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33|回復: 2

[家庭教育方法] 同样上学,不一样的家长,不一样的结局!致家长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7-9-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当孩子在学校磕了碰了、被小朋友欺负了、不想上学了……

你会怎么处理?你想过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吗?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一家公司的两个推销员先后到一个落后的地区去考察市场。

第一个去的人看后摇头叹息,给公司回复:这儿的人都是赤脚,根本不穿鞋,怎么可能卖出去呢?于是空手而回。

第二个去的人一看,大喜过望,给公司回复:太好了,这儿的人还赤脚,市场太大,大家都有买鞋的潜力,于是建议公司给人们免费赠送一部分鞋,等当地的人们有穿鞋的习惯,感觉赤脚的不便时,卖鞋就顺理成章了,结果满载而归。

1d47b9306b026f28b1f563cb49422de9.jpg

同样是去考察市场,不一样的推销员,不一样的结局。

孩子的言行受家长影响,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同样的孩子,不一样的家长,不一样的结局。

1

当孩子意外磕碰时

睿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几十个孩子在一起打闹嬉戏,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就连我一人带一个孩子都难免会磕了碰了,何况是这么多孩子呢!

这些磕磕碰碰都是孩子童年的宝贵经历,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在磕碰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保护自己,学会了面对挫折,学会了勇敢面对生活。

结局:孩子学会有责任、有担当!

理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没关系,我相信老师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责备也没有任何意义了,最重要的是要先安抚好孩子。

如果伤得比较重,与老师沟通,了解真相后寻找解决的办法。不能一味的责骂老师并将所有责任都推到老师头上,我相信老师爱着每一个孩子。

结局:孩子学会理解和宽容。

奇葩型家长这么认为:

我的孩子受伤了?你们怎么带孩子的?怎么这么不负责任?连个孩子都看不好,还当什么老师?不行,我得找校长说说!

结局:孩子学会推脱责任,变得尖酸刻薄,社会交往能力也变弱。

2

当孩子被欺负时

睿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孩子之间打打闹闹是非常正常的,也许在前一分钟还在争抢打斗,下一分钟就手拉手玩到一起去了。我会适当放手让孩子去解决,让他学会应对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孩子解决不了,我再干预也不迟。

结局:孩子学会协调关系,解决冲突,保护自己。

理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大多时候,孩子之间的打闹是无心的,但孩子被欺负,我会心疼。

我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孩子错了,我会让他主动道歉,让他明白打人是不对的;如果是其他小朋友错了,让他明白宽容原谅别人的过错是一种美德。我也会告诉孩子,当有人想打你时,可以大声呵斥:打人是不对的,你不可以打我!也可以尽快跑走,去告诉老师。

结局:孩子学会宽容,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奇葩型家长这么认为:

我家孩子被谁的,快点给我站出来,看我怎么收拾你。

不管三七二十一,走过去就给小朋友一个耳光、一个巴掌。

有人打你,你就打他,狠狠的打他,下次他就不敢打你了。

结局:孩子失去了友情,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d9c598b46f76bcb28a7114af225ce91b.jpg

3

当孩子不想去学校时

睿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我希望孩子从小就有良好的意志力、行为习惯、时间观念和规则观念。让孩子明白按时上学是好孩子最起码的要求,我也会按时去接孩子回家,老师就可以按时下班了。

结局:孩子懂得时间管理,有非常好的作息习惯。

理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孩子有时候不想上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会让孩子明白,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不会告诉你必须准时上学,但我会告诉你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结局:孩子懂得尊重老师。

奇葩型家长这样认为:

孩子还小,睡懒觉很正常,不要太较真了。

早上,孩子说不想去学校,就干脆在家玩好啦!

结局: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拖拉,磨蹭,不爱学习。

4

当学校组织家长参加亲子活动时

睿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组织这样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负责任的做法。孩子仅仅依靠学校是没有办法教育好的,只有家校携手配合,教育孩子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结局: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进步。

理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我每天拼死拼活的工作就是为了孩子,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生活更加幸福。只要是学校举办的亲子活动,我都会主动参与,这是我和孩子共同参与活动的最佳机会。

结局: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孩子的成长更健康。

奇葩型家长这么认为:

我真的很忙,没时间参加活动。

我请不了假,就不去参加活动了。

结局:家长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孩子内心越来越孤单冷漠,问题越来越多。

31f1aaae585922fef4a41b7b00e7ffcb.jpg

5

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时

睿智型家长这样问孩子:

今天在学校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啊?

