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63|回覆: 1

姜文·狗日的中年,狗日的現實

[複製鏈接]
姜文 發表於 2017-10-2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04500d13915cb8496e435744a6161fdd.jpg

作者:姜文

第一次進入社會工作,我19歲,在一個機械廠做體力活,每天像毛驢一樣重複着圍磨般的工作,那時候糾結我的最大人生困惑就是吃炒飯省錢還是吃炒麵省錢。

我的房東是個40歲左右的男人,每天四平八穩的睡到自然醒來,踱着方步把我們幾個出租房檢查一遍,接着就在大把富足的時間裡打盹,喝茶,看天。更要命的,這狗日的居然早點就吃燉肉,香味像狗舌頭一樣撩涮着我的味覺。

那時候,做夢都在盼望着我的40歲什麼能到來,我也可以這樣踱着方步在時光里浸潤,那是一個多麼嚮往年齡啊。

cb79cad734845377a3b7427ceda0427b.jpg

想不到一奔子就挖到中年,才發現中年碎了一地的煙火。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還要時刻關注老婆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後來就發現激情對中年人是一種浪費,夢想對於中年人是一個牌坊,守得住忠烈,還要做得好婊子。 

中年是一場鬥爭,人鬥不過命,命鬥不過時間。多少當時覺得無法過去的坎兒,過上幾年突然就風輕雲淡了。我沒見過一個人把另一個人恨一輩子的,更可怕的是忘記和不在乎,最後都敗給了時間,再嬌慣的賈寶玉也會遁入空門,再厲害的如來也敵不過妖精的不在乎。

346b53cb55559f38e90a78f67972684d.jpg

禪宗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不能硬幹,60歲的劉曉慶硬是要和30歲的范冰冰比美,不是找死,就是割肉。鄧麗君之所以成為傳說,就是和他同台的機會都不曾給你留過,才叫江湖。齊秦、羅大佑生生地把自己淪落成鄉間交流會上的馬戲團台柱子,得捯飭上一天才能喚醒曾經的故事,和時間死磕,敗的只有傳奇。與其逆流而上,不如隨波逐流,這是對生命的敬畏。

中年是一道清茶。在觥籌之後,人散夜闌之時,一半妥協,一半堅守,兩邊都讓一小步。妥協就成了從容,堅守就成了雅致。從容多了,就會豁達溫存地體會一下怨恨之間的不舍,以及市井裡不精緻卻紮實親切的活法。茶要慢品,多一些留白,多一些轉身的空間,無聲的流淚,抿嘴淺笑,都是一種風景。每段時光都是最好的經過,每個女人都有最美的時光。

中年可以深刻,但千萬不要尖刻,看得開,千萬別點破。那種咋咋呼呼的人,心中無比自卑才會如此丈八。我見過一種人,全世界沒有他能看上眼的人和事,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丈量不見自己的人,他會用尖酸刻薄來過濾生活,終日鬱鬱寡歡,把日子過得跟太監似的,怎麼能體會生活的跌宕起伏,潮漲潮落。

e395c0106a9c3bb0effa3ea8209717bf.jpg

一位醫生朋友曾講過一個笑話:

說一日,有患者就診,患者說,他半生講究養身養生,沒有一點不良愛好,百思不得其解,怎麼老是百病纏身?後醫生停頓了一會問:你抽煙不?不會。你喝酒不?不會。那你嫖不?麼有。後醫生十分沉痛的說了一句:死個哇。看好了病又有甚意義?醫生朋友說,這個世界,醫生只能看病,絕對不能救命。這種把生活過得尖刻的人,除了送他奔死的節奏,再不知道如何安慰對待自己這麼苛刻的人。

中年是獨處時候的沉默,是熱鬧時候的不正經。中年不是演講中的"揚手是春,落手是秋"的輕描淡寫,中年是生活場上的"揚手是打的,落手是掏錢"的乾淨利索,在這一揚一落之間,把很多的細節都留給了自己。

