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03|回覆: 1

[廿四節氣] 【我們的節氣】那些年下過的大雪

[複製連結]


今日大雪。

901085521c5ff70a9977b90b80295a64.jpg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意味着到了大雪這個節氣,雪下得更大、範圍也更廣了。南朝梁崔靈恩就說大雪是相對於小雪而言的:『十一月,大雪為節者,形於小雪為大雪。時雪轉甚,故以大雪名節。』

8ff615f5534169d0ae08d759c22fbc05.jpg


  大雪節氣一到,對於人們而言,南方的習俗是醃製鹹肉,以備新年之用,北方千裏冰封,則可以盡情滑冰嬉戲。對於農作物而言,大雪也是一場『盛宴』。我們常說瑞雪兆豐年,嚴冬時節,大雪覆蓋大地,反而使得地面以及農作物周圍的溫度不會因為寒流而受到降低,創造了良好的越冬環境。而來年春天積雪融化,又增加了土地的水含量,滋養着作物,故農諺中有『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着饅頭睡』之言。

da3ac6ba9c66b5b017db208f3dc6c786.jpg


  古人喜雪,一遇下雪天,便觸景生情,詩興大發,一個火爐,一杯新酒,一首詩詞,一個至交好友,配上這紛紛雪花,在嚴寒的冬天顯得格外溫暖。而千年後的我們,也就得以見到無數經典的『雪詩』。

6490add2cbbee25ca10c7a1abdc2a605.jpg


  寫雪的詩詞太多,而雪有大雪小雪,趁着今日大雪,不如也看看古人詩詞中的那些『大雪』。


  盧綸的『大雪』,是一場追擊,一支騎兵列隊欲出,箭在弦上,剎那間弓刀上就落滿了大雪。詩裏有邊疆的寒冷,也有男兒的雄健。


和張僕射塞下曲 其三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劉克莊的『大雪』,則緩和了起來,有着懷念友人的思念。


懷友

宋·劉克莊


老鶴孤飛久失群,天涯懷友寸心勤。

狂生似膩寧堪近,佳士如香故可熏。

無復拿舟乘大雪,有時倚杖送停雲。

秋來徑草深三尺,誰伴青燈緝舊聞。


  張耒的『大雪』,是寒冷五更天難以入眠,領悟到歲月的流逝。


大雪苦寒五更無睡枕上成兩篇 其一

宋·張耒


大雪人跡絕,衡門閉不知。

寒城悲角迥,幽谷曉雞遲。

歲月去如失,窮通默自知。

但知飽寢飯,天道兩無私。


  張栻的『大雪』,是睡中驚醒後見到的美景。


十二月十六日夜枕上聞雷已而大雪

宋·張栻


春信梅邊動,雷聲枕上驚。

忽看窗紙白,頓覺竹聲清。

江海空餘夢,壺觴起自傾。

朝來倚樓處,玉樹滿湘城。


  楊萬裏的『大雪』,是在姑蘇城外,片片雪花,雪後放晴,晴後又雪。


泊姑蘇城外大雪二首 其一

宋·楊萬裏


夜燒銀燭卷金卮,猛落天花醉未知。

若怯一寒都不看,卻教六出更投誰。

開門片片灑人面,送眼山山呈玉肌。

才雪又晴晴又雪,吳中風物許清奇。


  蘇東坡的『大雪』,是與人飲酒與人醉,醉後不知人是誰。


大雪獨留尉氏,有客入驛,呼與飲,至醉,詰旦客南去,竟不知其誰

宋·蘇軾


古驛無人雪滿庭,有客冒雪來自北。

紛紛笠上已盈寸,下馬登堂面蒼黑。

苦寒有酒不能飲,見之何必問相識。

我酌徐徐不滿觥,看客倒盡不留濕。

千門晝閉行路絕,相與笑語不知夕。

醉中不復問姓名,上馬忽去橫短策。


  葉夢得的『大雪』,是極目遠眺所見的天地造化。


江城子 其二 大雪與客登極目亭

宋·葉夢得


翩躚飛舞半空來。曉風催。巧縈迴。

野曠天遙,回望興悠哉。

欲問玉京知遠近,試攜手,上高台。

雲濤無際卷崔嵬。斂浮埃。照瓊瑰。

點綴林花,真箇是多才。

說與化工留妙手,休盡放,一時開。


  古人的『大雪』,風味如斯。陳毅的『大雪』,則更有一種堅忍不拔與凜然大氣。

戴威 發表於 2025-4-9 00: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大雪節氣之文化意蘊與詩性表達】

大雪節氣作為冬季第三個節氣,實為天地陰陽之氣交泰的重要節點。【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以"盛"釋"大",不僅指雪量之豐,更暗合【周易】"大哉乾元"的陽剛之氣。古人將雪稱為"五穀之精",實因雪中蘊含天地生生之德——其覆蓋之功猶如【黃帝內經】"冬藏"之喻,既保溫禦寒,又殺蟲保墒,恰合【齊民要術】"雪汁者,五穀之精"的農學智慧。

觀諸詠雪詩作,可見三種境界:盧綸【塞下曲】展露"大雪滿弓刀"的雄渾氣象,弓刀積雪而不墜其鋒,正合【孫子兵法】"其疾如風"的兵家境界;劉克莊"無復拿舟乘大雪"則轉入【禮記】"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溫情敘事;至張耒"大雪人跡絕",已達【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玄思之境。三者遞進,恰構成"外王—內聖—天道"的完整精神譜系。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張栻聞雷見雪之作。按【淮南子】"陰陽相薄為雷"之說,冬月雷雪並現實屬罕見天象。詩人以"窗紙白"對"竹聲清",暗含【文心雕龍】"視佈於麻"的藝術辯證法,更以"玉樹滿湘城"作結,將瞬間氣象升華為永恆意境,此即嚴羽【滄浪詩話】所謂"鏡中之象,水中之月"的化境。

今人觀雪,當效法古人"格物致知"的精神:既要明曉"積雪為糧"的農事智慧,亦須體會"程門立雪"的向學之心,更應感悟"孤舟蓑笠"的天地境界。大雪節氣實為中華文明"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生動註腳,其文化內涵遠比自然現象更為深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