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64|回覆: 0

[中醫理論] 『陰陽語境學』或成爲陰陽理論研究金鑰匙

[複製連結]
馬予良石玉山 發表於 2017-1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陰陽是中醫的基本理論,但也是學者研究中最難說清,讀者最難理解的概念。如何認識中醫理論中的『陰陽』,筆者認爲,首先要理清哲學裡講的陰陽與中醫陰陽關係。中醫陰陽必須放在中醫特定的語境中去研究認識,即『陰陽語境學』。這樣或許可能使【黃帝內經】所述的陰陽理論研究產生重大突破。

什麼是『陰陽語境學』

什麼是『陰陽語境』?就是陰陽兩個語言單位出現時的環境,這個環境是指含有陰陽兩個語言單位語句的上下文。什麼是『陰陽語境學』?研究『陰陽語境』的科學,就是『陰陽語境學』。路甬祥在【科學問題是科學發現的起點】中提出:『交叉科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數學科學和哲學等大門類科學之間發生的外部交叉以及本門類科學內部眾多學科之間發生的內部交叉所形成的綜合性、系統性的知識體系』。不難看出,『陰陽語境學』是由【黃帝內經】陰陽理論、現代漢語語境學理論交叉形成的一門『交叉科學理論』。

黃帝內經】中陰陽是『陰陽性質判斷語境』

形式邏輯學概論】說:『引用言論,應保持語境的統一,不得隨意改變,否則就可能犯混淆或偷換語境的邏輯錯誤』。在現代中醫著作中把【黃帝內經】陰陽性質判斷語境改變爲陰陽矛盾或對立關係判斷語境的例子舉不勝舉。如【黃帝內經】:『天爲陽,地爲陰;日爲陽,月爲陰』;『水爲陰,火爲陽』。第一,從陰陽語境學理論視角看,以上3句話是含有陰陽兩個語言單位的語句,這3句話構成了3個陰陽語境。第二,【全注全譯黃帝內經】(張登本,孫理軍主編)認爲,這3句話中的『爲』是『屬於』的意思。譯作白話是『天屬於陽』。第三,根據【形式邏輯學概論】,從形式邏輯學視角看,『天屬於陽』之『天』是表示被斷定對象的概念;『陽』是表示被斷定對象『天』的性質的概念;『屬於』是表示被斷定對象『天』與性質『陽』之間聯繫的概念。不難看出,【黃帝內經】『天爲陽,地爲陰』等3個陰陽語境,是陰陽性質判斷語境。

現代一些中醫基礎理論教科書或專著里講:『諸如天與地,日與月,水與火……無不是相互關聯而又相互矛盾的事物和現象』。不難發現,這些書里偷換了【黃帝內經】陰陽性質判斷語境。在【黃帝內經】『天爲陽,地爲陰』等3個陰陽性質判斷語境內增加一個連接詞『與』,於是,就把【黃帝內經】原來『天爲陽,地爲陰』等3個陰陽性質判斷語境,變換爲天爲陽與地爲陰、日爲陽與月爲陰、水爲陰與火爲陽3個陰陽矛盾關係判斷語境。可見,矛盾、對立是表示天的『陽』性質與地的『陰』性質之間關係的概念。眾所周知,陰陽語境變,陰陽意義必變。由於偷換了陰陽語境,把【黃帝內經】『天爲陽,地爲陰』等3個原本表達的陰陽性質判斷意義,理解爲陰陽矛盾關係意義。

陰陽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

黃帝內經】的陰陽是在陰陽性質判斷語境中,判斷的是自然界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的性質;中醫基礎理論教科書中的陰陽是在陰陽對立或矛盾關係判斷語境中,判斷的是自然界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的矛盾或對立關係。從【形式邏輯學概論】定義的規則看:『定義概念的外延與被定義概念的外延必須相等。違反這條規則,就會犯「定義過寬」和「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定義過窄」,就是定義概念的外延小於被定義概念的外延。』中醫基礎理論類著作中所述『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這個陰陽定義過窄。因爲用陰陽判斷自然界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的對立關係,只是陰陽判斷的局部,不是全部,還應該包括【黃帝內經】用陰陽判斷自然界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的性質在內。

陰陽語境學或可使【黃帝內經】陰陽理論研究產生突破

通過陰陽語境學理論的應用,一是使我們認識到中醫基礎理論類著作變換了【黃帝內經】陰陽性質判斷語境,導致對中醫陰陽理論的解釋有誤;二是這類著作中的陰陽存在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三是對【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含義有了正確的認識和理解。

路甬祥先生說:『學科交叉點往往就是科學新的生長點、新的科學前沿,這裡最有可能產生重大的科學突破。』陰陽語境學理論,就是【黃帝內經】陰陽理論與現代漢語語境學理論,這兩個理論的『學科交叉點』。通過陰陽語境學理論的研究和應運,或可使【黃帝內經】陰陽理論的研究產生科學突破。(馬予良 石玉山 北京京師中醫醫院)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