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53|回覆: 3

[醫藥資訊] 初中畢業的『鍵盤手』,微信里的『老中醫』……

[複製鏈接]
蔡青陳詠 發表於 2017-11-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丨楚天都市報

你身邊是不是有很多人總覺得一點小毛病沒有必要去醫院?或是跟朋友打聽偏方,

或是在網上查查治療方法,據說現在很多人流行在微信上找『老中醫』。因為微信上的『老中醫』通常都會對病人關懷備至,有問必答。而作為病人覺得能時刻與醫生保持聯繫會給自己帶來莫大的安全感。可是,你絕對想不到微信那頭的醫生,真實身份竟然是只有初中學歷的90後女孩……

微信上的『老中醫』

李先生是湖南人,今年6月,他發現身上很癢,並且出現了皮疹,他沒有去醫院,而是在網上找到了一名『老中醫』的微信,打算諮詢一下病情。

『你好,你加老師是想解決皮膚問題吧?』加了微信後,『老中醫』很快就回覆了他,並自稱胡老師,胡老師的微信頭像,也是一位老中醫模樣的男子。

『你把患病部位給我拍幾張照片過來看看,這樣我好給你診斷病情。』得到李先生的回答後,胡老師要求他發幾張患處的照片。

李先生將照片發過去後,很快就收到了胡老師的診斷結果:『你這是尋常型牛皮癬,皮疹呈點滴狀或錢幣狀,發展較為迅速……』

就這樣,李先生和這名胡老師在網上探討了一下病情。隨後,胡老師便給李先生推薦一種『祖傳秘方純中藥藥膏』,李先生有所懷疑,並沒有購買。

接下來的幾天,胡老師不時在微信給他發來充滿關懷的文字:

『病情在你自己身上,老師希望每一位患者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錢乃身外之物,有健康的身體,這點錢也是可以掙回來。』

『藥物也是根據您的病情來一對一調配的,比您嚴重的病情在我胡老師這裡都調理康復了,只要您能配合用藥康復您的病情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同時,胡老師還給他發來一位老中醫製作藥膏的照片,還有許多患者在老中醫處排隊購買藥膏的視頻,以及許多人購買成功後的轉賬記錄。

針對李先生的懷疑,胡老師還不時對他進行開導:『今天是你找到了老師,老師也是實事求是的分析你的病情,雖然你這樣質疑老師,老師不是很高興,但是你作為患者的心情,我也是能理解的,請你相信老師不會為了你這幾個錢折了自己的良心和醫德,醫者父母心!』

李先生相信了,他通過微信轉賬,轉給胡老師200元定金,購買了一個療程共3瓶藥膏,並在收到藥膏後,再次給付了700元。

在使用了藥膏後,李先生的病情沒有任何好轉。他意識到自己可能受騙了,便報了警。

寫字樓里的『名醫堂』

經過偵查,嫌疑對象很快被鎖定在仙桃城區的一棟寫字樓內。

11月9日,仙桃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會同沙嘴派出所民警,突襲位於該寫字樓21樓的一家信息技術公司,搗毀了這一公司化運作的電信網絡詐騙窩點,現場抓獲嫌疑人員21人,扣押作案手機、電腦和話術單若干。

而這家信息技術公司的工作人員,就是網絡背後的『老中醫』。這些工作人員分工明確,有部門主管,有負責人事招聘的經理,更多的則是在網上『吸粉』、『養粉』,騙取患者信任,購買他們的『藥品』的『鍵盤手』。

經查,今年5月以來,嫌疑人熊某某在仙桃市城區租住一間寫字樓作為辦公場所,邀約林某某、邱某、張某等21人,通過網絡推廣,包治各種疑難雜症,並留有微信號碼『吸粉』,然後鍵盤手通過微信每天推送求醫問藥文字、圖片、視頻及轉賬記錄截圖,騙取粉絲信任。

