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魏英傑新民晚報
近些年來,傳統文化似乎正走向復興之路。國學熱、歷史熱,一波接著一波。遺憾的是,這並不等於漢語教育受到了足夠重視。不信的話,從剛剛舉行的上海六高校自主招生測試,便不難看出某些端倪。
六所高校這次自主招生測試有一共同特點,就是不考語文且偏重英語。這個消息引起不少網民反感。其實,自主招生只是高校招錄工作的一項措施,而不是參加自主招生就不用高考了。既然考生仍要參加高考,且一定會考語文,自主招生測試不考語文就不那麼難以理解了。如果把高考科目都拿到自主招生考場上折騰一遍,豈不成了高考預演,還有何意義可言?
問題是,如今的自主招生不僅沒能實現真正的政策效果,反倒成了一種加分手段,它的筆試還真就像另外一場高考。這樣來看,爲何偏偏不考語文就讓人深思。倘若再拿英語所受『超國語待遇』對比,更不難發現,母語教育(主要指漢語教育)被邊緣化實乃不爭的事實。比如,一位高校招辦老師這麼解釋:搞學術離不開查閱國外資料,英語不好往往沒有前途;不考語文不是因爲語文不重要,而是考太多科目會給考生帶來負擔。言下之意,可以不考語文,但絕對不能不考英語。
重視外語並無不妥,但是我覺得:英語固然很重要,母語教育難道就不重要嗎?近年來,各種翻譯作品『事故』不斷已眾所周知,有人就說了,這不光是外語水平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有些翻譯者連自己的母語都沒學好。這也說明,我們的漢語教育是否過關,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輕視母語教育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最近,有人在網上質疑號稱權威的CSSCI期刊目錄,認爲這個國內各高校科研考核與職稱評定的『硬標準』,存在嚴重歧視本國語言學研究與教育的傾向。『CSSCI語言類刊物的排序,排在前五名的刊物,外語專業占了三種。前十名中,外語與語言教學類占了八種。』這更加反映了,當前漢語教育受排擠、遭冷落的現狀。
由此不難看出,六高校不考語文錯不在自主招生,問題在於國內高校本就普遍輕視、忽略漢語教育。說起來,這又是漢語文化在近代發展中處於弱勢,遭遇西方文化不斷打壓,進而國人喪失文化自我認同感的一個結果。近年來,雖說傳統文化日漸受到重視,卻仍未能從根本上扭轉漢語教育的積弱局面。
回想起,某大學校長居然把『賡續』硬生生弄成了『脊續』,所謂『重振國學』的口號委實令人發噱。無怪乎學貫中西的陸谷孫教授一再要求學生熱愛母語:『在學好英語的同時,一定要把漢語作爲維繫民族精魂的紐帶。』是啊,母語凋零,談何人才培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