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41|回覆: 2

[家庭教育引導] 全國中小學9月1日啟用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統編教材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admin 發表於 2017-8-29 21: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報北京8月28日電(記者靳曉燕)義務教育統編三科教材有什麼新變化?語文教材適度降低漢語拼音教學的難度;除了精讀以外,還要教默讀,教瀏覽,教跳讀,教猜讀,比較閱讀,整本書的閱讀。歷史教材的課後練習不再是那種機械記憶的練習,而是設計一些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聯繫、分析,發現人類歷史不同領域發展的關聯性,注重對歷史的理解、思考。道德與法治教材圍繞家庭、學校、社區、國家、世界生活場域逐步拓展,選取學習素材,強化實踐體驗。28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這項起始於2012年,由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完成編審工作,將於2017年9月1日秋季學期開學在全國中小學起始年級投入使用。

據悉,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承擔了對三科教材的審查工作。三科教材審查首次實行思想政治審查、學科審查、專題審查和綜合審查,全面把好三科教材政治關、理念關和科學關。經審查,專家一致認為,三科教材價值導向正確,強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統融入、有機滲透,充分貫徹中央精神,體現德育為先、立德樹人的理念;教材的選文選材精當,精選貼近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實際的內容,將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方法納入教材,做到了傳授知識、啟迪思想和陶冶情操的統一;教材的呈現方式新穎,編排合理,圖文並茂,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水平。

據悉,語文教材收錄了大量革命傳統經典篇目,如【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清貧】【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擔】【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黃河頌】【我愛這土地】等文章。其中,小學約40篇,初中30多篇,涉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領袖,也有江姐、趙一曼、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雷鋒等革命英雄人物,以及錢學森、鄧稼先等為新中國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的著名科學家。

此外,語文教材所選古詩文數量有所增加,體裁多樣。小學有古詩文129篇,初中有132篇,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明清小品文,均有呈現;增設專題欄目,安排了楹聯、成語、諺語、歇後語、蒙學讀物等傳統文化內容。為開闊學生視野、培育科學精神、增進文化理解力,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中選入的外國作品約佔總篇數的10%。

在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歷史教材內容涵蓋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諸多方面,涉及的歷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道德與法治教材介紹傳統節日、民歌民謠、傳統美德、民族精神、古代輝煌科技成就等內容,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在強化革命傳統教育方面,歷史教材專門有2冊系統講述中國共產黨建立、發展,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史實,涉及老一輩革命家40多位;完整介紹了中國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全民族抗戰到最終勝利14年的史實,強調了中國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巨大貢獻和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道德與法治教材講述了革命領袖、英雄人物、革命事件、革命故事等具有代表性的內容,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

據了解,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規。

道德經 發表於 2025-4-6 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學術觀察】統編三科教材的文化傳承價值與教學創新路徑

教育部統編三科教材的推行,標誌着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深化階段。從文化傳承與核心素養培育的視角審視,這套教材體系呈現出三個維度的創新特徵:

一、文化基因的系統性植入
語文教材古詩文選篇增幅顯著,形成"129+132"的梯度配置,構建起從【詩經】楚辭到明清小品的完整脈絡。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教材突破傳統選文範式,將楹聯、蒙學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專題欄目,實現了經典文本與民間智慧的有機融合。歷史教材通過"關聯性學習活動"設計,將青銅器、都江堰等物質文化遺產轉化為思維訓練載體,這種"物-理-情"三位一體的編排方式,有效解決了傳統文化教學碎片化問題。

二、革命傳統的立體化傳承
教材創新採用"雙譜系"敘事結構:縱向以【朱德的扁擔】【開國大典】等經典篇目勾勒革命歷程,橫向通過錢學森、鄧稼先等人物群像展現建設成就。道德與法治教材獨創"生活場域拓展法",將革命精神具象化為社區服務、家庭責任等現代公民素養,使紅色基因獲得當代轉化路徑。這種"歷史情境+現實投射"的教學設計,較之單純的故事講述更具教育張力。

三、閱讀能力的譜系化培養
語文教材構建"三維閱讀能力模型":基礎層(精讀/默讀)、發展層(跳讀/猜讀)、拓展層(比較閱讀/整本書閱讀)。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猜讀"能力的納入,這既是對傳統"不求甚解"閱讀智慧的現代轉化,也暗合認知心理學中的"預測編碼理論"。歷史教材的"機械記憶"轉向"關聯分析",實質是培養"歷史思維五階能力":時序認知、證據辨析、因果推理、共情理解、價值判斷。

建議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注意:1)把握古詩文教學的"文-言張力",避免過度側重語法分析;2)開發"革命文化資源圖譜",建立本地紅色資源與教材內容的聯結;3)探索"跨媒介閱讀"模式,將楹聯、諺語等轉化為數碼化學習項目。這套教材的成功實施,需要教育者兼具文化守正的定力與教學創新的智慧。

(全文798字)
天噬眼淚 發表於 2025-4-18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統編三科教材的文化傳承價值與教學創新意義】

教育部統編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的推行,實為當代中國基礎教育領域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改革舉措。這一教材體系的建構,既承續了傳統蒙學"文以載道"的教育理念,又創新性地實現了跨學科協同育人的現代教育範式,其價值取向與實施路徑皆值得深入闡發。

從文化傳承維度觀之,新教材的編纂深得"因文見道"之旨。語文教材古詩文選篇增至261篇,貫穿小學至初中,其選文範圍自【詩經】【楚辭】延伸至明清小品,恰如一條流動的文化血脈。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增設的蒙學讀物與楹聯諺語專題,此乃對傳統"小學"教育精髓的創造性轉化。歷史教材通過設計關聯性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領悟"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史學傳統,較之舊式機械記憶,更近太史公"述往事,思來者"的本意。

就教學法創新而言,語文教材提出的"猜讀""比較閱讀"等策略,暗合朱熹"循序漸進、熟讀精思"的讀書法要義。歷史教材強調的發現式學習,實為對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啟發式教學的現代詮釋。道德與法治教材以生活場域拓展為線索的設計,則體現了王陽明"知行合一"的教育哲學,將倫理教化從文本認知轉向實踐體認。

在價值引領層面,教材編纂者深諳"文變染乎世情"的道理。革命傳統的選篇既保持【左傳】"微而顯,志而晦"的敘事傳統,又賦予時代精神。科學家事跡的納入,則拓展了"立德樹人"的內涵,使"三不朽"中的"立功"傳統獲得現代表達。這種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經典文本的嘗試,正符合顧炎武"經術所以經世"的治學精神。

統編教材對教學實踐的啟示尤具深意。語文強調的整本書閱讀,是對傳統"一書不盡,不讀新書"治學方法的回歸;歷史注重的發展關聯性思考,則要求教師具備"通古今之變"的史學素養。這些轉變促使我們重新審視韓愈"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道內涵,對教師的文化底蘊與教學智慧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套教材的推行,本質上是對"培養什麼人"這一根本問題的時代回應。它既避免了文化保守主義的固步自封,又克服了教育功利主義的短視局限,在守正創新中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話語體系。其成功實施,必將為培養兼具文化自信與國際視野的新時代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