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第 一 新 媒 体
第129期
▼
““粉丝经济”,“个人品牌”,“自带流量”这些时代潮词偶尔也会撩动一些中医大夫的内心,甚至跃跃欲试开通个人微博和个人公众号,但是你明白这一切光鲜的背后是什么吗。?
”■医馆界丨半夏
中医人不免关注整个中国医疗圈,听说一位协和大V医生又辞职了!8月12日,拥有近200万微博粉丝的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章蓉娅在微博上透露,自己刚刚从协和辞职了。
这条消息在整个医疗圈引发了关于医生个人品牌建立的热切讨论。医馆君也不能免俗想一想这个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不少医生利用业余时间来科普专业知识,在线上很快打开了知名度,这些医生很快开始自带流量,形成了自己的粉丝团体,首先扩大了自己的患者来源,甚至在巨大粉丝群体的基础上,创办出自己的事业,比如中医界知名“网红”徐文兵老师的厚朴中医诊所和厚朴中医学堂。
当然徐文兵大夫的“网红之路”有自己的强大实力作为铺垫,对更多的普通中医大夫来说不可复制。但是医馆君认为在自媒体时代,任何一个有疗效的中医都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粉丝圈,起码可以先积累自己的患者,进而为大众展现真正的中医。
[一]
医生个人品牌由来已久
从古到近,中医大夫就是靠自己的个人品牌,只不过在古代靠的是老百姓的口口相传。毕竟古代的患者是没有其他途径获得大夫信息的。
直到近代,也就是中国的民国时期,纸媒和交通的发展,信息交流更加快速,催生了更多的名医出来。
比如中医京城四大名医,一直到现在都会有他们的传记在出版销售;更加明显的是海派中医,那时候的黄包车师傅都知道各家中医流派的擅长,生什么病到哪家看,都形成了当时上海人的习惯,比如徐氏儿科(徐小圃)、丁氏内科(丁甘仁)、石氏伤科(石兰亭)、陆氏针灸(陆瘦燕)、朱氏妇科(朱南山)、丁氏推拿(丁凤山)等等。
民国的时候西医也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在协和医院刚刚建院时候的第一、第二任的院长,包括各个科的主任其实都是响当当的医生,当时的老百姓看病绝对也是冲着医生去的,协和医院也给了这些知名大夫很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这些医生很快就成为全中国知名的医疗领先人物。比如说林巧稚、陈敏章。
中国医生的品牌一直都有,但是慢慢的随着医疗制度的建设,医院开始变得强大起来。医院强大起来以后不断地扩招,不断地扩增,医生越来越多了。在这个情况下,当名医多的时候老百姓选择看病的关注度就不够了,他们就会开始关注医院,哪个医院最好我就到哪个医院。关注职称,哪个医生职称高我就看哪个医生。
慢慢的互联网进来了,首先就是网站,比如说“好大夫”。在手机应用还没有流行的时候,好大夫先是跟医院签约,医院再将其变成一个科室的任务,你们整个科要签约好大夫,把大夫搬到线上,好大夫得以迅速扩张。
互联网开始年轻化,丁香园出现了。好大夫在线上笼络的都是教授、副教授,专科的主治医生,丁香园反其道而行之,笼络的主要就是一些医学生,刚刚毕业的年轻住院医师,也有一些主治医师在里面当版主,维护一些帖子,甚至分享临床经验。丁香园是西医学生的主阵地。而中医也有自己的网站,只不过没有形成丁香园如此之大的规模,比如“黄煌经方沙龙”,医馆君所在的深圳就有很多医生受到此网站的影响。
后来就是博客微博,然后微信崛起了。“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拥有9亿用户的微信使得很多大夫考虑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但是不管怎么样,互联网对中国医疗的冲击绝对是巨大的。它把原来体制内封闭的医疗场景的蛋壳慢慢开始剥开了,医生不再依附于医院,而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
