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5|回覆: 1

[小學生家庭教育] 孩子數學成績老是提不高?原來最大原因是這個

[複製鏈接]
學霸 發表於 2017-12-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家長:『粗心、粗心,又是粗心?你看,連9+3都算錯,難道不是粗心嗎?看來口算沒有過關。』

這是粗心嗎?口算訓練對數學教育重要嗎?

口算就算在高科技的今天,在社會生活仍廣泛應用,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不過關,筆算、估算的效果也不會讓人滿意。那麼,現在的學生口算普遍存在什麼問題呢?怎樣引導學生過好口算關呢?

口算存在的問題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了解之後我們發現:平日裡,班裡有的孩子數學作業錯誤多,做作業的速度特別慢,每天的數學家庭作業花費時間較長。

有部分學生認為口算易學、好學,以為一聽就會,不肯動腦,不肯下功夫,表現態度不端正、馬虎審題,敷衍了事。

沒有看清題目要求就做答,計算馬虎,似是而非,張冠李戴,計算不細心,簡單計算也頻頻出錯,驗算檢查不耐煩,算完題目要求就完事,計算結果陰差陽錯,經多次檢查,口算錯誤率讓人吃驚。

頭號原因,大家的回答幾乎都是同一結論『粗心』。也有些家長們先總認為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做作業不細心,或許孩子大點了自然就能好一些。

錯誤的原因單純是粗心嗎?孩子大點了就能自然的好嗎?經過分析我們認為錯誤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有客觀、有外在也有內在。口算是一種能力,能力是要通過科學的訓練才能提高的。

242367c54d8dd0c7fd29b73eb6a1cb36.jpg

1.主觀原因。

口算要通過觀察或聽覺、感知、注意、記憶、反饋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才形成。

小學低年級學生口算的通病往往是:

(1)觀察比較籠統,把『+』當成『×』,把『—』當成『+』等。

(2)感知事物不精確,把相似的數寫成另一個數,如3當8,6寫成9,325寫成235等。

(3)注意力分散,人在計算,心卻玩耍。

(4)記憶失敗,如進退位加減中忘了進位上的數或退位等現象。

(5)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學什麼就做什麼,不顧練習要求。

2.客觀原因。

某些學生學習目的不夠明確,把學習當成是家長或社會的任務,對學習、作業有厭惡感,缺乏刻苦鑽研精神,不愛完成作業,久而久之口算能力就會越來越差。

3.外在原因。

部分學生認為口算不用學也懂,或者只要掌握方法就行了,平時懶練習,嫌麻煩,覺得枯燥無味,沒啥意思,平時算錯點兒沒關係,抱着僥倖心理自己安慰自己只要『我』考試時細心就行了。

4.內在原因。

學習習慣差,有些學生口算時不加思索,急於搶答,信口亂說,作業分散精神,書寫馬虎,算後懶得檢查驗算。

5.教學原因。

(1)對20以內加減口算是否抓得過關;

(2)學生對乘法口訣是否熟練;

(3)是否掌握了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4)教者是否對學生的錯誤加以分析,對症下藥;

(5)教法是否適合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引導是否得力。

(6)教師是否經常和學生、家長溝通,是否真正地關心到了每個學生的心身健康成長。

改進口算訓練方法的建議

良好的口算是正確計算的基礎,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也是發展學生智能、智力的良好方法。

改進口算訓練,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在深入理解學生心理特點和口算技能的基礎上要做到以下幾點:

1多做多練,熟能生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口算能力是學生必備的基本功,我們應作出長計劃,短安排,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學和訓練,體現出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和按新的課程標準進行教學。

376f46a3e0b540393f825773a2826759.jpg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堅持3—5分鐘的口算訓練,每天堅持練習1條口算題。開始是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慢慢可放手使學生形成習慣,自覺、自願的完成。

另外在學校里老師也會經常進行一些口算訓練,在加強學生口算能力的同時學生的書寫習慣和集中注意力的習慣也會得到加強。

2保質、保量的訓練

每次練習要記錄完成1頁所用的時間,做完後馬上訂正對錯並分析錯誤原因。每做一次訓練,都與上一次的速度比較一下,看看有沒有進步,進步了,家長應當適當地讚揚一下小孩,說『真棒,有進步!』

孩子這時需要及時鼓勵,正如在球場上拼搏的球員需要自己的隊友當啦啦隊一樣,也可將他們優秀的練習張貼在家中醒目的地方作為激勵,有時也可以給他們一個小小的獎品。

家長切不可一見自己的小孩的速度稍慢就急不可耐,說『真笨,怎麼搞的!』如果當家長這樣會對孩子有不利的影響,這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愛心才能做好的事情。

對有退步的孩子則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退步的原因,然後再輕輕地摸着他們的頭提出在以後口算中應該怎樣去做,如果下次成績提高了就及時表揚,鼓勵他們繼續努力,樹立自信。

