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初一:做好小学到初中的顺利衔接
有些家长觉得:初中有三年时间,初一可以好好放松一下“初一不必太紧张,中考初二、初三再准备也不晚”。而现实的情况是,60%小学非常优秀的同学在初一已经失去了领先的优势,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初中学习和小学学习的巨大差异引起!
★初一全年成长历程事件表★
1
初一:适应节奏,做好积累
小学生进入初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不会听讲、不会记笔记,会的做不对。
小学知识比较简单,偶而听一耳朵就能明白,没养成听讲和记笔记的习惯。中学知识相对连贯性和逻辑性更强,一个点没听明白,另外一个点接不上,导致不会做题。所以小学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进行听力和坐功练习,比如听完一个故事后让孩子进行复述,学习钢琴和其他乐器,并不是要成为音乐家,让孩子得坐得住,静下心来。
小学时候有意识可以培养孩子做笔记的习惯,我看很多家长小升初时候帮助孩子记笔记,我认为这需要对孩子进行锻炼。记笔记记多了,慢慢就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
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个是改变思维习惯,一个是做好文科知识的积累。改变思维习惯,中学和小学最大的区别,在于理科中以字母为主,而小学生总是把字母当成一个具体的整数去思考,举特例不考虑一般情况。无法将数的范围从自然数扩展到有理数和实数,需要很长时间去改变这种思维习惯。
文科知识的积累在初一做好也很关键,初一理科学习任务相对较轻,思维量不大。需要做好语文与英语的词汇和阅读的积累,想总成绩拨尖靠的是各科均衡,不可能一科、两科打天下。尤其是小学很多很聪明的小男生,语文和英语是弱项,到初三想短时间补上来难度相当大,记忆量太大,不可能牢固和扎实。再加上物理和化学难度的增加,初三只能疲于应付,很容易失去斗志。初一时间比较充裕,做点文科知识储备工作很有必要。
家长做什么:督促认真完成作业,检查课堂笔记的整理情况,及时改正不良学习习惯。
关键初二:迎难而上
大部分人都把新初二的难关当成了物理,其实并不是。一个从0开始学的学科能难到哪儿去?初二最大的问题在于数学,语文和英语一般不会看出什么明显的难度提升,但数学截然不同,初二是代数思想开始建立的初期,更是初中几何难度提升的关键节点。可以这么讲,初二数学学蒙了,估计到高三你都不一定醒的过来。
★初二全年成长历程事件表★
2
初二:加强积累,提炼学习方法
文科积累需要日积月累,长期坚持很重要,英语尤其是阅读量三年需要达到15万字。学习有余力的可以考虑初二开始阅读初三的文章,初三能阅读高一、高二的文章那样中考是游刃有余了。
语文课外阅读的积累也很重要,多读多写多背是家常便饭。当阅读和写作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就好办了。兴趣和爱好是需要时间来积累和培养的。
理科数学的知识难度开始增大,物理开始学习。要让随时思考成为一种习惯,更重要!
数学从知识点上来说60%的知识点在初二完成,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保障,难题是需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寻找突破点。初一、初二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很重要。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做一定量的基础知识题目题目,理解定理、定义和性质的含义;
(2)通过做难题对知识点内涵深入理解,反过来再去重新审视基础知识,能建立起知识点的数学模型;
(3)通过做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对知识点深入和透彻的理解,达到一个能灵活和综合应用的高度。
理科学习需要学会质疑和归纳总结,在思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力储备很重要。
最高境界是把学会的思想和方法迁移到其他知识点和学科使用,那就是高中的大才,北清在向你招手!
家长做什么:及时发现各科问题所在,和班主任、任课老师及时沟通。如果是理解上存在问题,可以适当报班。
冲刺初三:重视知识体系
初三的学习不再只是关注“点”,更多的是关注“面”,关注点与点之间的联系。中考复习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做一道题,会一道题。
第二种境界:做一道题,会一类题。
第三种境界:做一道题,会出一题
★初三全年成长历程事件表★
3
初三:体系化学科,提高深度
初三上学期大概从11月份左右,各科除化学外其他知识基本学完,融汇贯通是初三的主题和目标。
文科的语文有大量的文言文和语文基础知识需要记忆,初一初二有积累的同学会稍微轻松些。作文素材积累需要反复对作文进行修改。
英语的词汇、句型和阅读也需要大量的积累,这时候开始感觉到时间不够了!
理科的学习重点这时候是综合应用,需要将三个、四个知识点综合应用,需要良好的运算和思考作功底,思维能力好的学生成绩优势开始显现!
理科的综合应用是建立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上的。三到四个知识点的综合,可以从一个知识点寻找突破口,将各个知识点的性质、定义、定理相互串连起来,寻找方法和思路。从不同知识点作为突破口有不同的方法,就有一题多解,比较各种方法寻找最简捷的方法。多做这种训练比多做题更重要,可以为做其他题目节约宝贵的时间。
很多同学认为题目我只要做出答案就可以了,不需要最简单的方法,我可以用这个时间去做更多的题目。初三学习最需要的是效率,强科需要的是深度和高度。(真正较量的是弱科谁更好!!!木桶效应)
很多同学用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把题解出来就得了,不去做方法和知识体系的优化。用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未必是最简单的方法,计算和步骤相对较多些,存在多作时间和出错概率增大的风险!(当然别无选择时先做出来为上,这就是要平时多做一题多解的原因,就知道找到最简捷的方法)想的多步骤少,想的少就写得多算得多,这也算是一种守恒吧!
真正优秀的学生是善于做方法和知识的总结、归类、完善,循序渐进!记住巧来源于多做题多思考多总结。一题多解找巧法,多题一解找通法。有时候会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用学生的话说快没血的时候可以救命,满血回归,很给力!!!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学习初高中有衔接的高中知识,文理科都一样。
学习后做中考题目会轻松些,并节约时间。理科更是如此,使用初中方法做题需要添加辅助线,有时候容易卡壳,高中的方法会更简单和快捷。对于选择填空和直接写出结果的题目使用,一是节约时间,二是从长远来讲为初高中的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