今天在学校玩得开心吗?

你今天和小朋友一起上体育课,老师表扬你了呢!妈妈真替你高兴!

今天老师跟妈妈说你唱歌真好听,回家能唱给妈妈听吗?

结局:孩子获得成就感,越来越喜欢上学。

奇葩型家长这样问孩子:

今天老师批评你了吗?你说实话!

今天有小朋友打你吗?你告诉妈妈,妈妈给你出气!

今天老师跟妈妈说你在学校不听话,怎么回事啊你!

你今天在学校就学会这么点东西啊?

结局:家长不断负面强化,孩子越来越不喜欢上学。

c3af47a47a8bd207697fcab29cc50ba6.png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

孩子不是老师的,是你的,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

家长对学校工作、老师态度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各异,或是促进孩子成长,或是阻碍孩子成长。

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就先去做什么样的人。

新开学,让我们一起做个努力的爸妈!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3-29 04:03 | 顯示全部樓層
《教子镜鉴:家长心术与子女人格养成论》

(一)市场考察之喻,实为教育心法之投射。昔孟子言"君子深造之以道",正谓家长眼界决定子女格局。二商贾同至裸足之国,或见绝境,或见生机,此非外境异也,乃心智殊途。教子之道,亦复如是。王阳明《传习录》云"心外无物",家长所见之校园琐事,实为自身心镜之映照。

(二)童子嬉戏跌扑,乃《易经》"蒙以养正"之机。朱子《童蒙须知》有言:"小儿嬉戏,常宜禁约,使从容安详。"然今之睿智家长,深谙"禁约"非禁锢之理。彼观跌扑如观璞玉切磋:膝上青痕是坚毅之底色,衣上尘灰为韧性之徽章。此正合《颜氏家训》"当及婴稚,便加教诲"之微义。

(三)至若童蒙相争,尤见家教根本。《礼记·学记》载"相观而善之谓摩",古人早明切磋砥砺之义。今之明达家长,不亟亟为子女树敌,亦不汲汲代其征战。如苏轼《留侯论》所言"卒然临之而不惊",导其明是非而不失仁厚,辩曲直而保赤心。如此,则童子渐得"和而不同"之君子风范。

(四)晨起厌学之时,最验家教深浅。昔程颐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今之贤父慈母,不怒不躁,效法孔子"循循然善诱人"。察其情绪若医者诊脉,解其心结如庖丁解牛。《菜根谭》所谓"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正此之谓也。

结语:家长心田之广狭,实为子女成长之疆界。司马光《家范》云"父之爱子,教以义方",非谓事事代庖,而在授其应对之智。教育之道,不在消除风浪,而在锻造舟楫。家长眼界所及之处,便是子女可能抵达之远方。
戴威 發表於 2025-4-11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教育之道:家长心性决定孩子格局》

(引)昔孟子言"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今观家庭教育,犹见古训之明。孩童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而家长实为执染之人。

一、意外磕碰中的教育智慧
《颜氏家训》云:"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睿智家长深谙此理,视磕碰为"天将降大任"之磨砺。昔王阳明龙场悟道,正于困厄中得见本心;孩童跌撞间,恰是培养"动心忍性"之良机。反观苛责师长者,不啻为子女种下"怨天尤人"之因,《论语》所谓"不迁怒,不贰过"的君子之道,遂与之绝缘。

二、人际冲突时的教养抉择
《周易·蒙卦》有言:"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理智家长懂得"观衅而动"的智慧。如北宋程颢处理学童争执,不急于评判对错,而令双方各述其由,终使孩童自悟其过。此即《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之妙用。若家长一味护短,恰如韩非子所讽"慈母有败子",使孩童失却"反求诸己"的修为。

三、厌学情绪下的根本应对
朱熹《小学》强调:"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睿智家长如园丁察苗,或改良土壤(学习环境),或调节雨露(教学方法)。昔孔子"各因其材"施教,张良桥下纳履得书,皆说明教育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强压威逼者,终将如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所言"木之性日以离矣"。

(结)《礼记》有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家长心性修为,实为子女成长之镜像。今之父母若能以"如保赤子"之心,持"允执厥中"之道,则何愁子女不能"明明德于天下"?教育之道,不在外求,而在反观自照,此即古人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之真谛。

(按)文中所涉案例,皆可于《养正类编》《温公家范》等典籍寻得本源,足见古今教育原理本自相通。家长当以文化为根,以心性为镜,方能在浮躁时代育得根正苗直之才。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