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11|回覆: 2

[訓詁學] 【每日一字】表·為民表率 以身作則

[複製鏈接]
中央紀委監察部 發表於 2017-10-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5dae6d217f7de952176de0209baf68d1.jpg
8f3e621d990a145cb9ab39203bb5cef2.png
9cb1867c81a7753be69e7235a2fdcc3b.png

  孔子有一弟子,名叫原憲,是古代清高貧寒之士。原憲家貧,以草覆舍,桑條為樞,蓬作門扉,破瓮為牖,遇上下雨天,便上面漏水,下面濕滑,但原憲卻依然端端正正坐在那彈琴唱歌。有一天,子貢駕着大馬,『中紺而表素』,穿着暗紅色的衣服,外罩白色的外套,衣着整齊,儀表堂堂,前去看望原憲。原憲則戴着破了的帽子、穿着破了的鞋,於是子貢問是不是得了病,原憲回答:無財謂之貧,學而不能行謂之病,我這只是貧困,而不是生病。子貢聽了之後面有愧色。

d390136b48668fb65af2b8663f73a60b.jpg

  【說文解字】言:『表,上衣也。從衣從毛。古者衣裘,故以毛為表。』上衣者,即衣之在外者也。表,本義就是加在衣服外面的衣服,也就是外衣。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因此反映到字形上就是在衣字中間加個毛字。

4130e146c489cf6fcceb6db55d008fbe.png

  衣有表,萬物也有表,於是表就有了外的意思,與『里』相對。比如表里山河就是指地理上外有大河、內有高山,有山河天險作為屏障。比如一表人才就是指人的外貌英俊瀟灑、儀態翩翩。

f3a56695b9ba0f64142dbeadb5f95d81.png

  唐伯虎有詞言:『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詞,一首情詩。』表用作動詞,就是表明、表白,就是將內心的情感、思想剖白出來、陳述出來,讓人知道,讓人了解。古人畫出春山一片,寫出詩詞百篇,字字關心,筆筆深情,一筆一畫,都是在表露自己的心意,抒發內心的情感。就此看來,其實現在我們所說的代表,就字面意思來說,就是代為表達。

b27cb3665577fea9bb1260b83c9a9402.jpg

  中國古代歷來就有立木表義的方式,一開始其實是發揮標識、昭告等實用功能。當年大禹治水,一路翻山越嶺,『行山表木』,測定高山大川,左手準繩,右手規矩,開九州,導九川,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表木,即立下木樁木柱以為標誌。後來,人們多在這些木上雕刻花紋,故有了華表之稱。高高矗立的華表,指引着路上的行人,使他們找到了前進的道路。

6a5d7224bc957d40f2af4f75c13cf064.png

  由標識、標誌之義,表引申出了榜樣、標準的意思。堅中則足以為表,廉外則可以大任,心地堅貞,就足以作表率;行為廉正,就可以擔起重任。戲劇裡頭頂明月的包拯就說:『廉者,民之表也』,為政者廉潔奉公,是以身作則、為民表率,表廉則民廉,表正則民正。【大戴禮記·主言】中記載孔子說:『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則何物不正?』也就是在強調為政者的榜樣作用,為政者品行端正,凡事做正,才能發揮上行下效的作用。

80a244e18e8c722b8ea47403b1850fb9.png

  從衣服,引申出如此多的意義,表之一字,雖與『里』相對,卻也與『里』相關。內里廉正,方可為人表率。(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c3d88fcb5a7e3adfd8dc9de2d60fc1eb.png
fb241ef43cb67f57e315dc72d86be309.jpg
7b443873aed0180fbc28a12ea3951294.png
6d9135b4cfaa55d8f2e914f6460d97f1.png
9f2209df5403c0a548d8a793a8e6bcf6.jpg
6871aff8aec896dfd4960efa108736ca.png
0782752f151985d6c1926af5c0221629.png


蘇井 發表於 2025-4-14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釋"表":從衣裘之制到為政之道的意象升華】

