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29|回覆: 1

[醫藥資訊] 在日本,漢方醫院(診所)原來是這樣的……

[複製連結]
日中商報 發表於 2017-11-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點 標 題 下 藍 字 關 注 中 醫 館 第 一 新 媒 體

來源丨日中商報

漢方,在日本是中醫的別稱。在台灣地區及海外多稱中醫爲漢方。也算是在日本發展起來的日本化了的中國傳統醫學,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獨自的體系。

16c90a796f5360b0b283c5c2a397971b.jpg

前一段時間筆者參加了幾次日本漢方相關的健康講座後,於是乎日本漢方引起了筆者的興趣,因此在一位從事30多年漢方醫療的日本朋友介紹下,拜訪了東京學藝大學附近的一家知名漢方中醫診所,可能是我來的時間正好是中午午休的時刻,這裡顯得特別安靜,在前台服務員引筆者進去後,首先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裡不像是一家中醫診所,空氣中沒有中草藥的味道,遠處的沙發上還有幾隻熊娃娃,讓人感覺特別親切、溫馨。

02bb724e654a5214e3f8d686667785bb.jpg

在稍等片刻之後,見到了筆者當天要拜訪的這家診所所長天井先生(在日本,先生是對醫生、教師等職業的尊稱),在與天井先生的交談中了解到,天井先生是日本中醫學會的會員,畢業於日本福井醫科大學,早年曾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岳陽醫院學習過,對於內科和皮膚科的疑難病有其獨特的治療方法。據她介紹,在日本很多漢方醫療診所是不適用於國民健康保險的,但是在這裡在一些範圍內,是適用國民健康保險的。這裡不僅有日本的中醫師還有會中文的中醫生,給很多求醫的日本人及在華人就診提供很大的方便。

d58c7c8381262f44f948be5d22be8c5a.jpg

日本漢方與中醫屬於同根同源。漢方是在秦漢時期傳入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全面引進西方醫學體系,從根本上排斥漢方醫學,導致其幾乎滅絕。在上世紀70年代以來,以老年疾病爲主的疑難病症越來越多,西醫對此束手無策,且西藥對人體副作用大,價格昂貴,因而漢方醫藥又逐漸興起。在日本,許多家庭主婦及老人經常收看電視漢方講座,還參加各種各樣的漢方講習班,學習使用藥草治療常見病及如何增加免疫、預防疾病。1976年,日本厚生勞動省確定了漢方藥醫療保險適用制度,即批准可以使用中國【傷寒雜病論】中的210個古方漢方生產漢方藥,漢方藥產業隨之得到迅猛發展。

73796773682b6bbe9fd2d1d4757881fe.jpg

日本漢方界普遍認爲:漢方對什麼病以及對病的哪方面有好的治療作用等,絕不是現在實驗室、研究所能回答的,必須在臨床運用中來認識。

7428c7a166ef1783866e489d54a75d89.jpg

天井先生還介紹道:漢方最主要是講究治療和調養相結合,漢方治未病,未病先防和飲食調養。與西洋相比,兩者的治病思維模式並不相同,『標』與『本』的區別。漢方會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扶正助陽來對抗外來疾病,治病求本。簡單的打個比方,西醫對於外傷、傳染病,有獨特的辦法,在手術、檢查上,漢方是難望其項背的。但西醫對於慢性病和一些疑難雜症是束手無策的,很多是由於身體功能、體質下降而形成的病。往往也就是由生活方式錯誤而形成的病,如果求治於西醫,等於是問道於盲,漢方可通過一些身體調理治療達到痊癒效果,並避免一些不必要引起的副作用,同時對於某些急性病漢方也有很好的療效。

e3d9917232d4624254054c5f3d453cb7.jpg

在天井先生診所的樓下就有一家漢方藥局誠心堂,這裡也可以爲很多患者提供中醫諮詢及購買漢方健康產品。周末時間,診所一般都是特別忙的,很多時候都預約不上。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爲日中商報,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END ·

1633e0f74e63a956ea172fe53ad35f1e.gif

黎仕 發表於 2025-4-5 04:23 | 顯示全部樓層
東瀛漢方之觀察:傳統醫學的異域流變與當代價值

日本漢方醫學作爲中國傳統醫學的海外分支,其發展軌跡頗具研究價值。漢方醫學自秦漢時期傳入東瀛,歷經千年本土化過程,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與實踐模式。觀今日日本漢方診所之景象,實爲中日醫學文化交流的生動寫照。

日本漢方之特色,首在其"和漢融合"的診療環境。不同於中國中醫診所常有的濃郁藥香,日本漢方診所更注重營造溫馨舒適的就醫氛圍,此乃日本"おもてなし"(款待)文化在醫療場域的體現。這種環境設計,既保留了漢方醫學"形神兼養"的核心要義,又融入了現代醫療的人性化考量,實爲傳統醫學現代化轉型的有益嘗試。

在醫療制度層面,日本漢方經歷了從邊緣到主流的曲折歷程。明治維新時期西醫的全面引入曾使漢方幾近消亡,而1976年厚生勞動省將210個傷寒論方劑納入醫保體系,則標誌著漢方醫學的制度性回歸。這一轉變背後,既有對西醫療效局限性的反思,也體現了日本社會對傳統醫學價值的重新發現。今日部分漢方診所能夠適用國民健康保險,更是傳統醫學納入主流醫療體系的重要突破。

日本漢方界"以臨床驗真知"的務實態度尤爲值得關注。不同於實驗室導向的研究範式,日本漢方醫師更注重在臨床實踐中驗證古方的療效,這種經驗主義的學術取向,恰與【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辨證精神一脈相承。天井先生等醫師兼修中西醫學的背景,也反映了當代漢方醫師"貫通中西"的學術追求。

漢方醫學"治未病"的理念在日本民間得到廣泛傳播。家庭主婦學習藥草知識、老年人參與漢方講習班的現象,說明預防醫學思想已深入尋常百姓家。這種將醫學知識大眾化的努力,不僅傳承了【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的智慧,也爲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健康挑戰提供了文化資源。

日本漢方的發展啟示我們:傳統醫學的現代化,既需要堅守"辨證論治"的核心方法論,也應當積極融入當代醫療體系;既要重視經典理論的傳承,也要開放包容不同醫學體系的優長。在全球化與本土化交織的今天,漢方醫學的東瀛之路,爲中國傳統醫學的海外傳播與本土化發展提供了寶貴鏡鑒。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