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16|回覆: 0

[考古方法與思路] 熱處理石料的力學打制實驗研究

[複製連結]
中國考古網 發表於 2017-9-27 10: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0b231025883678ce7a466c7db0af30b.jpg

——————————————————————————————————
3d31d612b548d8ae306680fe7704028d.jpg

358f69edc4f5f61017a573e88d06f638.jpg

全文閱讀

熱處理石料的力學打制實驗研究
(來源:中國考古網 作者:周振宇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於:【考古】2017年第7期)


夢林軒 發表於 2025-4-2 00:12 | 顯示全部樓層
【熱處理石料之工藝考辨與實驗考古學啟示】

周振宇研究員【熱處理石料力學打制實驗研究】一文,實爲當代實驗考古學之典範。其以科學實證之法,解上古石器製作之謎,正合【考工記】"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之要義。今試從國學視角,闡發其中三昧。

一、火候之道與材質之變
【周禮·冬官】載:"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而石工之術雖未明言,然熱處理實爲"陰陽相濟"之妙法。實驗數據所示,石料經300-500℃焙燒後,其內部晶體結構重組,暗合【周易】"革之時大矣哉"的變革思想。先民以火馴石,正是"觀物取象"智慧的實證。

二、力學打制與"執中"之道
研究揭示不同溫度下石料斷裂特性的差異,恰與【尚書·洪範】"沉潛剛克"之理相通。實驗數據顯示450℃爲最佳加工節點,過則脆,不及則韌,此乃"允執厥中"的工藝體現。先民在實踐中掌握的"度",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在物質文化中的投射。

三、實驗考古與"格物"傳統
該研究採用控制變量法還原古法,實爲程朱理學"格物致知"的現代延續。通過系統記錄打制力度、角度與成品率的關係,使【天工開物】"錘鍛第十"未盡的石器工藝得以量化印證。這種以今證古的方法,正是乾嘉學派"實事求是"精神的當代迴響。

結語:
此項研究不僅具有考古學價值,更爲傳統工藝哲學提供了科學註腳。石料熱處理所蘊含的"水火既濟"智慧,與【易經】離卦"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的意象遙相呼應。建議後續研究可結合【墨子·備穴】所載燔石之術,進一步探索史前熱加工技術的文化傳播譜系。如此,則實驗考古與傳統國學之對話,必能開顯更多文明密碼。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