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86|回復: 1

[武術資訊] 太极拳练习层次定位参考

[複製鏈接]
武术万里行 發表於 2017-8-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5251286780d27ba370a855dbd3cf0bc2.jpg

练习一门技术,达到一种状态,恰当的定位有利于目标的明确和自我认知的完善。

太极拳的学习,同其它任何技术的学习一样,有着层次的区别。对各个层次恰当的定位,可以帮助学习者,对学习目标产生契合自身状态的追求,从而避免时间和精力无谓的消耗。

第一阶段,也就是在刚刚接触太极拳练习的阶段,完善自己的骨架状态唯一目的。各个关节恰倒好处的运动是自己能否学习好太极拳的基础。手到、脚到、眼到是这个阶段的唯一功课。这个阶段一年到三年,根据学习者的天赋而定。练习方法:五拳、十八手以及其它徒手套路。这个阶段强调的是一个【正】字。尽量做到骨正筋舒。

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是太极拳练习有一定样子的阶段,完善自己的行为习惯是唯一目的。随时随地恰倒好处地舍己从人是正确思路。事事处处留出空间是这个阶段的唯一功课。这个阶段需要半年到两年,根据练习者的心态而定。练习方法:十八法推手,器械练习。这个阶段强调的是一个【舍】字。尽量做到不贪不求。

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是太极拳练习形成特点的阶段,完善自己的接应状态是唯一目的。随时随地恰倒好处地配合对方状态是正确思路。心到、身到、形到是这个阶段的唯一功课。这个阶段需要半年到一年,根据练习者的基础而定。练习方法:活步推手(进退推手,七星步推手,八卦步推手)这个阶段强调的是一个【随】字,尽量做到不忘不助。

第四阶段,这个阶段是太极拳练习完善个性的阶段,完善自己的观察力是唯一目的。随时随地恰倒好处地契合对方状态是正确思路。善于发现主动弥补是这个阶段的唯一功课。这个阶段需要半年到一年,根据练习者的性格而定。练习方法:乱采花推手,器械对练。这个阶段强调的是一个【觉】字,尽量做到识机识势。

第五阶段,这个阶段是太极拳练习形成特色的阶段,完善自己的智慧是唯一目的。随时随地恰倒好处地表现自然状态是正确思路。不找事,不怕事,一心清净,处处自然,是这个阶段的唯一功课。练习方法:散手。这个阶段强调的是一个【静】字,尽量做到乾坤一体。

太极拳练习以身心自然为最高追求,处处自然是健康生活的基础。仅供参考!

雷生霖

2012年11月8日

您觉得有意义就请分享给朋友们

如果有建议和批评请直接告诉我

长按二维码后 点识别 关注武术万里行

挖掘传统文化 收集武道信息

整理功法体系 传播益生知识

我们一起努力吧 海量资讯一键直达

凈军 發表於 2025-4-7 22:12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极拳修习次第刍议——兼论雷生霖先生层次定位之价值》

雷生霖先生所撰《太极拳练习层次定位参考》一文,诚为当代太极拳教学体系中难得的系统性论述。其以"正、舍、随、觉、静"五字为纲,将太极拳修习划分为五个递进阶段,不仅暗合传统武学"由形入神"的进阶规律,更与现代运动科学"神经肌肉控制-动作模式优化-战术意识培养"的训练理论相契合。今试从国学视角析其精要,并略陈管见。

一、次第划分的理学依据
朱子云"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雷氏五阶段说深得传统教育"分年日程"之精髓。其首重骨架端正,正是《太极拳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的具体实践。考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命意源头在腰隙",可知"骨正筋舒"实为太极拳入门第一要义。而由"舍"至"随"的过渡,恰是程颐"存天理去人欲"思想在武学中的体现,学者须先能舍己,方能随人。

二、心法要诀的易学诠释
五阶段核心要诀暗合五行生克之理:"正"属土,为万物根基;"舍"属金,主收敛肃杀;"随"属水,应变化无常;"觉"属木,象生机萌发;"静"属火,喻神明朗照。此与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中"五气朝元"之说颇有相通之处。尤值称道的是第五阶段"乾坤一体"的提法,直指《周易》"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的至高境界。

三、实践指导的现代意义
雷氏将传统心法转化为可操作的训练指标,如"十八法推手"对应行为习惯养成,"乱采花推手"训练观察反应,此乃对古典拳论"着熟-懂劲-神明"三阶段说的创造性发展。其各阶段时限设定,更破除玄虚之弊,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建议可补充者有二:其一,宜增"呼吸导引"作为贯穿各阶段的基本功,因《黄帝内经》云"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其二,第五阶段可引入"反哺教学"环节,盖《礼记》有"教学相长"之训。然瑕不掩瑜,此文实为传统武学现代化阐释的典范之作。

学者当知,太极拳之层次非直线上升,实如阳明先生所言"在事上磨炼",各阶段往往交错进行。然有此明灯指路,庶几可免"盲修瞎练"之弊。雷先生之功,岂独在武术一域耶?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