可以说现代中国的医疗医院体系脱胎于西方医疗制度,中国患者看病也从旧时代的认医生到现在的认医院不认医生,而互联网自媒体的兴起,为医生打造个人品牌、实现自带患者流量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中国医生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不再甘于仅仅依靠医院品牌,正越来越多地利用自媒体、移动医疗平台等渠道树立品牌,“自带流量”的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或者出走公立医院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 二]
建立医生个人品牌的初衷
自媒体时代催生了很多中医“小网红”,有些还没开始的中医不免跃跃欲试。
应该如何选题?在微博还是微信公众号发表?到底怎么吸粉?考虑这些细节问题的时候,不如先考虑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新媒体达人总爱强调“先做好内容再谈其他”,内容是个人品牌的核心。而一个中医大夫的核心是治疗好患者,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可以说一个中医大夫的个人自媒体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为了“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对于很多一心临床的中医大夫来说,他们创建自媒体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为了向患者传达自己的治病理念,毕竟中国的中医患者太需要被教育了。
上述是某中医大夫讲述自己开通公众号的初衷,相信是很多中医大夫的心声,并不是为了求名声,更多是为了劝服患者听医嘱。
还有的中医大夫是为了患者能及时咨询自己,这是一个大夫的责任。医馆君曾经在某中医馆做导医,其中一个女大夫告诉我,她从来不会让自己的患者联系不到自己,从最初的座机,到手机,飞信,再到微信,只要是来找她看诊的患者,她都要留联系方式。虽然她没有开通自己的个人公众号,但是会在朋友圈时不时发一些科普内容。医馆君认为这也是建立个人品牌的一种方式,只不过受众更小,仅限于自己的患者。
当然啦,很多中医本身就文采斐然,充满了倾诉的欲望,这也是部分医生建立个人公众号的原因。
[三]
如何打造中医大夫自媒体
互联网传播信息快速,建立信任非常难,人设崩塌地倒是非常快。比如薛之谦,李雨桐微博出之前他的故事就是童话般的励志故事,李雨桐微博出之后,他的人设便彻底毁了。看热闹之余也提醒我们一定要展示真实的自己,这样人设才不会崩,有一天粉丝坐在你面前诊脉的时候,才会不失望。
很多中医大夫在自媒体上展示真实的自己,所以才出现了不同风格的中医大夫自媒体,他们都成功了,比如:
➤严谨学术型
这种类型的自媒体以个人医案为主,恐怕是最好驾驭 的,也许内容并不吸引普通粉丝,但是可以为粉丝树立严谨的的形象,假以时日也会收获黏性强的粉丝。例如深圳名中医吴永刚大夫的公众号“吴永刚医生”
➤温柔体贴型
该类型的自媒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一些健康知识,读着温柔可亲,可见大夫本身也是一味同理心比较强的人,比如梅晓萍大夫的“药香小屋”。
➤轻松逗比型
该类型比较吸引年轻读者,比如“素问轩”
➤嬉笑怒骂型
这种类型的公众号其实最不容易把握,大夫本身就要是非常具有个性的人,也容易在网上引起争议,但是真性情可能会吸引患者的注意。
最后,医馆君想说,打造中医大夫的个人品牌,也是打造自己的个性,医馆君不能手把手的教你成为大V,却可以根据中医医疗的性质给大家几点提醒:
1.放手去做:很多中医大夫担心自己的学术不够成熟,或者文笔不够好而不敢开始,但是谁能说自己的中医理论成熟到完美,文笔也是一步一步练出来的。觉得自己不够牛逼,那就在“通往牛逼的道路上把一部分事情先做起来”。
2.“不一定对”:一个中医临床经验和理论高度都是不断发展的,你现在写的内容,以后自己都有可能推翻。所以你的所有文章最好都加一句“中医理论博大精深,我的理解也许会有瑕疵,请大家参考,不要尽信”。另外文章中出现的处方也一定要提醒读者不要轻易模仿。
3.取材临床:对很多媒体人来说,选题可能是痛苦的,但是对于中医大夫,临床中发生的事就是活生生的选题了。
4.打铁还是自身硬。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本身不是一个疗效好医生,自然你写不出好文章。打造医生品牌,首先自己得是一张好牌。
I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