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27|回覆: 1

[漢風漢茗] 一斤好的綠茶到底要採摘多少顆芽頭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1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斤好的綠茶到底要採摘多少顆芽頭?

喝者無心,采者有意,

有意讓芽頭更整齊點,

有意做一杯好茶。

522252d4bd550d77b2a8d7f92e871992.jpg

也許您知道,需要這麼多芽頭,

但是您沒想過,這雙勞作的雙手,

承受了多少磨難?

fc376acdb9fd7e8ef57e245e088f4c65.jpg

一斤好茶綠茶到底多少顆芽頭?

今天我做了實驗,

1 克綠茶 = 112 顆芽頭

一次採摘一個芽頭,

1 斤綠茶= 500 克 ✕ 12 = 56,000 顆芽頭。

一泡 3 克茶需要這雙手在枝頭上採摘 336 次,

一斤茶需要採摘 56,000 次,

一斤好的綠茶 5 萬到 9 萬顆芽頭。

一斤好的紅茶 5 萬到 9 萬顆芽頭。

一斤好的白茶 5 萬到 9 萬顆芽頭。

一斤好的黃茶 5 萬到 9 萬顆芽頭。

粗糙的手指,

長滿了繭,

皮膚已然裂開,

哪怕是冒出血珠子,

也從來不敢歇。

採茶女踏着露珠結伴而行,

腰挎茶簍分佈在青綠的茶山間,

熟練的手勢在綠葉間上下舞動,

一個個茶芽送入茶簍。

採茶是一件辛苦的細活。

採摘時要使芽葉完整,

在手中不可緊捏;

放置茶籃中不可緊壓,

以免芽葉破碎;

且指甲不能碰到嫩芽,

以免影響茶葉的品相。

即使年歲已大,

但一樣不得不勞作,

集中精力,摘好每個芽頭。

歲月的年輪不緊爬滿老奶奶的額頭,

也佈滿了手指頭。

148d59d91987f70b9a3a616e1b57d7a9.jpg

只有緊張的忙碌,

大小老少的雙手,

沒有詩情沒有畫意,

這一雙雙採茶的雙手,

緊攥歲月的步履,

只為留住芽尖的香氣。

年復一年,

一年要產多少斤茶?

有多少雙手經過多少次的採摘?

又有誰曉得?

衝上一杯香茗,

茶香裊裊,

細飲慢呷,

茶香裏不只有怡人的香氣,

更包含了採茶人的執着與渴望,

在這麼一片小小的茶葉從採摘到包裝,

有多少人為之付出了艱辛和汗水,

你是否記起這雙包含艱辛的雙手?

請珍惜每一杯茶,

所有的珍貴的東西,

總是來之不易。

16e7b9ff8ebf5b5ef174789783f651a9.jpg

聰辯先生 發表於 2025-4-12 07: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茶芽之數兼懷採制之艱】

茶之為物,貴在精微。陸羽【茶經】云:"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櫟壤,下者生黃土。"然茶之精粹,尤繫於芽。今人論一斤上品綠茶需五六萬芽頭,此數雖確,然未盡茶事之艱也。

考歷代茶錄,宋徽宗【大觀茶論】言"凡芽如雀舌穀粒者為斗品",明屠隆【考槃餘事】載"採茶須揀旗槍柔嫩者",皆道芽頭之貴。今以實證計之,五百克茶需五萬餘芽,實非虛言。蓋單芽重約0.02克,嫩葉稍增,然明前茶講究"一旗一槍",每克百芽之數,正合古法精要。

採制之艱,尤在四時:
一曰"候時",須凌晨踏露而采,過午則芽老;
二曰"擇法",需以指腹輕提,忌用指甲傷葉,【茶疏】所謂"斷不可搓摩令熱"是也;
三曰"持心",終日俯首採摘,腰脊勞損,十指皴裂,猶不敢歇,恐負春光。

昔蘇軾【汲江煎茶】詩云:"活水還須活火烹",然未道煎茶之水,實凝采者血汗。今觀茶山老嫗,繭手如松皮,猶穿梭茶隴間。一簍青芽,往往需萬次俯仰,此中艱辛,豈飲者盡知?

吾嘗見徽州茶農制猴魁,晨采四百芽僅得一兩,掌中老繭與新芽相映,始悟【茶譜】"其工致勞,味倍佳"之真義。唐人李郢"昨日東風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甌茶"之閒適,實賴此般艱辛。

今人飲茶,當懷兩念:
一則思"物性之精",芽頭愈小,內含物質愈豐,故貴在纖毫;
二則念"人力之艱",五千年來,茶香縷縷,皆自這雙繭手傳出。

【周易】有云:"勞謙君子,萬民服也。"一盞清茶,實乃天地精華與人間辛勞共釀。願諸君舉杯時,莫忘茶煙深處,那些在歲月裏佝僂卻挺立的身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