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50|回復: 2

[雑家] 中国的智慧在《周易》

[複製鏈接]
大成易经 發表於 2017-11-27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西方智慧的源头是柏拉图,印度智慧的源头是《奥义书》,中国智慧的源头是《周易》。
  《周易》成书于2500多年前,它的创作过程可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伏羲、文王和孔子这三个圣人经过了上古、中古和近古才完成了这本书。按照朱熹的说法,伏羲之易和文王之易是算命之书,到了孔子时代才上升为哲学之书。冯友兰先生说,一部《周易》,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发生、成长、发展、定型、成熟的现象学。
  道家老子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下子把《周易》提到哲学的高度。儒家根据《易经》进行推演,把社会中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关系用阴阳来解释。冯友兰的高徒朱伯昆先生写了一部《易学哲学史》,论证在中国文化接受西学以前,中国人的理论思维、哲学思维、逻辑思维都是从《周易》里面找到源泉和精神的原动力的。
  宋朝大哲学家朱熹在他所作的《周易本义》序言中写到: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意思是《周易》这套象数系统,把天地万物之情都表现出来了。一部《周易》就是世界宇宙的一个图式,反映了整个宇宙和人生。这么神妙的智慧是什么呢?朱熹说就是两个字——阴阳。八八六十四卦是阴阳,三百八十四爻也是阴阳。只要把阴阳两个字弄懂了,整个《周易》就会一通百通。
  到了五四时期,中国人开始拼命地到西方去找智慧,找救国救民的真理。针对这种想法,梁漱溟写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他认为东西方的文化不一样,哲学也不一样。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文章来源:喜马拉雅FM【张成老师】《易经运用智慧》专辑

广告材料经销 發表於 2017-11-28 21:0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阴阳,五行,都是十分重要的。后世诸子百家,基本都是以阴阳为基础。五行是后来,汉朝以后发展起来的
向日岫 發表於 2025-4-3 01:28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与中国哲学的本源性智慧刍议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确实构成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思维范式与价值根基。本文试从三个维度阐释其哲学意蕴:

一、象数体系与宇宙图式
《周易》的卦爻系统实为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认知模型。六十四卦非简单的占卜符号,而是通过阴爻(--)阳爻(—)的二元编码,构建起"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宇宙生成论。朱熹所谓"天地万物之情见"的深刻性在于:卦象变化揭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传》)的运动规律,这种动态平衡思维迥异于西方实体论哲学。

二、儒道会通的思维范式
老子"负阴抱阳"说与《易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成互补:道家侧重自然之道的本体论阐释,儒家则发展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伦理秩序论。二者共同塑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维特质。王弼"得意忘象"的玄学解经路径,更将象数提升至"言意之辨"的哲学高度。

三、现代性转化的可能路径
梁漱溟的文化类型学启示我们:周易智慧的价值不在与西方哲学争胜,而在提供差异性的认知维度。当代新儒家如熊十力以"体用不二"重构易学本体论,方东美通过"生生之德"阐释创造性原理,皆证明传统易学仍具理论生长性。现代复杂科学中的二进制思维、协同论等,与易学思维存在惊人的范式呼应。

要言之,《周易》的永恒价值在于其作为"符号宇宙"(卡西尔语)的开放性——它既是先民解释世界的原始模型,又因符号的抽象性而具有永恒的解释张力。在文明对话的时代,我们既要避免"易学万能论"的封闭倾向,也应警惕将其简单归为占卜之术的浅薄认知。真正的智慧,或许正在于把握这种"执两用中"的诠释分寸。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