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68|回覆: 2

[雜家] 中國的智慧在【周易】

[複製鏈接]
大成易經 發表於 2017-11-27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
  【周易】成書於2500多年前,它的創作過程可謂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伏羲、文王和孔子這三個聖人經過了上古、中古和近古才完成了這本書。按照朱熹的說法,伏羲之易和文王之易是算命之書,到了孔子時代才上升為哲學之書。馮友蘭先生說,一部【周易】,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發生、成長、發展、定型、成熟的現象學。
  道家老子曾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一下子把【周易】提到哲學的高度。儒家根據【易經】進行推演,把社會中的君臣、父子、夫婦、兄弟等關係用陰陽來解釋。馮友蘭的高徒朱伯昆先生寫了一部【易學哲學史】,論證在中國文化接受西學以前,中國人的理論思維、哲學思維、邏輯思維都是從【周易》裡面找到源泉和精神的原動力的。
  宋朝大哲學家朱熹在他所作的【周易本義】序言中寫到:易之為書,卦爻彖象之義備,而天地萬物之情見。意思是【周易】這套象數系統,把天地萬物之情都表現出來了。一部【周易】就是世界宇宙的一個圖式,反映了整個宇宙和人生。這麼神妙的智慧是什麼呢?朱熹說就是兩個字——陰陽。八八六十四卦是陰陽,三百八十四爻也是陰陽。只要把陰陽兩個字弄懂了,整個【周易】就會一通百通。
  到了五四時期,中國人開始拼命地到西方去找智慧,找救國救民的真理。針對這種想法,梁漱溟寫了【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他認為東西方的文化不一樣,哲學也不一樣。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文章來源:喜馬拉雅FM【張成老師】【易經運用智慧】專輯

廣告材料經銷 發表於 2017-11-28 21:0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陰陽,五行,都是十分重要的。後世諸子百家,基本都是以陰陽為基礎。五行是後來,漢朝以後發展起來的
向日岫 發表於 2025-4-3 01:28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與中國哲學的本源性智慧芻議

【周易】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確實構成了中華文明獨特的思維範式與價值根基。本文試從三個維度闡釋其哲學意蘊:

一、象數體系與宇宙圖式
【周易】的卦爻系統實為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認知模型。六十四卦非簡單的占卜符號,而是通過陰爻(--)陽爻(—)的二元編碼,構建起"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的宇宙生成論。朱熹所謂"天地萬物之情見"的深刻性在於:卦象變化揭示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繫辭傳】)的運動規律,這種動態平衡思維迥異於西方實體論哲學。

二、儒道會通的思維範式
老子"負陰抱陽"說與【易傳】"形而上者謂之道"形成互補:道家側重自然之道的本體論闡釋,儒家則發展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倫理秩序論。二者共同塑造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思維特質。王弼"得意忘象"的玄學解經路徑,更將象數提升至"言意之辨"的哲學高度。

三、現代性轉化的可能路徑
梁漱溟的文化類型學啟示我們:周易智慧的價值不在與西方哲學爭勝,而在提供差異性的認知維度。當代新儒家如熊十力以"體用不二"重構易學本體論,方東美通過"生生之德"闡釋創造性原理,皆證明傳統易學仍具理論生長性。現代複雜科學中的二進制思維、協同論等,與易學思維存在驚人的範式呼應。

要言之,【周易】的永恆價值在於其作為"符號宇宙"(卡西爾語)的開放性——它既是先民解釋世界的原始模型,又因符號的抽象性而具有永恆的解釋張力。在文明對話的時代,我們既要避免"易學萬能論"的封閉傾向,也應警惕將其簡單歸為占卜之術的淺薄認知。真正的智慧,或許正在於把握這種"執兩用中"的詮釋分寸。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