經過查證,該團伙先後

●冒充胡氏中醫名醫堂醫師,網上推薦銷售治療痛風性關節炎藥膏;

●冒充一名教授助理網上推薦銷售抗癌防癌參靈黃精膠囊;

●冒充骨科中醫堂老師,網上推薦銷售治療股骨頭壞死藥膏;

●冒充中醫胃腸疾病專家、癲癇疾病調理老師,網上推薦銷售純天然中草藥膏;

●冒充治療風濕、牛皮癬中醫老師,網上推薦銷售祖傳秘方純中藥藥膏,騙取每人200-8000元不等的費用。

這些藥品,都是由『廠家』直接發貨,這家公司的工作人員,大多都沒有見過這些產品,只是從患者收到藥後,發過來的照片上,看到這些所謂藥品的真容。

截止目前,警方查證,全國共有2000餘人受騙,詐騙地區涉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涉案價值300餘萬元。

目前,21名嫌疑人已被刑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初中畢業的『鍵盤手』

21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在仙桃市看守所,見到了部分嫌疑人員。

出生於1992年的小苗,就是冒充『胡老師』的一名工作人員。小苗是仙桃人,初中學歷,家裡有一個4歲的女兒。一個多月前,她和老公來到這家公司上班。

經過1個星期的培訓後,小苗領到了一部手機、一個微信號、一台電腦,就開始上崗了,她的底薪是2200元,每完成一單,可以拿到幾個點的提成。而她的工作,就是冒充胡老師,在網上跟患者聊天,騙取患者購買藥品。

小苗很快就接到自己銷售生涯的第一單生意,受騙者在網上找到了小苗的微信號,並添加了她。按照經理事先發放的話術本及公司配發的手機、電腦,小苗與患者一對一地交流,通過簡單的問診為其配製所謂的藥品。

為加深患者的信任,小苗會發一些『老中醫』鍛煉、熬藥以及患者排隊購買的的視頻或者照片,給患者看。平時還會經常在微信上對患者噓寒問暖,藉此來拉近關係,讓其放下警惕相信『老中醫』的身份。而這些文字和照片、視頻,『都是複製粘貼的』。

患者一些簡單的問題,她通過培訓,都知道該如何應答。面對記者,小苗還不斷地強調自己的專業:『牛皮癬是最簡單的。就是癢,長濕疹嘛。』而如果患者提到了她不知道的問題,『那就不理他。』

一個多月的時間,小苗成交了20餘單。這個業績,在公司里排名比較靠後。11月9日,小苗和她的老公,一起被警方拘留了。

跟小苗一起被抓的,還有她的堂姐和堂姐的老公,他們也都是初中學歷。

今年29歲的林某,是公司的人事經理,月薪3000元,負責招聘工作,公司的鍵盤手,很多都是他招聘進來的。他告訴記者,公司的老闆他只見過一面,而公司出售的這些所謂的『藥品』,他都沒有見過。

今年44歲的熊某,是公司負責牛皮癬業務的一個經理。他說,公司的鍵盤手進入公司後,都要進行話術培訓。而該公司出售的牛皮癬『藥膏』,進價90塊錢一瓶,而賣出去則是900塊錢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只有3瓶。

公司化運作的詐騙團伙

21日,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該寫字樓的21樓,這家公司已經人去樓空,大門緊鎖。牆上還能看到『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的標語。

而在11月9日的行動當天,辦案民警還在公司里找到了指紋考勤打卡機。仙桃市公安局沙嘴派出所副所長汪永紅介紹,該團伙完全實行公司化管理。『員工有保底工資,並按業績分檔提成,主要通過微信支付、支付寶轉賬、快遞公司代收貨款等完成交易。』平時,員工們在一起,嚴禁交流業績。當有員工請假時,他的微信號就會被其他員工暫時接收,幫忙與患者繼續保持聯繫。

