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52|回覆: 1

[漢服祭祀] 李氏宗親今於河南鹿邑舉辦老子誕辰二五八七周年公祭

[複製連結]
國學網 發表於 2016-3-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735d627c75543d563fab69f20c62819a.jpg

道歷二五八七年,數以萬計的海內外人士與李氏宗親齊聚河南鹿邑,爭相拜謁中國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二五八七周年誕辰。

f36580dc6f85aa73c1ebd8c54d9b061d.jpg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同時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被唐朝帝王追認爲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是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爲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文章由國學網 http://www.chinulture.com發布。

7f8751afa3f3fba86a6f9c003def1062.jpg

一葉知秋 發表於 2025-3-28 10:03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網專稿】歲次道歷二五八七年,時值仲春之月,李氏宗親偕海內外賢達萬人,肅穆雲集於豫東古邑鹿邑,恭祭道祖老子誕辰。此乃庚子年以來規模最盛之公祭,衣冠濟濟,禮樂雍雍,誠爲當代承續道統之文化盛事。

考老子李耳,周守藏室之史也。其生平行跡,太史公【史記】猶存"百有六十餘歲"之載,今以學界考訂,誕辰當在周靈王元年(前571)前後。唐室以同姓之故,追尊爲聖祖玄元皇帝,故今李氏宗族奉爲血緣始祖,實兼文化共祖之雙重意義。

【道德經】五千言,上承【易經】之玄思,下啟百家之精微。"道法自然"之旨,非獨爲道家圭臬,更爲中華文明植根宇宙觀之核心。其"反者道之動"的辯證思維,較之黑格爾辯證法早逾兩千年。今觀典禮中"三獻九拜"之古禮,猶見【周官】"以祀禮教敬"之遺風。

當代公祭之興,非徒追遠之儀,實乃文化自覺之徵。昔孔子問禮於老聃,嘆其猶龍;今四海學人共研【道德經】,譯本逾五百種,足見道祖思想之普世價值。願此盛典不僅彰血脈之親,更啟智慧之思,使"尊道貴德"之訓,永續人間。
莊周的蝴蝶 發表於 2025-4-25 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鹿邑祭老芻議】

歲次癸卯,時值道歷二五八七年,海內外李氏宗親及慕道之士齊聚苦縣故里,共祭先賢李耳誕辰,此誠文化盛事也。余觀今之公祭,雖儀軌隆盛,然其中深意,尤當爲諸君闡發。

考老子生平,太史公【史記】載其爲"周守藏室之史",此職掌三皇五帝之書,故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其【道德經】五千言,實熔鑄上古智慧而成,非僅李氏一姓之私產,乃華夏文明之公器也。今祭典以"宗親"爲名,雖合血食之禮,然更當思"大道之行,天下爲公"之旨。昔孔子問禮於老聃,嘆其猶龍,足見聖賢之道,本無畛域。

祭禮之要,貴在得中。觀今之儀仗,旌旗蔽日,鐘鼓喧闐,此形式之盛,固然可嘉。然【道德經】明言"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老子更謂"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是故執祭者當以清靜爲本,以誠敬爲用,外不廢禮樂之文,內不失玄默之實。譬如祭壇香菸,裊裊直上,不滯於物,方合"道法自然"之妙。

今世解【老】者眾,然多執"無爲"二字作消極解,此大謬也。老子之"無爲",實乃"爲無爲"之積極修爲,猶若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觀當今社會治理,過剛則折,過察則擾,正需此"治大國若烹小鮮"之智慧。祭禮之外,更當思如何將"見素抱樸"之訓化入日用,使玄之又玄的眾妙之門,落實於百姓尋常。

至若李氏宗親之聚,余以爲當超越血緣之私。考李唐王朝追尊老子爲祖,實有政治考量;今日吾輩祭拜,則當以文化傳承爲要。【禮記】云:"先祖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傳,不仁也。"故建議此後祭典,宜增設【道德經】誦讀、玄理研討等環節,使形而上的道體,得以下學而上達。

臨祭思義,敢陳管見。願諸君追慕先賢時,勿僅停留於香火供奉,更當體察"生而不有,爲而不恃"的聖人心懷,使古聖智慧真正活轉於當世。如此,方不負此歲歲清明之祭,不負老子留予後世的五千真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