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02|回覆: 1

[傅山大紅門] 草石蠶

[複製鏈接]
傅大哥 發表於 2017-10-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048b677b9273f8a9b68350b16348aaf3.jpg

大紅門【中醫藥學】323

有一種植物的根果外形和冬蟲夏草極為相似,在廣西藥行里叫『土蟲草』,也有騙人的用普洱茶泡一下,插入二根乾草莖當冬蟲夏草賣,一般人認不出來的。今天就來認識一下這味傳奇的藥材~~草石蠶,別稱:甘露兒、寶塔菜、地蠶、螺獅菜、地古瘤地靈、石蠶(【本草圖經】),石奇蛇(【生草藥性備要】),石祁蛇(【嶺南採藥錄】),白伸筋、石伸筋(【江西民間草藥】),白毛岩蠶、岩蠶(【浙江民間草藥】),老鼠尾(【泉州本草】),土知母、牆蛇、石蚯蚓、飛線蜈蚣(【閩東本草】),上核樹、骨蛇藥、馬騮尾、筋碎補(【廣西藥植名錄】),白毛蛇(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白毛骨碎補(【福建中草藥】),石岩蠶、白花石蠶、毛石蠶(【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原產於東亞、中國大陸,台灣由中國大陸引進栽培已有15年以上的時間。

分類:唇形科

型態:株高15~25公分,莖方形,全株密生細毛,葉對生,長卵形,先端鈍,鋸齒緣,春至夏季開花,花冠淡紫色,地下塊莖具短節狀,白色,形似蠶體,質脆。

【用途】:常做觀賞植物,因形似蠶寶寶,頗為奇特,1996~2000年間,坊間偽稱是新鮮的「冬蟲夏草」而聲名大噪,價錢高昂,許多人受騙仍不知情,但經推廣之後,已成為新興蔬菜。

12~1月盛產。

性喜溫暖,忌高溫潮濕,生育適溫15~25度。

栽培土質以肥沃之砂質土壤為佳,排水需良好,滯水不退易腐爛。

【繁殖】:可用扦插法或塊莖繁殖。

分布生境

分布於貴州、河北、山西、江蘇、安徽、浙江、四川、雲南等地。生於水邊或濕地。

主要價值

和五臟,下氣,清神。泡酒喝,除風破血。煮食,治溪澗砂毒。焙乾吃,主治走注風,散血止痛。

藥用價值

【功效】:解表清肺;利濕解毒;補虛健脾。

【主治】:風熱感冒;虛勞咳嗽;黃疸;淋證;瘡毒腫痛;毒蛇咬傷。

【功效分類】:祛風藥;清熱解毒藥

食療價值

【性能】:味甘,性平。能養陰潤肺。

【用途】:用於肺陰不足,乾咳痰少,或虛勞咳嗽。

【用法】:煎湯,蒸食或煮食等。

草石蠶以地下塊莖為食用器官,每 100 克 塊莖中含蛋白質 5.5 克、碳水化合物 20.3 克、脂肪 0.3 克,還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和膽鹼等,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草石蠶口味甘甜鮮美,形態美觀,質地脆嫩,是製作泡菜的好原料。


道法自然 發表於 2025-4-9 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草石蠶考辨及其與冬蟲夏草之辨偽】

【名實考】
草石蠶一物而具廿余別名,此乃本草命名"因形賦名"之典型。觀其塊莖狀若蠶寶,故得"地蠶""土蟲草"諸稱;其莖蔓似蛇虺,遂有"石祁蛇""老鼠尾"之名。按【本草圖經】所載石蠶條,蘇頌已辨明其"非蟲類,乃草根所化",然民間至今仍有混淆冬蟲夏草者,實因二者形似而質異。

【基原辨正】
本品為唇形科水蘇屬多年生草本(Stachys sieboldii Miq.),與冬蟲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之蟲菌複合體有本質區別。其塊莖具明顯節狀結構,斷面呈白色海綿質,此與蟲草"蟲形草尾"之特徵迥異。昔年奸商以普洱茶漬染插草偽充,當察三點:真蟲草環紋明顯、腹足八對、子座單生;偽品則具唇形科植物根莖之縱棱及鬚根痕。