而公司的員工,很多根本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在詐騙。負責與患者聊天的小苗面對記者,還連稱『背時』:『公司招的是網絡營銷,我也是想賺點錢才到公司來的,這才來了1個月,一分錢工資都沒有領到,就出了這種事。』

小苗不知道,他們所出售的『藥品』,只是一些保健品。汪永紅介紹,此次抓獲的21名嫌疑人中,大部分都是90後,學歷較低。

『他們很多都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處方藥是不能在網上銷售的,而冒充老中醫讓患者購買他們的藥品,更是徹底的詐騙。』

沙嘴派出所所長朱榮華分析,全國之所以會有2000多人受騙,是因為許多人都有病急亂投醫的心理,而大多數事主在發現藥品無效後並沒有提出退貨,主要原因則在於認為損失不大,怕維權索賠過程麻煩,於是沒有報警。

警方提醒

為此,仙桃警方提示,患者出現病情,切莫在網上亂投醫,看病用藥要相信科學,到正規醫院去診斷治療。

同時,警方呼籲,通過網上諮詢『老中醫』購藥上當受騙的患者,可以到就近的公安機關報案,以方便繼續偵破案件,進行退贓。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為『楚天都市報』,記者/蔡青、陳詠,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丁映文 發表於 2025-4-15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微信老中醫"現象背後的文化危機與信任重構

當代社會出現了一種令人憂慮的現象:初中畢業的年輕人冒充老中醫,在微信上行騙。這不僅是一起簡單的詐騙案件,更折射出傳統文化在當代傳承中的嚴重斷裂與信任機制的崩塌。

中國傳統醫學講究"醫者仁心",重視醫德修養。【黃帝內經】開篇即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真正的中醫傳承需要數十年的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而如今,一張頭像、幾句術語就能包裝出"老中醫"的形象,恰恰說明社會對中醫文化內涵的認知已經膚淺到何種程度。騙子們盜用的不僅是錢財,更是中醫千年積累的文化信譽。

這種現象暴露出雙重危機:一方面是民眾健康素養的匱乏,對基本醫療常識的缺失;另一方面則是社會信任機制的瓦解。當正規醫療渠道因各種原因難以獲得民眾完全信賴時,這種真空便被江湖騙子所填充。患者渴望得到關懷與理解的心理需求,反而成為被利用的弱點。

要重建醫患信任,必須從文化根基着手。首先應當加強中醫文化的正本清源,讓民眾了解真正的中醫之道;其次要完善基層醫療服務,使專業醫療關懷觸手可及;最後需要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培養理性求醫的習慣。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微信老中醫"這類文化怪胎的滋生。

傳統醫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其傳承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守護。我們既要警惕文化符號被濫用的風險,也要為真正的中醫傳承創造健康環境。醫道之興,關乎國人之健康,更關乎文化之延續。
大好四四 發表於 2025-4-16 15: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微信老中醫"現象背後的文化危機與倫理困境

今有"微信老中醫"一事,令人扼腕。初中畢業之少女,竟能假扮名醫,以"祖傳秘方"為餌,行欺詐之實。此非獨一樁詐騙案件,實乃折射出當代社會多重文化危機與倫理困境。

細究此事,首當其衝者,乃傳統醫學神聖性之消解。中醫自古講究"醫乃仁術",扁鵲有"六不治"之訓,孫思邈著【大醫精誠】,皆強調醫德之重。而今"鍵盤手"冒充老中醫,以關懷備至之態行斂財之實,不僅褻瀆了醫道尊嚴,更使民眾對傳統醫學之信任遭受重創。此輩所為,實為"以文害辭,以辭害志"之舉,將博大精深之中醫文化,矮化為微信聊天中之三言兩語,豈不悲哉?