3弄懂方法,掌握技巧

口算要讓學生理解算法的基礎上掌握算法,不能靠機械記憶或死記硬背。在弄懂方法,掌握算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口算方法的多樣性。

口算方法的多樣化的本質要在練習中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解決某個口算問題要學生通過主動探索,自己提出不同的思路。

事實上,不同的學生對於同一個問題會出現不同的想法,所以在口算教學中口算方法是否是學生個性化思維的結果是很關鍵的,在練習時讓孩子儘可能把自己的方法講出來,並引導孩子學會對算法進行優化。

4訓練形式多樣化

多做多練是前提,但學生習慣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尤其喜歡在遊戲中學習從中增長知識,如果長期單獨某種練習,學生是容易感到厭倦情緒的。

由此,口算練習要活潑、生動、多樣化,在練習中可以採用的補充方式有:玩撲克牌(24點),聽算,開火車,對口令,奪紅旗,送信,找朋友,爭擂台大王,定期檢測等等。(要注意講究實效、簡便易行)

同時通過一些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口算能力的培養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如買菜,逛超市等)。

5薄弱環節,對症下藥

口算訓練先要抓好重點,如20以內加減法、表內乘除法、混合運算中的運算順序和簡便計算,還有結果是整百,整千也作為重點練習。

6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謙虛謹慎、嚴格認真、刻苦鑽研』是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獨立思考、克服困難』是學生口算學習的恆心。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要經過長期嚴格訓練才能形成。

另外,兒童可塑性很大,家長的示範作用等也對孩子有重要的影響,對孩子起潛移默化作用,另外,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口算練習一次不宜過多,不能機械重複,這有利於注意力的集中,有利於培養口算興趣、提高正確率

錢佟 發表於 2025-4-2 08:03 | 顯示全部樓層
口算能力弱化的病理診斷與教育矯治

關於學生數學成績難以提升的問題,家長歸因於"粗心"實為表象認知。口算能力作為數學思維的基石,其弱化現象折射出多重教育病理。今試析其癥結,並提出系統矯治方案。

一、口算障礙的深層病理
1. 認知機制失調
口算過程實為複雜的認知鏈式反應,涉及感知編碼(視覺符號識別)、工作記憶(中間結果暫存)、程序執行(運算規則應用)等多個認知模塊。低年級學生將"+"誤作"×",實為視覺符號解碼功能未臻完善;數字倒置(如325寫作235)則反映空間表徵能力發育滯後。美國心理學家Ashcraft研究發現,基礎算術錯誤中僅17%屬隨機失誤,余者皆與特定認知缺陷相關。

2. 元認知監控缺位
學生"急於搶答""懶於驗算"等現象,本質是元認知策略的缺失。Flavell的元認知理論指出,優秀計算者具備雙重監控機制:在線監控(運算過程自我覺察)與離線監控(結果合理性評估)。當前教育過分強調運算速度,致使學生形成"完成即終結"的思維定勢。

二、教學矯治的立體框架
1. 神經認知訓練
• 實施"數字符號雙通道訓練":將阿拉伯數字與對應數量實物(如算珠)同步呈現,強化數形關聯
• 設計"視覺追蹤作業":在干擾圖形中快速定位目標數字,提升符號辨識敏感度
• 採用"分步出聲思維法":要求學生口述每位運算過程,外化思維路徑

2. 元認知能力培養
• 建立"錯誤類型檔案":引導學生歸類計算失誤(符號誤讀/進位遺漏/法則混淆等)
• 推行"三色筆驗算法":用不同顏色標註驗算步驟,可視化檢查過程
• 設置"故意錯誤例題":教師呈現含典型錯誤的運算,訓練學生錯誤偵測能力

3. 學習動力重構
• 開發"算術情境化模塊":將口算嵌入購物找零、烹飪計量等生活場景
• 設計"階梯挑戰任務":設置5分鐘正確率階梯目標(如從80%逐步提升至95%)
• 實施"認知激勵反饋":不僅標註對錯,更用"你的進位處理很規範"等具體化評價

三、教育者行動指南
1. 診斷性評估
採用"臨床訪談法":讓學生邊解題邊口述思路,教師用SOCRATES提問法(如"這裡為何選擇加法?")探查認知斷點

2. 干預性教學
• 第一階段(1-2周):分解運算步驟,用顏色標記數位對應關係
• 第二階段(3-4周):引入"計算決策樹",培養算法選擇能力
• 第三階段(5-6周):開展"錯誤分析研討會",學生互評作業

3. 環境調適
• 創建"無干擾計算區":保證桌面僅留筆、紙、計時器三樣物品
• 設置"認知負荷調節器":根據學生水平動態調整題目數量與複雜度

結語:口算能力實為認知系統的微縮景觀,其培養需遵循"神經可塑性"原則,通過結構化訓練重塑大腦數學網絡。教師當以認知工程師自居,家長宜作協同觀察者,共同構建"診斷-干預-鞏固"的教育閉環。昔孔子云"溫故而知新",今人更須知"析錯而達精",此乃提升數學素養之要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