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是幫他做事,不是給他掙錢,而是陪伴他成長,讓他的人生步入正軌。 ——社長 -1- 有一個表妹,老公經商,生意做得順風順水,她則做了全職太太,在家帶他們的獨子。 這是一個標準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日子中產,衣食無憂,在很多人眼裡屬於幸福得冒泡的那一種。 但我知道,他們的孩子,這幾年卻讓他們操碎了心。 本來小外甥從小聰明可愛,怎奈越長大越不聽話,不但成績越來越差,而且性格越來越叛逆,動不動就和媽媽吵,有時候甚至以離家出走相威脅。 他們經常向我請教,問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 -2- 其實我知道,根子還是在他們的家庭教育上。 表妹在家,最大的事情就是帶孩子。 當媽媽的總是心細,孩子的衣食住行,都由她一個人承包,從來不用孩子插手,生怕孩子做不好。 所以,孩子從小就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有什麼要求,也往往都是有求必應。 就算孩子偶爾有過火的要求和行為,表妹也只是嘴上批評幾句,過不了多久就開始心軟,變着法兒的給孩子補償。 但小孩子,你越慣着他,他越會變本加厲,稍不順意,就耍小脾氣,甚至對媽媽惡語相向。 而妹夫則有些大男子主義,回家的時間本就不多,而且還對孩子教育的事情完全撒手,什麼都不管。 說得難聽點,妹夫對孩子來講只是一個提款機的角色,和孩子的感情交流很少,更不用說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現在想管孩子,也感覺無從下手。 -3- 無數事實證明,最失敗的家庭教育,是有一個包辦一切的媽,加上一個啥都不管的爹! 表妹一家完全符合這個特點。 媽媽對孩子照顧太多,事無巨細,至少有以下幾個缺點。 一是造成孩子動手能力差。 現在十多歲的孩子不會繫鞋帶,不會削鉛筆,不會收拾屋子,當然更不會洗衣服做飯,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 而孩子缺少生活上的經驗,不僅會養成懶惰的毛病,而且還會影響到將來的學習。 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感受,就是那些理解能力強、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往往是閱歷豐富、獨立性強、動手能力強的孩子。 二是使得孩子更容易逆反。 如果我們總是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對孩子有求必應,就會讓孩子認為這是父母理所應當的付出。 而一旦偶爾滿足不了他的要求,就會引來強烈的不滿,甚至激烈的反應。 其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自己的責任,這本身就是教育。 三是不能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人生難免會遇到挫折,我們每個人都是不斷從克服困難中走向成熟。 而如果我們總是為孩子遮風擋雨,一旦他單獨面對逆境,就很可能會出問題。 近年來經常有青少年學生因為一些不起眼的瑣事就想不開自殺的事情發生,大多都和缺少挫折教育有直接關係。 -4- 而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親再缺位的話,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更多。 也許有當父親的對此表示異議,認為我在外面辛苦打拼,為這個家掙了足夠的錢,教育孩子的事情,還用得着我?而且我也沒有時間啊! 這是完全錯誤的。 教育孩子,不是刷碗擦地洗衣服,你多干點我就少干點,你全乾了我就不用干。 在家庭教育當中,父親和母親各司其職,誰都不可或缺。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問題,就是這個道理。 而很多家庭,雖然夫妻感情融洽,物質條件豐富,卻由於父親的缺位讓孩子過着單親一樣的生活,這是教育的遺憾。 有研究證明,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孩子樹立怎樣的人生觀,怎樣的價值取向,父親都有着特殊的影響力。 在一個家庭里,父母的角色同等重要。母親在教育方面看重的是細節,而父親更注重孩子的整體和方向的教育。父親直接決定了女兒未來的婚姻,這話一點都不誇張。 如果一個女孩在成長過程中和父親關係疏遠、冷淡,很少得到父親的肯定,她們內心的對父親的愛會一直處於飢餓狀態,並且會『迫切』想要填補這個空缺。 就像一個餓着肚子的人走進超市,更容易選擇垃圾食品一樣,缺失父親關愛的女性在選擇伴侶的時候更容易出錯,被一些膚淺的關係迷惑。並且當一段關係已經變得對她們有害時,她們也很難離開。 一個發小前幾年愛上了一個離過婚,背景複雜的老男人,得知之後我也是急得跳腳,而相處中,她自己也慢慢感受到了這個男人的『精明』與不可靠,可我們怎麼勸卻也勸不動。 有一天我問她,你愛他什麼,他的什麼讓你覺得放不下,離不開。 她本來還哭着,突然停下來微微的笑了笑,說第一次去他爸媽家吃飯,他給她添飯時默默在碗裡藏了截香腸,說怕她在他爸媽面前不好意思夾菜,餓着。 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卻令她久久不能忘懷,接着她還和我說了幾件同樣的暖心小事。 也許別人聽了會覺得她是個大傻叉,就為了這點小恩小惠沖昏頭腦,但我聽了卻只有心疼。 我太了解她的童年了,爸爸常年不在家,我只見過他幾次,我一度認為她是單親家庭。 這些童年缺愛的孩子,也許看似強大,小小年紀擔起一切,無所不能,滿身盔甲,而『愛』就是她們最大的軟肋。 童年安全感的缺失,就像一個個提前設下的深坑,早早的就埋在了她們未來婚戀的路上。 男孩呢?男孩是不是就不用擔心? 不。 父親一生缺席,男孩一生『缺鈣』。 你肯定見過這樣的男孩子,他不勇敢,他沒血性,他沒擔當,他遇事的第一反應是不知道怎麼辦,第二反應仍然是不知道怎麼辦。大人絕望了,不耐煩地說『那你別管了』,他於是立刻逃之夭夭,背影是個大寫的『解脫』。 你也肯定見過這樣的男孩子,他細心,溫柔地呵護着他的母親,憎恨着他的父親。 而父親的離開,讓母親陷入孤獨。母親本能地渴望與孩子相依為命,用愛將孩子裹挾,用焦慮將他捆綁,造成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過度依賴。 即便有女孩子為他的溫柔細心着迷,也會發現,自己才是他和他母親之間的『第三者』。 缺少父親的孩子,不自覺產生戀母情結,在心理上,終生與母親病態共生。 -5- 教育孩子不是幫他做事,不是給他掙錢,而是陪伴他成長,讓他的人生步入正軌。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袖手旁觀,不做包辦一切的媽,也不做啥都不管的爹。 否則,可能我們看似很努力,其實是在幫孩子倒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