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38|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同樣上學,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致家長

[複製鏈接]
學霸 發表於 2017-9-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當孩子在學校磕了碰了、被小朋友欺負了、不想上學了……

你會怎麼處理?你想過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嗎?

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

一家公司的兩個推銷員先後到一個落後的地區去考察市場。

第一個去的人看後搖頭嘆息,給公司回覆:這兒的人都是赤腳,根本不穿鞋,怎麼可能賣出去呢?於是空手而回。

第二個去的人一看,大喜過望,給公司回覆:太好了,這兒的人還赤腳,市場太大,大家都有買鞋的潛力,於是建議公司給人們免費贈送一部分鞋,等當地的人們有穿鞋的習慣,感覺赤腳的不便時,賣鞋就順理成章了,結果滿載而歸。

1d47b9306b026f28b1f563cb49422de9.jpg

同樣是去考察市場,不一樣的推銷員,不一樣的結局。

孩子的言行受家長影響,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同樣的孩子,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

1

當孩子意外磕碰時

睿智型家長這麼認為:

幾十個孩子在一起打鬧嬉戲,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就連我一人帶一個孩子都難免會磕了碰了,何況是這麼多孩子呢!

這些磕磕碰碰都是孩子童年的寶貴經歷,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在磕碰中,他們逐漸學會了保護自己,學會了面對挫折,學會了勇敢面對生活。

結局:孩子學會有責任、有擔當!

理智型家長這麼認為:

沒關係,我相信老師也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責備也沒有任何意義了,最重要的是要先安撫好孩子。

如果傷得比較重,與老師溝通,了解真相後尋找解決的辦法。不能一味的責罵老師並將所有責任都推到老師頭上,我相信老師愛着每一個孩子。

結局:孩子學會理解和寬容。

奇葩型家長這麼認為:

我的孩子受傷了?你們怎麼帶孩子的?怎麼這麼不負責任?連個孩子都看不好,還當什麼老師?不行,我得找校長說說!

結局:孩子學會推脫責任,變得尖酸刻薄,社會交往能力也變弱。

2

當孩子被欺負時

睿智型家長這麼認為:

孩子之間打打鬧鬧是非常正常的,也許在前一分鐘還在爭搶打鬥,下一分鐘就手拉手玩到一起去了。我會適當放手讓孩子去解決,讓他學會應對和與人相處的能力。如果孩子解決不了,我再干預也不遲。

結局:孩子學會協調關係,解決衝突,保護自己。

理智型家長這麼認為:

大多時候,孩子之間的打鬧是無心的,但孩子被欺負,我會心疼。

我會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如果孩子錯了,我會讓他主動道歉,讓他明白打人是不對的;如果是其他小朋友錯了,讓他明白寬容原諒別人的過錯是一種美德。我也會告訴孩子,當有人想打你時,可以大聲呵斥:打人是不對的,你不可以打我!也可以儘快跑走,去告訴老師。

結局:孩子學會寬容,學會承擔責任,學會維護自己的權益。

奇葩型家長這麼認為:

我家孩子被誰的,快點給我站出來,看我怎麼收拾你。

不管三七二十一,走過去就給小朋友一個耳光、一個巴掌。

有人打你,你就打他,狠狠的打他,下次他就不敢打你了。

結局:孩子失去了友情,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

d9c598b46f76bcb28a7114af225ce91b.jpg

3

當孩子不想去學校時

睿智型家長這麼認為:

我希望孩子從小就有良好的意志力、行為習慣、時間觀念和規則觀念。讓孩子明白按時上學是好孩子最起碼的要求,我也會按時去接孩子回家,老師就可以按時下班了。

結局:孩子懂得時間管理,有非常好的作息習慣。

理智型家長這麼認為:

孩子有時候不想上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會讓孩子明白,上學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不會告訴你必須準時上學,但我會告訴你這樣做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結局:孩子懂得尊重老師。

奇葩型家長這樣認為:

孩子還小,睡懶覺很正常,不要太較真了。

早上,孩子說不想去學校,就乾脆在家玩好啦!

結局: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拖拉,磨蹭,不愛學習。

4

當學校組織家長參加親子活動時

睿智型家長這麼認為:

組織這樣的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負責任的做法。孩子僅僅依靠學校是沒有辦法教育好的,只有家校攜手配合,教育孩子的效果才會事半功倍。

結局: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進步。

理智型家長這麼認為:

我每天拼死拼活的工作就是為了孩子,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生活更加幸福。只要是學校舉辦的親子活動,我都會主動參與,這是我和孩子共同參與活動的最佳機會。

結局:家長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親密,孩子的成長更健康。

奇葩型家長這麼認為:

我真的很忙,沒時間參加活動。

我請不了假,就不去參加活動了。

結局:家長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孩子內心越來越孤單冷漠,問題越來越多。

31f1aaae585922fef4a41b7b00e7ffcb.jpg

5

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時

睿智型家長這樣問孩子:

今天在學校遇到什麼有趣的事情啊?