中年是狗日的現實。當我們終於可以腰纏萬貫時間的時候,才知道中年並不是我看到的表象,狗日的中年不僅消融掉我濃密的長髮,也弄丟了我蓬勃的激情和夢想。有些時候,一覺醒來竟然忘記了很多重要的記憶。更要命的是孤獨開始富得流油,憂傷也異常亢奮,唯一不變的是毛哥對我的冷若冰霜,也沒有幾間出租房讓我每天檢查。

997cea287ea4bc10730085f32f36b3ac.jpg

現在明白,人生的境界不是天天幸福,而是天天不煩。有一些思念和牽掛可以入夢,夢會綿長,有一些愛好可以入心,生活就會充實,有一兩個人懂你的沉默,黑夜就不會漫長,有一兩個圈子可以分享,時間就會緩慢。沒有愛好,時間就會無聊,沒有興趣,生活就會無味。人生不是競走,用最快的速度到達終點,而忽略了一路的風景和喝彩,這不是中年。

中年不是搖滾,持續的憤怒和亢奮不會快樂,我見過一個鬥士,每見一次,鬥士都是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這個社會仿佛沒有一件讓他可以稱心的事情,魯迅一般。人生活在極端,總會傾斜,特別是一個女人,忘記柔軟等於慢性變態。中年也不是民謠,清新到忘記年齡,單純到忽略世事,都是要不得的,不能跟生命較勁,弄好了就是劉曉慶,弄不好就成了劉胡蘭。

中年更不是學院派的民族唱法,千人一面,千人一聲。登不上大雅的舞台,又不屑於鄉野僻壤的原生態,活着活着就忘記了來路。

b88e706869ac45d22ae671dc19736260.jpg

中年更要懂得敬畏,敬畏生命,敬畏生活,敬畏閱歷,敬畏年齡。

中年應該有兩種事儘量少干,一是用自己的嘴干擾別人的人生,二是靠別人的腦子思考自己的人生。

牛皮風味 發表於 2025-4-15 23:43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年三昧:在妥協與堅守間尋找生命的圓融】

姜文先生以刀削斧劈般的筆觸剖開中年困境,恰似【世說新語】中"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嘆。中年之困,古已有之。孔子言"四十不惑",實則是將中年置於生命坐標系的原點——前承青澀,後啟暮年,恰如【周易】"坎""離"二卦之交,水火既濟而未濟的微妙狀態。

一、中年的時間困境實為存在之困
文中"人鬥不過命,命鬥不過時間"之語,暗合莊子"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的洞見。但中年人對時間的焦慮,本質是存在價值的迷失。東晉王羲之在蘭亭雅集時感嘆"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這種時間縱深感恰是中年覺醒的契機。所謂"碎了一地的煙火",實則是將青年時的線性時間觀,破碎重組為立體的生命容積。

二、妥協與堅守的辯證智慧
"一半妥協一半堅守"的中庸之道,深得【菜根譚】"處世讓一步為高"的精髓。但需辨明:妥協非犬儒,如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是堅守,而"採菊東籬下"卻是對世俗的妥協。明代張岱在【陶庵夢憶】中記錄繁華散盡後的平淡,正是這種辯證法的生動實踐——表面的退讓里藏着精神的持守。

三、尖刻與深刻的界限
文中警惕的"尖刻"現象,恰如【圍爐夜話】所言"性情執滯之人,不可與言文"。中年之"深刻"當如蘇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圓融,而非李贄般"童心說"的銳利。清代袁枚【隨園詩話】主張"性靈說",正是對中年創作需保持溫潤的絕佳註腳。

四、茶道中的生命隱喻
以茶喻中年,深得陸羽【茶經】"啜苦咽甘"之妙。但中年這盞茶,最忌如妙玉般"五年梅花雪水"的刻意,當學趙州和尚"吃茶去"的平常心。文中"留白"之說,恰合中國畫"計白當黑"之理——中年之美,正在於懂得在負重處留喘息之隙。

結語:
中年實為第二次"冠禮",需以【黃帝內經】"四氣調神"的智慧,在"狗日的現實"中修得"應物不傷"的功夫。姜文筆下"燉肉的香味"與"清茶的苦澀",正是生命不同時節的饋贈。願每位行至中年者,皆能如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在妥協與堅守的平衡木上,走出自己的圓融之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