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31|回覆: 1

[醫藥資訊] 政策經濟一片紅,中醫創業下深圳?

[複製鏈接]
忍冬 發表於 2017-10-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dd1da843ba1c842efb3ae1a0b3756d7d.jpg

點 標 題 下 藍 字 關 注 中 醫 館 第 一 新 媒 體

45af24b7daf16f86163f463afff14714.jpg

133

特區深圳出台中醫藥新政,民營中醫機構在基本診療上有望得到補助!中醫師一址註冊全城通用!還有各種利好政策紛至沓來,深圳開全國之先河,讓中醫人歡欣鼓舞!

醫館界|忍冬

ca5016ae40d7bc00e3c78456f684c97a.jpg

10月18日,深圳市衛計委發布了【深圳市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下文簡稱【方案】),對於中醫在社會辦醫、執業註冊、健康管理以及家庭醫生簽約等方面都給予了各種利好措施,尤其對社會辦中醫實惠有嘉,為中醫藥事業打下了『強心劑』!

據醫館界【2016深圳中醫館調研報告】統計,截止到2016年底,深圳市共有民營中醫門診部16家,中醫館113家,中醫診所600家,以及43家中醫坐堂醫診所。詳細報告請參閱文末的圖片鏈接。

12996c72504626014fd5de29d4962d8d.jpg

【方案】很長,醫館界提煉出與社會辦中醫密切相關的政策,結合深圳行業現狀加以分析:

[總體戰略

保基本 強基層 建機制

1

到2020年,100%社康中心設立中醫館

【方案】的總體目標中規定 ,到2020年,所有的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

100%的Ⅰ類社康中心設立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量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總量達到30%以上。

▍100%的Ⅰ類社康中心能夠提供中藥飲片、針刺、艾灸、刮痧、拔罐、中醫微創、推拿、敷熨熏浴、骨傷、肛腸、其他類等項目(下同)中的6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方法。

▍老年人和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達到65%。

▍90%以上社區健康服務中心設有中醫藥文化宣傳欄,區域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較『十三五』初期提升10%。

【解讀】社康中心在各地的稱謂不一,是附屬於大型醫院的社區醫療機構,也是國家推行分級診療的重中之重。社康中心裡開設的『中醫館』,醫館界定義為『公立中醫館』。比如2015年初元首在西安考察的就是一家社區中醫館。

社康中心雖大多是公立屬性,在現有場地開設中醫館很容易,但最大的難題是合格的中醫師資源不足,尤其是深圳,轄區人口2000萬,中醫師僅3000餘名。【方案】中規定了中醫藥適宜技術在社康中心的最低應用比例,學中醫的都知道,中醫內科學習的難度最大,中醫外治法相對更容易普及。

民營醫館與公立醫館來往少,但未來公立與民營的界限將逐漸打破,幾年前,南昌市衛生局曾一次性將60所社區衛生服務站轉為社會醫療機構。也有深圳消息人士估計,社康中心公轉民以後將成為主流。

2

全面取消對社會辦中醫在選址、距離、數量和醫保定點協議機構數量限制

鼓勵支持社會辦中醫、營造公平開放社會辦中醫環境。

【解讀】『鼓勵支持』比國家層面的『支持社會辦醫』更上一個台階。

社會辦醫關聯最大的三個醫療政策:准入門檻、醫保和醫師多點執業。這一條涉及兩點:一是准入,深圳是全國最早也是目前唯一為『中醫館』這一機構立法的城市,對民營醫館的審批限制很少。二是深圳對醫保的開放,據醫館界統計,截止2016年底,深圳僅有不到10家民營醫館納入醫保定點,今年雖未完全統計,目前這一數據至少達到30家以上。

3

對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給予適當補助

【解讀】在補助方面,政府不僅僅考慮了公立醫院,對民營(社會辦醫)機構也有了投入。這樣的實惠開全國之先河,無疑是吸引社會辦中醫提供基層醫療服務的重要手段。

4

全面放開中醫師執業地點限制,實施中醫師執業註冊一址注冊全城通用

【解讀】現階段,醫師多點執業的落實是民營醫館發展的最大瓶頸,尤其是大型醫館。中醫院與西醫院不同的是,行話說:西醫認門,中醫認人。大型西醫院的醫改方向是去除普通門診,往住院方向發展;而中醫院的營收大部分來自門診,專家多點執業意味着患者分流。所以這一政策的落地與否是利益之爭。

在廣東省內,廣州和深圳相對開放,東莞的體制內專家在民營醫館依然難覓蹤影。這次深圳明文提出要『全面放開』,實屬難得。

5

支持社會力量發展境內外連鎖中醫醫療機構,支持國內外醫療健康集團企業來深投資舉辦名中醫診療中心

【解讀】現代中醫館已誕生十餘年,但以前即使是總部位於深圳的和順堂,開分店時都不能實行連鎖化註冊,審批手續和財務核算很麻煩,現在不但放開連鎖,而且鼓勵做成大型跨國連鎖中醫。

