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71|回覆: 4

[七夕節(七月七)] 七夕節的由來及其習俗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8-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七夕與乞巧

在夏曆的的七月初七這一天夜裡,古代的少女們都會穿著新衣服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爲『乞巧』,這是當時社會最普遍的習俗,而這種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七夕。在當時,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對姑娘們一種技藝的展示,比如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等,都是一種心靈手巧的表現。當然,各地傳統民間的乞巧方式不盡相同,當歸根到底,都是慶祝節日的不同表現形式是對美德的體現。

目前最早的文獻描述七夕的,可見於東晉道教葛洪所著的【西京雜記】,其有描述如:『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在文人雅士輩出的唐宋中,不乏詩詞對這種美德的傳頌,這是一種心靈手巧的表現,一種美德的體現。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元氏掖庭錄】說:『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爲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

提到七月初七,就避免不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爲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分別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

牛郎織女鶴橋會

牛郎織女鶴橋會

牛郎織女鶴橋會

牛郎織女鶴橋會是非常有名的一個中國民間傳說故事: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教他怎樣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河邊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划,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爲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

插句題外話,相信,閱讀此文的人當中,是有不少周星馳的粉絲的,都對『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須知,此兩句詩詞,是宋朝秦觀所作『鵲橋仙』正式描寫。

後來,每到夏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廣東民間會在這一天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爲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這種美好祝願的做法。當夜晚降臨,便焚香點燭,獻上祭品(水果、月餅等)對星空跪拜,名曰『拜七姐』,祈求七姐保佑,還有童謠誦唱『月亮姑,光蕩蕩』(原諒筆者,年代久遠,已經忘記這首童謠了,只記得開頭這個部分)。

指出一個特別有趣現象,在七夕這天,我國部分地區,或多或少有點小雨或者陣雨,民間稱之後『相思雨』『相思淚』這或者就是牛郎織女重逢後的相思的一種訴說吧。

指出一個特別現象,在七夕這天,我國部分地區,或多或少有點小雨或者陣雨,民間稱之後『相思雨』『相思淚』這或者就是牛郎織女重逢後的相思的一種訴說吧。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9-8-7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七夕節傳統習俗

七夕女兒節定姻緣

古人在『七夕』時有許多民俗活動。南北朝時就有所謂『七夕節』,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時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危樹,安排宴會,以賞節序。

七夕女兒節定姻緣

七夕女兒節定姻緣

七夕女兒節定姻緣

宋時以七夕爲『女兒節』,婦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星空,默默禱告,根據所看到的迷濛景象,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稱七夕爲『七巧節』,當夜的花樣更多。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後一口氣在朦朧月色中以絲線連穿7個針孔。 

七夕節的民間習俗很多,不是單純的送一送花或信物。南方城市選擇定情信物,得票率最高的是紅豆。紅豆是江南的,北方不太講,北方最講的還是中國結。 

七夕前數日,就要準備了,把綠豆、紅豆、小麥等五穀,浸泡在盆中,養出細長的芽苗來,這就是五生盆了,七夕這天把它拿到陽台上,供養牽牛星。

其實這也相當於是供養自己的姻緣。小小的芽苗綠植會讓心願生根、發芽、結果!

擺巧果,女孩子求靈氣

巧果就是用米、油、麵粉做成的那種老式點心,類似於古裝劇里的那種,好看又好吃。

擺巧果,女孩子求靈氣

擺巧果,女孩子求靈氣

擺巧果,女孩子求靈氣

各地都有很多好吃的點心,家裡有女孩子的別忘了買些回來,七夕這天在桌子上擺一擺,並且專門爲女孩子過七夕好好吃頓飯,讓她從小就感覺:身爲一個女孩子是很莊重、美好的事,美好得甚至帶著些銀河系的仙氣兒。

其實乞巧不只是乞求一雙巧手,更是乞求一顆細緻玲瓏的女兒心。

七夕魁星節,夜觀星

七夕最早的來源據傳跟星宿崇拜有關,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古代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

七夕魁星節,夜觀星

七夕魁星節,夜觀星

七夕魁星節,夜觀星

單身的女孩子更要拜銀河,在南瓜棚下冥想,傳說能收穫千年不渝的愛情。

有一種乞巧的方式,越下雨天越黑,就去逮蜘蛛,放在小盒子,隔一段時間看蛛網結得怎樣。女孩子就是乞巧。男孩子就是乞文。現在也有人玩,他說想考博士等等,也在乞文。還有一種下雨了,是雲彩了,就觀雲乞巧,這一般都是登高,上山坡上去,看一看這些雲彩像什麼。