其次,此現象暴露民眾健康素養之匱乏。【黃帝內經】云:"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強調預防為先。今人卻慣於諱疾忌醫,小病不治,轉而求諸網絡,恰似"緣木求魚"。李先生輩不尋正規醫者,反信虛擬"名醫",此非"捨近求遠"乎?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今人於醫學無知,卻自以為能辨真偽,終致受騙,實為"不知而自以為知"之過也。

再者,此案折射社會誠信體系之崩塌。"老中醫"偽造病例、轉賬記錄,以"醫者父母心"為幌,行欺詐之實,此乃"巧言令色,鮮矣仁"之現代版。當誠信成為稀缺品,當"祖傳秘方"淪為營銷話術,社會何以立信?【論語】有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今觀此案,豈不令人深思?

至於監管缺位,更不容忽視。寫字樓內公然設立"名醫堂",微信平台任"假郎中"橫行,此非"養癰遺患"乎?【韓非子】言:"醫善吮人之傷,含人之血,非骨肉之親也,利所加也。"今監管不力,致不法之徒有機可乘,實為制度之失。

解此困局,需多方着力:一當加強中醫文化之正本清源,使民眾明辨真偽;二須提升全民健康素養,破除"偏方迷信";三要完善網絡監管,斬斷詐騙鏈條;四需重建社會誠信,使"醫者仁心"不再淪為斂財工具。

【周易】有云:"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面對"微信老中醫"亂象,我們既要依法打擊,更需文化重建。唯有回歸"仁心仁術"之本真,方能杜絕此類怪狀,使傳統醫學重放異彩,社會誠信得以重塑。醫道如此,天下之道,豈不亦然?
得瑟炊煙花 發表於 2025-4-17 0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微信老中醫"現象背後的文化危機與信任困境

今觀"微信老中醫"之騙局,不禁令人扼腕。初中畢業之"鍵盤手",竟能假託岐黃之術,行欺詐之實,此非獨法治之失,亦為文化之殤。細究其因,實乃當代社會多重病症之並發。

一者,傳統文化符號遭褻瀆。老中醫形象本為中華醫學之象徵,承載着"大醫精誠"的倫理精神。今被不法之徒盜用為行騙工具,非但褻瀆了醫者仁心之傳統,更使真正的中醫文化蒙塵。騙子刻意營造"祖傳秘方""一對一調配"等話語陷阱,正是利用民眾對傳統醫學的樸素信任。此等現象若不遏制,恐將導致傳統文化符號的"通貨膨脹"——當"老中醫"三字與騙局掛鈎,真正的中醫傳承何以取信於人?

二者,現代醫療信任體系出現裂隙。患者寧信微信"關懷",不赴正規醫院,折射出醫療體系中的信任危機。正規醫療機構的程序化、效率化運作,反使部分患者產生"人情冷漠"之感。騙子深諳此理,以"有問必答""時刻聯繫"為餌,滿足患者的情感需求。此中矛盾令人深思:現代醫療如何在保持專業性的同時,不喪失人文溫度?醫療改革當於此着力。

三者,網絡時代的認知困境凸顯。騙子展示的"患者排隊視頻""轉賬記錄",實為精心設計的"真實性表演"。在信息過載的時代,人們判斷真偽的能力反而下降,容易被表象迷惑。此案中,受害者雖心存疑慮,終被"醫者父母心"等道德話語所俘,可見當代人在信息甄別上的無力感。

解決之道,當三管齊下:法治層面須加強網絡行醫監管,建立可信的線上醫療認證體系;文化層面應正本清源,弘揚真正的中醫文化精髓;教育層面則需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培養理性就醫觀念。唯有如此,方能杜絕"鍵盤神醫"之亂象,重建醫患之間的真誠信任。

【禮記】云:"醫不三世,不服其藥。"古人對醫者的選擇尚且如此謹慎,今人豈可僅憑微信數言,就將健康託付於來歷不明者?此案當為世人敲響警鐘:在追求便捷的同時,萬不可喪失基本的判斷力。健康之事,關乎性命,寧可慎之於始,毋貽悔之於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