深圳發展中醫藥的最大瓶頸是人才不足,深圳是全國四個一線城市中唯一沒有中醫教育的城市,與其經濟地位和社會需求嚴重失衡。雖然目前北京中醫藥大學已在深圳坪山建設分校,但等到第一批中醫生能臨床也得5-8年。

為了緩解人才困境,深圳推出了『三名工程』,通過名醫診療中心引進醫學領軍人才。目前申辦成功的深圳名中醫診療中心有和順堂、固生堂和上醫,還有中韓合資的維世達凱勝。

5bf62cd1c4c1dc3cbba89f56558ec98a.jpg

和順堂 · 寶安名中醫診療中心

6

創新社會辦中醫監管模式,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將社會辦中醫機構融入區域醫聯體,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

【解讀】社會辦中醫以前沒有自己的組織,就像和順堂董事長宋鋼所言:民營醫館都是草根,需要捆在一起變成草繩。一個行業從亂到治,行業協會可大有作為。行業協會是政府與民營溝通的橋梁,比如參與公立醫院主導的醫聯體,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觀。

7

拓寬中醫藥服務領域

【方案】中提到,

▍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穩步開展中醫『治未病』服務;不斷豐富服務形式,拓展服務項目。

▍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開展社區和居家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

▍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面向區域內的機關單位、學校、寫字樓、企業等功能社區人群,創新工作機制和服務模式,開展針對性的中醫藥服務。注重發揮中醫護理在社區護理、老年護理、家庭護理中的獨特作用,提供飲食護理、情志護理、用藥護理、健康宣教等中醫護理服務。

8

嚴格監督實施進程

【方案】規定了具體的驗收時間,要求『2021年3月底前,對我市各區提升工程實施情況進行總體評估,對完成預定工作任務和目標的區進行通報表彰,對達不到目標的區進行通報批評和約談。』另外,市、區每年度組織一次檢查,督查覆蓋轄區內15%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沒有嚴格的監督和管理,一切好政策都是空談,有獎勵有懲罰,確保所有項目按計劃進行。

在18日的黨代會中,『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赫然在列,中醫藥事業的輝煌正大步走來,可以想見以後各種有關中醫藥利好政策將會層出不窮,基層中醫藥事業也會迎來嶄新面貌!

I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轉載須授權。

· END ·

6a0cf64f99bab79dbe413faa4d14d7f8.gif

編輯|忍冬 視覺|三七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乾貨

049bdcdcfbd09caaff15aa430145de50.png

d27dc9ee3b8e44553ffb083f77a39ceb.jpg

-轉載原創聯繫-

首席小秘書 微信|zytc_zs

袁侍占 發表於 2025-4-11 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深圳中醫藥新政的歷史意義與現實路徑】

深圳此番出台【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以『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為綱領,實為中醫藥事業在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一次制度性突破。其政策設計既承襲【『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之精神,又立足特區實際,展現出三重歷史意義:

一、政策破冰:重構中醫服務生態
『中醫師一址註冊全城通用』條款,直指現行醫師多點執業制度之困。現行【醫師執業註冊管理辦法】雖允許跨機構備案,但實操中仍受地域壁壘制約。深圳以特區立法權破除行政藩籬,不僅降低中醫師執業成本,更暗合傳統中醫『行走郎中』的流動行醫本質。此舉若成範本,或可推動【中醫藥法】第二十四條『簡化執業程序』在全國落地。

二、民營中醫的『國民待遇』轉向
方案明確對社會辦中醫機構給予基本診療補助,標誌着民營力量首次被納入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參考深圳現有729家民營中醫機構(含診所、門診部)的規模,此舉實質是將『政府購買服務』理念延伸至中醫藥領域。但需警惕補助標準模糊可能引發的公平性質疑——公立社康中心享有財政托底,而民營機構需通過考核獲取動態補貼,二者如何協同而非競爭,考驗政策執行智慧。

三、技術推廣與文化傳播的雙軌制
方案要求社康中心普及6類以上中醫外治法,並將中醫藥文化宣傳納入考核,實為『術』『道』並重之策。數據顯示,深圳每萬人僅擁有1.5名中醫師,遠低於北京(4.6名/萬人)。在此背景下,推廣刮痧、艾灸等易標準化技術,既可快速彌補服務缺口,亦能通過體驗式傳播培養民眾認知。然外治法若脫離辨證論治內核,恐陷入『去中醫化』陷阱,此中分寸需嚴格把控。

現實挑戰與建議
1. 人才瓶頸:建議聯動廣深高校開設『中醫全科定向班』,參照『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模式,破解基層人才荒;
2. 標準建設:需儘快制定民營機構補助實施細則,避免『撒胡椒麵』式補貼削弱政策效能;
3. 文化轉化:中醫館宣傳欄不應止步於養生口訣,當以【黃帝內經】『治未病』思想為核心,構建現代健康管理話語體系。

昔年張仲景『坐堂行醫』傳統,今朝在特區政策中煥發新機。然政策紅利能否轉化為學術復興,仍取決於中醫界能否以『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為圭臬,在制度創新與學術堅守間找到平衡點。深圳試驗田的成敗,或將為中國式醫改提供一條『中西並重』的第三條道路。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