然而能,這是一個人練習的無為狀態【一個人練習的無為狀態:動作自然而能,心境只是清淨】心裏什麼都沒有,如明鏡高懸,但能照見一切。 如果兩個人對練,兩個人都能無為,我們旁觀者什麼都看不到,因為兩個人肯定是一定不動的,這就是【老子】所謂的【不敢為天下先】的意思!兩個人都在絕對控制自己,靜心尋找對方的有為點! 如果有一方有為,無為的一方清淨狀態穩定不變,接觸點聽從對方的運動而運動,絲毫沒有自己的意思,沒有自己的想法,這是兩個人練習的無為狀態。兩個人練習二位一體,一個清淨心,這就是捨己從人。想如何如何是有為,不作為也是有為,隨方便是無為,隨機得機而不用機是無為,隨勢得勢而不用勢是無為,不拒絕同時又不貪婪是無為。 無為是練出來的。想出來不是真正的無為,無為就是接觸後的感覺,無為就是手上的感覺,是身上功夫,心裏只有清淨。實實在在練習出來的感覺。 無為是隨緣而為,一心清淨而為,結果是無不為!就像水能清淨才能照見一切,水不能清淨是因為受到了污染!自然的前提是清淨心,不能清淨本性不出,逐步澄清,澄清了就清淨了,清淨了本性顯現! 無為不是不作為,是迎而不藏,送而不推,不拒不貪,無想無識!僅此而已!無為本來無不為,只是沒有自己的想法,都是別人的需要而已! 人生於世,學而知之,欲得方圓,先求規矩。先做弟子,勤學不輟,行弟子規,可近真理!一門深入,長期修習,一法得通,萬法同理。莫貪花果,多悟根蒂,根深蒂固,方得無為! 現在學習東西,很多朋友只喜歡花果,不喜歡根基。這很不可取!太極拳練習中,套路是它的花果,是用來表現的。學習的人直接學習套路就是欣賞花果而已。希望朋友們能明白這個道理。

拉拉積極 發表於 2025-4-15 12: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太極拳修煉中的無為境界與體用關係】

太極拳之精髓,在於"無為"二字。此"無為"非不作為之謂,實乃【道德經】"為無為,則無不治"的實踐哲學。習拳者當知,套路演練僅為"用"之顯現,而"體"之根本在於心性修養。今人習拳多滯於形法招勢,恰如買櫝還珠,殊為可惜。

一、無為的體用關係
【太極拳論】云:"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此理即清淨無為之心法。單人習練時,肢體動作當如"澄江靜如練",心意保持"虛室生白"之境。此時之無為,體現為"形動而神靜"的修煉狀態,恰似莊子所言"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坐忘功夫。筆者親見楊氏太極傳人演練時,整套動作如行雲流水,而雙目神光內斂,此即"無為而無不為"的實證。

二、推手中的陰陽互濟
雙人推手時,無為境界展現為"捨己從人"的應對智慧。明代王宗岳【太極拳論】早有明訓:"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此中玄機,正在於保持"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心理狀態。當代推手大家鄭曼青先生曾言:"接手如撫琴弦,既要隨曲就伸,又要中正安舒。"這種"迎而不藏,送而不推"的功夫,非十年純功不能至也。

三、修煉次第的辯證關係
習拳如參禪,須經歷"看山是山"三重境界。初學階段拘泥招式,是"有為法";進而體會"有無相生",達致"無為而無不為";最終歸於"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自然之境。清代武禹襄【十三勢行功心解】強調:"先在心,後在身。"此語道破太極拳"由心而形"的修煉次第。今人若只求套路美觀,恰如禪門所譏"磨磚作鏡",終難見性明心。

結語:
習太極拳者,當以"致虛極,守靜篤"為心法要訣。每日站樁即是培本固元,單式練習即是明心見性,推手較技即是驗證明悟。須知"無為"之境界,實為"為道日損"的修煉成果。願諸君勿慕花果之艷,當思根蒂之深,如此方能在太極拳道上漸入佳境,終得"無為而無不為之"的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