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04|回覆: 0

[中醫世家] 紹派傷寒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7-11-24 13: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以俞根初、何廉臣為代表醫家的紹派傷寒以六經統攝三焦,提出寒溫一統新論,為平息傷寒、溫病派之爭做出貢獻。 望診尤重望目,首創腹診,用藥輕清,為醫林重視。

  清代溫病流行,吳中葉天士、薛生白、吳瑭諸家,提出外感熱病由溫邪所致,首創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形成了溫病學派。其間,在越地誕生了『紹派傷寒』。

  紹派傷寒,以俞根初【通俗傷寒論】而得名。【通俗傷寒論】何秀山序曰:『吾紹傷寒有專科,名曰紹派。』從其發展過程看,可分奠基和發展兩個階段。在奠基階段發揮重要作用的醫家有張景岳、俞根初、高學山、任渢波、何秀山等人。俞根初是紹派傷寒的開山鼻祖,【通俗傷寒論】為紹派傷寒的代表作。

  何廉臣著【重訂廣溫熱論】【感證寶筏】,變化【傷寒論】成法,繼則給【通俗傷寒論】逐條勘證並加以發揮,使該書內容大增,為紹派傷寒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曹炳章補何氏之未竟,增訂【通俗傷寒論】中卷之下及下卷,編【歷代傷寒書目考】。徐榮齋著【重訂通俗傷寒論】,在理論研究及編輯整理紹派傷寒醫著方面貢獻卓著。

  紹派傷寒的主要內容:

  1.學術觀點:以六經統攝三焦、氣血辨證,從表裏寒熱論治外感病,提出『以六經鈐百病,為確定之總訣;以三焦賅疫證,為變通之捷徑』,認為傷寒派與溫病派並不是冰火不容,只是由於兩派各執一端、人為對立罷了,提出寒溫一統新論。

  2.診斷特點:望診重觀目,辨苔劃分六經,首創腹診。

  3.用藥特色:辨證重濕,施治主化,用藥輕靈。

  4.調養專法:專設瘥後調理諸法,示人治養並重之規範。

  紹派傷寒對中醫學的貢獻:

  1.紹派傷寒的形成標誌着中醫學對外感熱病認識和治法上的又一創新。它包含的六經融合三焦、寒溫自成一統的觀點,不是對傷寒派、溫病派的簡單折中,而是對傷寒經典的深刻理解,對外感病實質的深入鑽研,汲取吳中溫病學派的學術精髓,結合紹地特殊的地理人文特點後提出的,有其獨特的理論和辨證用藥方法,豐富了祖國醫學理論寶庫,為平息傷寒、溫病派之爭做出了貢獻。

  2.在紹派傷寒學術體系的形成過程中,造就了一大批臨床經驗豐富,又有創新精神的醫家。他們以俞根初、何廉臣、趙晴初、曹炳章、邵蘭蓀、胡寶書等為代表,提高了浙派醫家的聲譽,豐富了浙派中醫的內涵。

  3.紹派醫家在傳統望、聞、問、切四診基礎上,結合溫病學家察舌、驗齒、辨斑疹白(音pei)的經驗,望診尤重望目,六經辨苔,首創腹診,豐富了診斷方法。其又根據越地卑濕、越人喜飲酒水的習俗,選用質地輕清的芳香藥、鮮品及藥汁,用藥特色為醫林重視。

  紹派傷寒既別於一般傷寒學派,又異於吳門溫病學派,具有明顯的地方性。其學術觀點、診療體系和用藥經驗有獨創性,在中醫流派中獨樹一幟。

  註:作者沈欽榮系浙江省名中醫,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越醫文化代表性傳承人,紹興市中醫藥學會會長,浙江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