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64|回覆: 0

[樂器] 琴曲【孔子讀易】賞析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admin 發表於 2017-8-3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孔子讀易】——賞析

【孔子讀易】爲一首古琴曲,又名【讀易】、【秋風讀易】,由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演變而來。琴曲可見於清代王元伯【治心齋琴學練要】,據說爲張孔山所作。

張孔山,清代蜀派琴學大家。法名合修,號半髯子。自幼師從浙江琴家馮彤雲先生學琴,得馮的真傳,咸豐年間(1851~1861),他在四川青城山中爲皇觀道士,並傳授琴藝,培養出很多琴學高手。張孔山對近代琴文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孔子讀易】爲琴曲之珍品,曲意蒼茫深沉,餘音迴響,表現的是孔子秋夜讀【易】體道的情景。【易】是我國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被譽爲「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經解】中講【易】之教使人「潔靜精微而不賊」。認爲讀【易】讓人心地純淨,心思精密,從而提高人的思想境界。相傳孔子晚年喜歡讀【易】。【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而喜【易】」以至於「韋編三絕。」韋,是熟牛皮。春秋時期多以竹簡寫書,然後用熟牛皮編連起來,稱之韋編。三,指多次。孔子反覆讀【易】,以至於將牛皮繩弄斷多次,可見,孔子對【易經】的喜愛和學習、研究的刻苦程度。

6d79d8889d34722ed82c60c1928b1890.jpg

【易經】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陰陽、柔剛、仁義之分。彼此交錯,互相迭用,構成了易卦的根本演變規律。琴曲契合周易這種精神,琴音飄然灑脫,體現了虛無縹緲,人與自然融爲一體的道家思想。

【孔子讀易】爲琴曲之珍品,曲意蒼茫深沉,餘音迴響,表現的是孔子秋夜讀【易】悟道的情景。

  琴曲共有六段。琴音飄然灑脫,虛無縹緲。樂曲第一段沉重大方。樂曲從散音勾一弦開始,地籟之音寬廣雄厚、明朗開闊,傳達著浩浩蕩蕩的洪荒之始。由及其簡易的聲音中蘊涵有無數的變化,表達出世上萬物一聲二、二生三、生生不息的主題。

21bdfd710c5da2e813344451aa835bf0.jpg

  

第二段開始直接進入全曲的主題音樂部分。琴曲中,六弦以背瑣的手法與隨後靠左手在七弦上細微快速地雙撞而形成的一組旋律反覆出現,仿佛孔子在秋夜讀易時,思緒受到阻礙,想不通易的精微道理,搖頭晃腦徘徊猶豫;在這樣的旋律過後卻又變得明朗起來——左手無名指在十徽四弦,五弦,大指九徽六弦上到五弦上的抹挑分開掐起後,再勾四弦勾五弦雙撞帶起,這一句旋律歡快出現,好似孔子的思緒在短暫的徘徊過後變得豁然開朗,這是經歷了很多細微精妙的變化後才得以出現的。

412fc836b6ab5733ac882017e22d4c8d.jpg

第三段從大撮開始,聲音變得更加穩重雄渾,幾個由打圓指法出現的高音,表現了孔子初窺大道的內心的激動,同時了引起下段更深一步的探索。第三段的其他旋律是第二段旋律的高音區重複,在這種思緒中孔子更加確信他窺見了易的真理。

第四段是一個過渡段,用拂、背鎖等指法銜接前三段與後兩段,末尾的掐撮三聲似乎思緒有短暫的停頓,似在沉思,在回味。

576904914820686a47b6cd80b5da1be1.jpg

 

 第五段前半部分是對第二段旋律的重複。輪指分別在六徽四分、七徽六分輪兩弦的音使旋律比第二段更加渾厚。孔子的思緒已變得極其肯定,沒有了第二三段的那種欣喜,而是以一種更平和的心態體驗大道。細微快速的雙撞之韻再度響起,在這些即使很小的的音韻中,靜心聆聽也都有著盈虛消長的變化。

   第六段聲音開始變得靈動飄逸。這時的孔子已心中存有大道,自與天地精神相往來。於是,琴曲在一串流暢的泛音中慢慢消逝,留下天地間曠遠的迴響。

d72a0d2978662f2d7dfb1d113144d549.jpg

於此碧空如洗的秋夜,月下聽琴,在空靈灑脫的弦音中,讓我們隨夫子一同體認道的深厚與蒼茫。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