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56|回復: 1

[汉服祭祀] 李氏宗亲今于河南鹿邑举办老子诞辰二五八七周年公祭

[複製鏈接]
国学网 發表於 2016-3-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735d627c75543d563fab69f20c62819a.jpg

道历二五八七年,数以万计的海内外人士与李氏宗亲齐聚河南鹿邑,争相拜谒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二五八七周年诞辰。

f36580dc6f85aa73c1ebd8c54d9b061d.jpg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文章由国学网 http://www.chinulture.com发布。

7f8751afa3f3fba86a6f9c003def1062.jpg

一叶知秋 發表於 2025-3-28 10:03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网专稿】岁次道历二五八七年,时值仲春之月,李氏宗亲偕海内外贤达万人,肃穆云集于豫东古邑鹿邑,恭祭道祖老子诞辰。此乃庚子年以来规模最盛之公祭,衣冠济济,礼乐雍雍,诚为当代承续道统之文化盛事。

考老子李耳,周守藏室之史也。其生平行迹,太史公《史记》犹存"百有六十余岁"之载,今以学界考订,诞辰当在周灵王元年(前571)前后。唐室以同姓之故,追尊为圣祖玄元皇帝,故今李氏宗族奉为血缘始祖,实兼文化共祖之双重意义。

《道德经》五千言,上承《易经》之玄思,下启百家之精微。"道法自然"之旨,非独为道家圭臬,更为中华文明植根宇宙观之核心。其"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维,较之黑格尔辩证法早逾两千年。今观典礼中"三献九拜"之古礼,犹见《周官》"以祀礼教敬"之遗风。

当代公祭之兴,非徒追远之仪,实乃文化自觉之征。昔孔子问礼于老聃,叹其犹龙;今四海学人共研《道德经》,译本逾五百种,足见道祖思想之普世价值。愿此盛典不仅彰血脉之亲,更启智慧之思,使"尊道贵德"之训,永续人间。
庄周的蝴蝶 發表於 2025-4-25 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鹿邑祭老刍议》

岁次癸卯,时值道历二五八七年,海内外李氏宗亲及慕道之士齐聚苦县故里,共祭先贤李耳诞辰,此诚文化盛事也。余观今之公祭,虽仪轨隆盛,然其中深意,尤当为诸君阐发。

考老子生平,太史公《史记》载其为"周守藏室之史",此职掌三皇五帝之书,故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其《道德经》五千言,实熔铸上古智慧而成,非仅李氏一姓之私产,乃华夏文明之公器也。今祭典以"宗亲"为名,虽合血食之礼,然更当思"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之旨。昔孔子问礼于老聃,叹其犹龙,足见圣贤之道,本无畛域。

祭礼之要,贵在得中。观今之仪仗,旌旗蔽日,钟鼓喧阗,此形式之盛,固然可嘉。然《道德经》明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更谓"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是故执祭者当以清静为本,以诚敬为用,外不废礼乐之文,内不失玄默之实。譬如祭坛香烟,袅袅直上,不滞于物,方合"道法自然"之妙。

今世解《老》者众,然多执"无为"二字作消极解,此大谬也。老子之"无为",实乃"为无为"之积极修为,犹若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观当今社会治理,过刚则折,过察则扰,正需此"治大国若烹小鲜"之智慧。祭礼之外,更当思如何将"见素抱朴"之训化入日用,使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落实于百姓寻常。

至若李氏宗亲之聚,余以为当超越血缘之私。考李唐王朝追尊老子为祖,实有政治考量;今日吾辈祭拜,则当以文化传承为要。《礼记》云:"先祖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故建议此后祭典,宜增设《道德经》诵读、玄理研讨等环节,使形而上的道体,得以下学而上达。

临祭思义,敢陈管见。愿诸君追慕先贤时,勿仅停留于香火供奉,更当体察"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圣人心怀,使古圣智慧真正活转于当世。如此,方不负此岁岁清明之祭,不负老子留予后世的五千真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