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是人在社會生存的必備品質,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尤為重要。那麼,你知道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嗎? 一、自信心的作用 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談起的一個概念,而在心理學中,與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 自信心』這種東西是我們成功後的一種『良性情感』而已,同時,它也反過來影響我們的成功,但是不是必備的原因,而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們的成功。 例如:就算我們沒有『自信』可以把一個『瓶子』打翻在地,但我們的大手一揮,那個『瓶子』不是照樣『打翻在地』了嗎? 所以,其實我們有的時候很多事情都辦不成,並不是因為缺少『自信『。而是缺少其他的心理要素,比如我們的恆心,我的信念等等。 但是,也不能說有沒有自信都不重要,恰恰相反,自信心是很重要的,也許在打翻一個瓶子的小事上看不出來,因為不管你有沒有自信,你都能很輕鬆的打翻瓶子,但是對你越是困難的事情面前,自信心的作用越明顯,往往越有自信的人越能更好地處理它們。 二、孩子的自信來源 1、父母無條件的愛使孩子自信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自信,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的肯定,從根本上講是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love)。 什麼是無條件的愛?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美國的父母會對孩子說:寶寶,無論你以後是健康還是病弱、聰明還是愚笨、聽話還是搗蛋、漂亮還是醜陋、學習成績好還是差,爸爸媽媽都會永遠愛你,養育你直至你成為獨立自主的人。 這就是無條件的愛。僅僅因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愛你,和你是個什麼樣的孩子無關。 他們愛孩子,盡情地享受孩子的成長過程,享受孩子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用尊重、鼓勵、欣賞、信任的態度對待孩子。有父母的愛在後面支撐,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了什麼,都無所畏懼:『我爸媽愛我,肯定我。』他心裏非常踏實,知道自己擁有取之不盡的力量,可以面對整個世界。 能做到無條件愛孩子的父母,他們本身也都是自信的人,對自己持肯定的態度,所以不會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強加到孩子身上,或者把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逼着孩子去代為完成。 精神科醫生認為:那些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多數都能從其家庭教養方式中找到癥結。父母對孩子性格和情緒的影響超過了學校和社會。 2、尊重使孩子自信 自信,來自自尊,一個人首先自尊,然後才會自信。自尊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自我價值的肯定,是內在的,只關乎自己的,是外部環境無法撼動的自我認知。 自尊最初是來自外界對他的尊重。要想孩子自信,首先父母和社會都要尊重他。美國學校一直強調『鼓勵教育』『尊重教育』,就是希望學生們建立起正面的自我認識,不因和其他人的長處比較而自卑,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擁有自己的閃光點。 3、讚賞使孩子自信 每一個人在心理上都有獲得肯定與讚賞的需要,如果一個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別人賞識的,自己對別人來說是重要的、有意義的,那麼他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愉悅的、自我肯定的感覺。孩子心智發育尚不成熟,常常根據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尤其是父母和老師的評價來給自己定位。 因此,家長在生活中應當對孩子多一些讚賞鼓勵少一些指責批評,當孩子在某一方面有進步時,千萬不要吝惜自己的誇獎和讚美,不要害怕會把孩子給『誇得不知天高地厚』『誇得驕傲了』,有自信的孩子都是鼓勵出來的。 4、信任使孩子更自信 做父母的常常會有意無意否認孩子的感覺,說出不信任孩子的話語。比如孩子說太熱了,不想穿外衣,我們會斥責孩子:熱什麼熱?媽媽一點都不熱。孩子想幫忙端盤子,媽媽馬上說:『你端不穩的,看把盤子給打了。』 父母在孩子小時候一再否定孩子的想法做法,就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性一點一點地扼殺掉了。 所以,作為父母,要信任孩子的感覺和判斷。如果孩子說熱不肯穿外衣,那麼摸摸孩子的小手是不是很熱。可以替他拿着外衣,等到他需要的時候再給他穿上。他覺得課程太難,和他一起分析難在什麼地方,找到癥結,幫孩子解開。他想嘗試任何事情,都給他機會讓他去試,給他充分的信任和學習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