如果仔細望天空,有的雲彩像動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寶物,有的像飾物,誰看到什麼就得到了巧。如果看一片黑壓壓的,馬上就要下雨了,那就是風調雨順,寓意著五穀豐登。下雨接水,用這種水洗臉、洗澡等等,可以明目、爽身。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9-8-7 22:09 | 顯示全部樓層

七夕節禁忌

七月七道德臘辰

七月七除了是中國傳統的乞巧節之外,還是道教五臘日之一的『道德臘』。

七月七道德臘辰

七月七道德臘辰

七月七道德臘辰

道教據古代臘日祭先祖、百神之制,創五臘日(南北朝成書的【赤松子章歷】已載此),至今爲道教所奉行。

據【赤松子章歷】記載:七月初七道德臘,五帝校定生人骨體枯盛,學業文籍,名官降益。其日可謝罪、請福、服氣、沐浴、祭祀先亡。其日不可伐樹碎石,食啖酸咸,乘騎臨險。可導引攝理,展舒筋骨。

七夕是個吉祥的日子,卻唯獨不適合交配。夏曆七月有兩天是非常重要,且要禁慾的,其中就有七夕。這在眾多民俗古書中均有記載,如:

  1. 【急救廣生集】:『是月初七日,切戒色慾,勿想惡事。十五日犯色慾,損壽。』
  2. 【楊公忌】:『是月初七爲道德臘,十五日爲中元,二日戒夫婦入房。』
  3. 七月除了七夕外,夏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也就是鬼節,這一天也是要禁慾的。

七夕這一天爲什麼要禁慾呢?

七夕這天是道德臘,古代的臘日是祭先祖、百神的日子,道教把古代的臘日習俗繼承了下來,是日犯者削祿奪紀。

初七日勿想惡事

這一天適合憧憬一些美好的事,說不定很快就會心想事成哦。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9-8-7 22:17 | 顯示全部樓層

七月初七曬書節

關於古人曬書,有一段故事。某日,蘇東坡飯罷,敞著肚皮躺在院落中。他環顧身旁的侍女問:『我肚中何物?』一女說是文章,東坡不以爲然。又有一女說是智慧與見識,東坡以爲並不恰切。此時被蘇東坡視爲知音的王朝雲,說:『學士所曬,是一肚不合時宜』。

七月初七曬書節

七月初七曬書節

七月初七曬書節

所謂的『一肚不合時宜』,王朝雲暗指蘇東坡多次被貶,不容於官場。實際上這個故事,引用了一個典故。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中有『郝隆七月七日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郝隆是西晉時期,在大司馬桓溫手下任職,不得重用,夏曆七月七,當地有曬衣的習俗,家貧的郝隆解開衣扣袒胸露腹曬太陽,人們問他是什麼原因?他傲然地回答道自己在曬書。成語『郝隆曬書』源於此。

漢代崔寔【四民月令】中,最早記載了七月七日曬經書而不蠹(dù)的習俗。明朝陶宗儀有詩【七夕次萬山韻】:『曝書偶忘今朝是,乞巧欣逢此夕臨。』清朝乾隆皇帝有詩道:『正當復七日,……曦朗曝書宜』。

可見,七夕曬書,是很普及的民間習俗。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9-8-7 22:53 | 顯示全部樓層

七月初七日爲魁星誕

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爲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

七月初七日爲魁星誕

七月初七日爲魁星誕

七月初七日爲魁星誕

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因爲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期盼奪魁高中。因此『七夕』保持了最早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魁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道教中主宰文運的神。魁星信仰盛於宋代,是古代讀書人於文昌帝君之外崇信最甚的神。(文昌帝君,元明以後,隨著科舉制度的規模化和制度化,對於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漸普遍。舊時每年二月初三日爲文昌帝君神誕之日,官府和當地文人學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廟宇奉祀,或吟詩作文,舉行文昌會。)夏曆七月七,爲魁星誕。

唐宋時,狀元高中,有『魁星點斗,獨占鰲頭』之譽。宋代人同秘在【癸辛雜識】中就有當時考中狀元,朝廷『送鍍金魁星杯柈(盤)一副』的記載。清代學者顧炎武【日知錄】卷三十二說:『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爲文之府,故立廟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爲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爲鬼舉足而起其斗。』

蒲松齡【聊齋】也有一篇關於『魁星』的故事:『鄆城張濟宇,臥而未寐,忽見光明滿室。驚視之,一鬼執筆立,若魁星狀。急起拜叩,光亦尋滅。由此自負,以爲元魁之先兆也。後竟落拓無成,家亦雕落,骨肉相繼死,惟生一人存焉。彼魁星者,何以不爲福而爲禍也?

可見在古代,讀書人爲保佑自己考運亨通,拜魁星成了一種民間信仰。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