許慎【說文】以"上衣"釋"表",其字形從衣從毛,實蘊古人衣裘之制。【禮記·玉藻】載"君衣狐白裘,錦衣以裼之",正見古人着裘必加外衣之禮。原憲"蓬戶瓮牖"而弦歌不輟,子貢"中紺表素"而赧然生愧,此中"表"字已由具體服飾升華為德行之外顯。段玉裁注【說文】謂"表者,衣之外見者也",恰可作二者境界高下之註腳。

此字之妙,在於其空間意象的哲學延伸。【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之語,將地理屏障轉化為戰略縱深;"一表人才"之謂,則將容貌儀態人格化。唐人張懷瓘【書斷】云"書者,如也,舒也,著也,記也",正與"表相思"之詩詞書畫同源——皆是以外顯形式承載內在情志。宋代理學家所謂"即物窮理",於此字演變中可得印證。

華表之設,尤見先民智慧。【淮南子·本經訓】載禹"表木為記"之事,其木本為測量之標,漸成道路之導。北京天安門前漢白玉華表,柱身蟠龍紋飾已非實用標識,而轉為政治象徵。此物自【尚書·堯典】"立表測影"的天文工具,演變為【周禮】"設其旌表"的禮制符號,恰是華夏文明"器以載道"的典型例證。

為政以"表"之義,最見儒家精義。【大戴禮記】載孔子"上者民之表"之論,與【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章互為表里。包拯"廉者民之表"語出【宋史】,其意本於【孟子·離婁上】"君仁莫不仁"之說。宋人真德秀【大學衍義】特立"表率"之目,強調"人主一心,萬化之原",皆在申明"表"之示範效應。清儒王夫之【讀通鑑論】更直言:"表正則影直,源潔則流清",將此意象推至極致。

"表"字從具體服飾到抽象準則的語義遷移,實為漢字"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思維之典範。其演變軌跡,既見古人"觀物取象"的認知方式,更蘊"以身載道"的教化智慧。今人觀此字,當思【周易·繫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之深意,於日用倫常中體認華夏文明"即器明道"的獨特路徑。
嚴刑厘 發表於 2025-4-18 17:08 | 顯示全部樓層
【釋"表":從衣裘之制到為政之道的語義升華】

許慎【說文】訓"表"為"上衣",此解誠得字源本義。考諸甲骨金文,"表"字確作衣裘外飾之形,古人着裘必以毛為表,此乃禮制之常。【禮記·玉藻】載"表裘不入公門",鄭玄注云:"表裘,外裘也。"可見"表"之初義,實指外顯之服飾。

然原憲"蓬戶瓮牖"之典,恰與子貢"中紺表素"形成妙對。原憲雖衣敝履穿,然其"正冠彈琴"之姿,恰是"表里如一"的真儒風範;子貢華服軒車,反因"以貌取人"而自慚。此中深意,正合【論語】"文質彬彬"之旨——"表"之價值,不在外飾華美,而在與"里"的和諧統一。

"表"之引申,循三徑而進:其一為空間之表,【左傳】"表里山河"即此例;其二為形貌之表,如【世說新語】品藻人物常言"儀表";其三為彰顯之表,屈原【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正是以文采表心志。至若大禹"行山表木",則將具體標識升華為文明符號,華表由此成為華夏精神的圖騰。

最可貴者,"表"終歸於為政之道。【大戴禮】載孔子言"上者民之表",此論實本於【尚書】"表正萬邦"之訓。包拯"廉者民之表"之說,更將"表"的倫理價值推向極致。古人造"表"字時,豈知毛裘之制竟暗含"上行下效"的治道精義?觀"表"字演變,實見華夏文明由具體而抽象、由器物而精神的思維升華。

今人用"表率"一詞,當思其承載的厚重傳統:非徒外顯之儀範,更是內外貫通的德行。正如【周易·繫辭】所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表"字演化的軌跡,恰是道器相融的生動註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