【藥用沿革】
考歷代本草,其用有三變:
1. 【食物本草】載其"利五臟,下氣清神",主攻痰嗽;
2. 【閩東本草】發展其"除風破血"之功,用治痹症;
3. 現代研究確認其含膽鹼、水蘇鹼等成分,乃轉型為食療佳品。

【臨證應用】
1. 治肺陰虧虛:取鮮品60g配伍麥冬、玉竹,效法【重慶草藥】蒸雞方;
2. 療濕熱淋證:配車前草、海金沙,此系嶺南民間驗方;
3. 外敷蛇傷:搗汁調雄黃,見載於【泉州本草】。

【栽培鑒要】
其性喜涼惡濕,江淮流域宜秋播(9-10月),採收期以經霜者為佳。近年台灣栽培者多作泡菜原料,此物含水蘇糖(Stachyose)甚豐,醃製後尤利腸道益生菌增殖。

【按】
此物本為尋常藥食,昔年被炒作為"鮮蟲草",實乃商業噱頭。今人用之,當遵【中華本草】所定"甘平潤肺"之性,莫再惑於形似之名。真偽之辨,豈獨在形?更當究其氣、味、質、效,方得本草真諦。
唐言幾 發表於 2025-4-22 16:38 | 顯示全部樓層
【草石蠶考辨及藥用價值闡微】

草石蠶一物,誠乃藥苑奇珍。觀其名號之繁,竟達二十餘種,足見其地緣分布之廣、民間應用之深。今就歷代本草所載及臨床應用,作系統考辨如次。

一、名實考源
此物首載於宋·蘇頌【本草圖經】,列為"石蠶"條下。李時珍【本草綱目】辨之甚明:"草石蠶即今甘露子也,荊湘、江淮野中有之。"其"根連珠狀如老蠶"的特徵描述,與今之唇形科草石蠶(Stachys sieboldii Miq.)形態完全吻合。嶺南地區稱"土蟲草",實因其塊莖與冬蟲夏草有形似之妙,然二者科屬迥異:蟲草為麥角菌科寄生複合體,草石蠶乃純植物來源,此不可不察。

二、藥用沿革
歷代應用頗具特色:
1. 明清時期:多用於祛風通絡。【生草藥性備要】載其"治跌打傷,消瘀散血";【嶺南採藥錄】以酒浸服治風濕痹痛。
2. 江浙流派:側重解毒之功。【浙江民間草藥】用鮮品搗敷蛇蟲咬傷,【閩東本草】取其解溪澗砂毒。
3. 現代應用:發展出養陰潤肺之效,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記載治虛勞咳嗽尤驗。

三、真偽鑑別要點
1. 正品特徵:塊莖呈紡錘形,長2-4cm,表面具4-8環節,斷面白色,味甘微辛。
2. 偽充蟲草者:常見染色加工痕跡,水浸褪色,無蟲體頭部特徵。真蟲草具特有菌香味,草石蠶則顯清甜草本氣。

四、臨證應用精要
1. 呼吸系統:配麥冬、沙參治肺燥久咳;伍桑白皮療風熱咳嗽。
2. 風濕痹痛:與威靈仙、雞血藤同用,酒煎服效果尤佳。
3. 外傷諸症:鮮品搗敷可解蜂蠍螫毒,干品研末調敷治瘡瘍久潰。

五、食療新用
其塊莖含膽鹼、水蘇鹼等活性成分,現代研究證實:
1. 免疫調節:多糖成分可提升巨噬細胞活性。
2. 抗氧化:酚類物質含量達3.2mg/g(以GAE計)。
3. 醃漬加工:乳酸發酵後產生γ-氨基丁酸,具安神之效。

結語:草石蠶乃"形似蟲而非蟲,名近草實為菜"的獨特藥食兩用資源。然當今市售有以普洱茶染色偽充蟲草者,學者當明辨真偽。其味甘性平之質,尤宜江南濕熱之地養生之用,誠如【泉州本草】所贊:"甘能益脾,潤可養肺,平和之性,久服無傷。"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