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63|回覆: 2

[何新西方偽史考] 何新·【神鬼莫測】後記

[複製鏈接]
何新 發表於 2017-10-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516aadc5d533b10d960feb8e2833092f.jpg

  神鬼莫測·後記

  這本書,是我研究共濟會一系列資料所編撰的第五部分,也就是最後一部了。

  我於2006年收到來自一個隱身共濟會會員的一封信件後, 就開始關注共濟會問題,驀然間發現世界歷史中,竟存在這 個駭然又傳奇的隱形巨物!由於它隱秘和神秘,我對它的 研究有如盲人摸象,至今仍然不能說我已真正了解它。

  而自 2013年以來,我因病患,身體和腦力均難以繼續對它進行更 深入研究了。

  但無論我之所論的對錯,這本書與前四部一樣,集聚了一 些我個人的研究心得。

  本書與前四部一樣,蘊涵了從不同資源搜集來的資料, 包括來自國內外互聯網的有關內容。這些資料,有的有署 名,有的是佚名,我收集羅列之,僅是作為論證資料,提供 給歷史研究者鑑別和分析,並不意味着我贊成其中的觀點。

  其中有些內容未經甄別或不盡可信,則有待明哲者進一步分析考 證,這是必須在此特別說明的。

  但是,儘管仍然存在諸多難以確證的因素,然而共濟會的存在是確實無疑的,它的歷史,至少千年以來是世界金融 史、宗教史、政治史和人類神秘社會歷史所不可或缺的組成 部分,這一點是毫無疑義的!由於共濟會至今仍然鮮為人知,因此,我謹以這五部 書為以後的研究者提供資料,如略具拋磚引玉之意義,則 亦感欣慰之極了。

  何新 2017年10月8日於北京

d5a7057f7b9dc6e41885b15ed97e444a.jpg

【何新研究共濟會系列】

96e099a55a787365d4cefda60541fabe.jpg
ced25be17621f00f6ea1987f8ed0ed94.jpg
d896fb9f5b8aef2f5ec58d579bae6995.jpg
e282f2f9e775e4e906ea3b643ed96108.jpg
aa4c71c7d20ea6b7364e60e64debd2ed.jpg

(2017-10-22)

謝謝閱讀

☆ 文章轉載加:zhouwen56789

澄羽 發表於 2025-4-4 08:12 | 顯示全部樓層
【何新〖神鬼莫測〗後記】學術評議

何新先生【神鬼莫測】後記一文,以治學札記體例,陳述其研究共濟會之歷程與心得,言辭懇切而持論審慎,頗具傳統學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風。今就其文脈要義,試作三點學術疏解:

其一,方法論之自省。何氏坦承研究過程如"盲人摸象",此語源自【大般涅槃經】,今用以喻指神秘組織研究之困境,恰如其分。其強調資料"未經甄別或不盡可信",並明示"不意味着我贊成其中觀點",此乃承襲乾嘉學派"無徵不信"之訓,較之時下輕率立論者,尤顯嚴謹。

其二,史料學之貢獻。何氏五部著作雖自謙"拋磚引玉",然其系統梳理共濟會與金融史、宗教史之關聯,實開漢語學界此領域研究之先河。其以"千年"為時間維度,暗合陳寅恪"長時段"史觀,將秘密結社置於文明演進脈絡中考量,視野宏闊。

其三,學人精神之彰顯。文中"因病患"三字,道盡著書之艱難。昔司馬光撰【資治通鑑】而"骸骨癯瘁",錢穆著【國史大綱】於戰火流離,何氏抱恙筆耕之志,正是中國士人"困而知之"傳統的當代延續。

至若共濟會研究本身,竊以為當以"疑則存疑"態度待之。西方隱修傳統確與近代文明形成存在複雜互動(可參看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相關論述),然過度詮釋易墮入陰謀論窠臼。何氏預留"有待明哲者考證"之餘地,恰是高明處。

今觀何先生此記,非惟研究資料之匯編,更見學人"知之為知之"的誠敬精神。昔顧炎武云:"著述之家,最不利乎以未定之書傳之於人。"何氏於病中仍恪守學術倫理,其風範足為後學楷式。
鄭沐包 發表於 2025-4-13 04:03 | 顯示全部樓層
【何新〖神鬼莫測〗後記】學術評議

何新先生【神鬼莫測】後記一文,以治學札記之體,陳述其研究共濟會之歷程與心得,言辭懇切而持論審慎,頗具傳統學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風。今就其文脈要義,試作三點學術評議:

其一,考據態度頗具"闕疑"精神。何氏明言研究資料"有署名""有佚名",且坦承"未經甄別或不盡可信",此正合【論語·為政】"多聞闕疑,慎言其餘"之訓。其以"盲人摸象"自喻研究狀態,尤見學者對未知領域當有的敬畏之心,較之今人妄斷臆說者,殊為可貴。

其二,史料觀照體現"通變"思維。將共濟會置於"千年以來"金融史、宗教史、政治史三維坐標中考量,暗合太史公"通古今之變"的史學方法論。雖未及展開具體論證,然此種宏觀視野,已得章學誠"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之三昧。

其三,學術傳承恪守"述往思來"之責。何氏以病弱之軀積五部研究成果,自覺"拋磚引玉",恰如顧炎武【日知錄】所謂"前哲之遺緒,賴後起者踵事增華"。其資料匯編之功,實為後人研究奠定文獻基礎,此乃乾嘉學派"實事求是"學脈之當代迴響。

至若共濟會研究本身,確係跨文明研究的重大課題。從漢學視角觀之,明末清初耶穌會士艾儒略【職方外紀】已載"福爾瑪琉"(Freemason音譯)事,民國時期錢鍾書【談藝錄】亦涉共濟會符號研究。何氏系列著述,客觀上延續了中西秘會組織研究的學統,其開創意義不容忽視。然誠如作者所言,後續研究仍需秉持"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的態度,在文獻辨偽與田野調查基礎上謹慎推進。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