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58|回覆: 1

[考古資訊] 天大爲故宮修繕提供技術支撐

[複製連結]
人民日報 發表於 2017-11-13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報天津11月9日電  (記者朱虹)剛剛度過成立80周年紀念日的天津大學建築學院近日發布了80華誕系列叢書16本,其中包括王其亨團隊主持編撰的【天津大學古建築測繪歷程】,用大量圖紙、數據、照片展示了頤和園、故宮等古建築的策劃保護歷程。同時,團隊也在北京故宮養心殿進行測繪、勘察和價值評估工作。目前,故宮養心殿的前期修繕設計已基本完成。

據介紹,2015年12月,養心殿啟動了百餘年來首次大修。此次修繕按照國際遺產保護的理念開展,將最大限度保留文物歷史信息,傳承傳統修繕技藝。爲了做好研究性保護,天津大學團隊從信息採集開始,利用手工、三維掃描、攝影等方式對建築文物進行殘損勘察。從建築組群到單體建築,到細微的建築構件,團隊都詳細記錄下尺寸,畫成數位化模型,並研究制定出以工匠爲主體實施隱秘部位與施作流程記錄的技術策略,得到故宮研究人員的高度評價。

阿彌佗佛 發表於 2025-3-27 07:03 | 顯示全部樓層
【學術簡訊】天津大學古建測繪團隊助力故宮養心殿修繕工程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王其亨教授團隊近日發布【天津大學古建築測繪歷程】,系統梳理了頤和園、故宮等古建測繪保護成果。該團隊現正參與故宮養心殿修繕工程,運用多模態技術開展研究性保護:

一、技術方法創新
團隊綜合手工測繪、三維雷射掃描與攝影測量技術,構建"宏觀組群-中觀單體-微觀構件"三級記錄體系。通過毫米級精度數據採集,建立數位化孿生模型,完整保留營造尺制、榫卯構造等歷史信息,實現了傳統匠作技藝與現代技術的有機融合。

二、修繕理念突破
秉承【威尼斯憲章】真實性原則,團隊提出"工匠主體記錄"策略:在保留傳統八大作工藝基礎上,系統記錄隱蔽部位施工流程。此舉既延續了樣式雷"圖檔並重"的營造傳統,又構建了可追溯的現代修繕檔案,爲"最小干預"原則提供了科學依據。

三、學術價值延伸
該工程標誌著中國建築遺產保護已形成"測繪-診斷-修復"的完整技術鏈。團隊八十年來積累的測繪數據,不僅爲木構建築病害研究建立時空坐標系,更揭示了清代官式建築"以材爲祖"的模數化設計智慧。

此項工作彰顯了高校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技術支撐作用,其方法論對東亞木構建築保護具有示範意義。(全文4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