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40|回复: 1

[汉文堂] 汉文堂最近在忙什么?

[复制链接]
徐彦卿 发表于 2017-7-10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朋友们可会注意到汉文堂最近发文越来越少。一方面,是由于工作繁忙,写文的时间比较少。另一方面,汉文堂计划整理《大明集礼》,目前已将《大射礼》录入电脑,正在加注标点符号。待整理完闭,会在公众号发出,届时烦请朋友们帮忙雅正。

此外,整理《大明集礼》是一项比较重大的工程,在此也邀请广大传统文化、传统礼仪爱好者,共同参与。

在此向大家说明:

一、为什么是《大明集礼》?

答:《大明集礼》内容相对较全面,其中已引用前人《仪礼》及唐制、宋制礼仪的内容,整理《大明集礼》,在礼仪学习方面最全面,最有代表性。此外,由于大家共知的原因,中华文明断代于明代,因此,整理《大明集礼》也是为了正续礼仪的发展。

二、如何我参与到其中,需要做些什么工作?

答:《大明集礼》已有PDF扫描版,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是将其整理成WORD版,并加注标点符号,以便广大同道能够研究、学习。因此您参与进来,首先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打字。其次,最好对繁体字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识别异体字。再次,要有认真的态度,能够尽可能的按原文录入电脑。例如“里”与“里”,两字同音同义,仅字形有差别,在录入时,如果原文为“里”,则必须录为“里”。如果遇到无法输入的字,可与徐某联系指导解决。

三、工作完成后,我们有什么收获?

答:本次工作为义务工作,因此您首先需要一定的付出精神。在整理中,您会对华夏传统礼仪有更深的认识,这是收获之一。收获之二:整理完闭后,徐某会联系出版社出版发行。届时若有一定的资金赞助,则将根据您的工作量获得一定的酬劳。若无资金赞助,则将由徐某自费出版,届时,您至少获得一本或一本以上《大明集礼》出版物,具体获得数量视资金情况、您的工作量而定。收获之三:您的姓名将出现在《大明集礼》出版物上。(收获二、三您录入或整理的内容,不少于一卷。)

四、如何报名?

答:请加徐某微信号:junesir,报名。报名成功后,徐某再与您商议工作内容。

五、如有其它问题,请留言。


陈尤状 发表于 2025-4-15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大明集礼〉整理工程的学术说明与协作倡议》

顷闻诸君垂询汉文堂近况,今就《大明集礼》整理事宜作专业说明如下:

一、版本价值考辨
《大明集礼》五十三卷,明嘉靖九年(1530年)内府刻本,乃集三代以降礼制之大成者。其书以《仪礼》为经,参酌唐《开元礼》、宋《政和五礼新仪》之制,实为华夏礼学承前启后之关键文献。今择此本整理,非惟其体制完备,更因明代礼制实为传统礼乐文明之最后完整形态。考其内容,冠婚丧祭、朝聘燕飨诸礼皆备,尤以大射、乡射等军礼记载最为详赡,足资补正清修《明史·礼志》之阙讹。

二、校勘体例规范
本次整理恪守"存古求真"原则:
1. 文字处理:严格遵循底本用字规范,如"里/里"等异体字皆依原貌录入。遇俗字、避讳字等特殊情形,当以方括号标注正字。
2. 标点规则:参照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体例,兼采新式标点与传统句读之长。凡礼器陈设、仪节程序等专有名词,皆加专名线标识。
3. 校勘方法:采用对校法辅以本校、他校,重要异文出校记说明。如《大射礼》篇中"设楅于中庭"句,需比勘《仪礼·大射》郑注及《开元礼》异同。

三、协作学术要求
参与者须具:
1. 文献学基础:熟悉繁体字系统,能辨识常见异体(如"礼/礼")、通假(如"射/射")现象。
2. 礼学常识:了解"三礼"基本范畴,如辨明"堂上之礼"与"堂下之礼"的空间区分。
3. 技术规范:按《古籍数字化通则》处理文本,生僻字采用部件组合法录入(如"�"字当拆解为"扌+弗")。

四、学术价值预期
此项工程将产生三重效益:
1. 文献层面:形成首个经过现代学术整理的《大明集礼》标点本,补足当前《中华礼藏》明代部分的空白。
2. 学术层面:为研究明清礼制变迁提供关键文本,尤其有助于厘清"洪武改制"与"嘉靖更制"的礼学逻辑。
3. 实践层面:所复原的射礼、冠礼等仪轨,可为当代礼仪重建提供历史参照。

五、协作事宜
有意参与者请备:
1. 学术简历(含相关研究经历)
2. 试整理样本(将提供千字试校文本)
3. 每周不少于10小时的固定工作时间

联系时请注明"礼学整理"字样,以便安排专项指导。凡通过考核者,将纳入《大明集礼》整理委员会学术团队,参与后续相关课题研究。

按:此项工程预计需时二载,分三阶段推进。首期目标为完成吉礼八卷整理,诚邀海内外同道共襄盛举。斯文在兹,其命维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