今天在學校玩得開心嗎?

你今天和小朋友一起上體育課,老師表揚你了呢!媽媽真替你高興!

今天老師跟媽媽說你唱歌真好聽,回家能唱給媽媽聽嗎?

結局:孩子獲得成就感,越來越喜歡上學。

奇葩型家長這樣問孩子:

今天老師批評你了嗎?你說實話!

今天有小朋友打你嗎?你告訴媽媽,媽媽給你出氣!

今天老師跟媽媽說你在學校不聽話,怎麼回事啊你!

你今天在學校就學會這麼點東西啊?

結局:家長不斷負面強化,孩子越來越不喜歡上學。

c3af47a47a8bd207697fcab29cc50ba6.png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

孩子不是老師的,是你的,家長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榜樣。

家長對學校工作、老師態度不同,對孩子的影響也各異,或是促進孩子成長,或是阻礙孩子成長。

家長希望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家長就先去做什麼樣的人。

新開學,讓我們一起做個努力的爸媽!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3-29 04:03 | 顯示全部樓層
【教子鏡鑒:家長心術與子女人格養成論】

(一)市場考察之喻,實為教育心法之投射。昔孟子言"君子深造之以道",正謂家長眼界決定子女格局。二商賈同至裸足之國,或見絕境,或見生機,此非外境異也,乃心智殊途。教子之道,亦復如是。王陽明【傳習錄】云"心外無物",家長所見之校園瑣事,實為自身心鏡之映照。

(二)童子嬉戲跌扑,乃【易經】"蒙以養正"之機。朱子【童蒙須知】有言:"小兒嬉戲,常宜禁約,使從容安詳。"然今之睿智家長,深諳"禁約"非禁錮之理。彼觀跌扑如觀璞玉切磋:膝上青痕是堅毅之底色,衣上塵灰為韌性之徽章。此正合【顏氏家訓】"當及嬰稚,便加教誨"之微義。

(三)至若童蒙相爭,尤見家教根本。【禮記·學記】載"相觀而善之謂摩",古人早明切磋砥礪之義。今之明達家長,不亟亟為子女樹敵,亦不汲汲代其征戰。如蘇軾【留侯論】所言"卒然臨之而不驚",導其明是非而不失仁厚,辯曲直而保赤心。如此,則童子漸得"和而不同"之君子風範。

(四)晨起厭學之時,最驗家教深淺。昔程頤見人靜坐便嘆其善學,今之賢父慈母,不怒不躁,效法孔子"循循然善誘人"。察其情緒若醫者診脈,解其心結如庖丁解牛。【菜根譚】所謂"念頭寬厚的,如春風煦育",正此之謂也。

結語:家長心田之廣狹,實為子女成長之疆界。司馬光【家范】云"父之愛子,教以義方",非謂事事代庖,而在授其應對之智。教育之道,不在消除風浪,而在鍛造舟楫。家長眼界所及之處,便是子女可能抵達之遠方。
戴威 發表於 2025-4-11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教育之道:家長心性決定孩子格局】

(引)昔孟子言"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今觀家庭教育,猶見古訓之明。孩童如素絲,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而家長實為執染之人。

一、意外磕碰中的教育智慧
【顏氏家訓】云:"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睿智家長深諳此理,視磕碰為"天將降大任"之磨礪。昔王陽明龍場悟道,正於困厄中得見本心;孩童跌撞間,恰是培養"動心忍性"之良機。反觀苛責師長者,不啻為子女種下"怨天尤人"之因,【論語】所謂"不遷怒,不貳過"的君子之道,遂與之絕緣。

二、人際衝突時的教養抉擇
【周易·蒙卦】有言:"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理智家長懂得"觀釁而動"的智慧。如北宋程顥處理學童爭執,不急於評判對錯,而令雙方各述其由,終使孩童自悟其過。此即【學記】"道而弗牽,強而弗抑"之妙用。若家長一味護短,恰如韓非子所諷"慈母有敗子",使孩童失卻"反求諸己"的修為。

三、厭學情緒下的根本應對
朱熹【小學】強調:"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睿智家長如園丁察苗,或改良土壤(學習環境),或調節雨露(教學方法)。昔孔子"各因其材"施教,張良橋下納履得書,皆說明教育需"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強壓威逼者,終將如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所言"木之性日以離矣"。

(結)【禮記】有云:"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家長心性修為,實為子女成長之鏡像。今之父母若能以"如保赤子"之心,持"允執厥中"之道,則何愁子女不能"明明德於天下"?教育之道,不在外求,而在反觀自照,此即古人所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之真諦。

(按)文中所涉案例,皆可於【養正類編】【溫公家范】等典籍尋得本源,足見古今教育原理本自相通。家長當以文化為根,以心性為鏡,方能在浮躁時代育得根正苗直之才。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